

长沙的一个果子狸繁殖基地与一个养殖户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三联生活周刊)
在批发“仔狸”之外,繁殖基地的另一笔收入来自于毛皮生意
“养狸致富”
陈奎家的年货还没置办,屋檐前挂着两串晒干的红辣椒,他蹲在中间的地上,一筹莫展。离大屋不远的猪圈旁是他经营了6年的果子狸养殖场,栅栏围起的门口立着“谢绝参观”的牌子。这种形状像狸猫的动物从出生就在圈里,安静得没有半点动静。陈奎说是饿的,因为“有好几天没喂食了”。以前,他从来不让人接近这里。一是怕果子狸被盗,这种小东西每一个都花了他2000块钱;二是不想让别人学会他的饲养方法。陈奎苦笑着对记者说,当初以为这是独此一家的生财之道,没多久就听说河对面的陈宝南家也开始养了,“不过,现在即使你不立牌子,也没人敢上前,听说这东西传病”。
几天前,村委会的干部大清早拿着一份“盖红戳”的文件跑来告诉陈奎“上面不让养了”,以后经营和贩卖果子狸是“非法行为”。村干部走的时候,陈奎拽住他塞了两包“白沙”,问“还有没有回旋余地”。对方摇了摇头。陈奎说他刚开始还总觉得事情会有转机,“5月禁过一次,但后来也就没有管了。”这是1月12日。11日,陈奎所在的望城县有关部门再一次接到了长沙林业局“全面封禁果子狸”的命令。
“上个礼拜,城里的一个兽医提醒我,不要让果子狸生病,要把粪便分别处理,他建议我修两个水泥化粪池,并加盖板,轮流使用。本来我想过年前取些钱把池子盖好,这一来,我也没气力去弄它了。”陈奎悻悻地说。
陈奎家挨着望城县里京珠方向的国道。他回忆说,6年前一到农闲时候总有一些盖着帆布的运输车路过,他当时打听了一下,说这是从广东运出去的野味。一个做运输生意的亲戚伸出一个手指头夸张地向他炫耀行情“一只能挣上千块”。陈奎说他当时算了笔账,和养猪比,一只肉猪要饲养300天左右,卖不到500块钱,购买仔猪和精粗饲料的钱就得花去300多,一年一头猪不过挣了不到100元,“这两年,饲料价还在猛涨,相比之下,一只果子狸食物要更简单,怎么算养猪都不划算。”“当然肯定也比种粮强”。
因为消费需求带来的利润需求,靠近广东一带果子狸的养殖地逐渐增多。江西省兽医卫生监督所副所长刘维东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因为果子狸在粤菜中备受钟爱,被称为野味王,市场价格一路飙升,在周边地区很快形成了一条集研究、繁育、养殖、销售的产业链,市场上以野生果子狸为主的销售局面到1999年发生转变,依靠偷捕、走私所能供应的果子狸远不及需求。养殖狸的价格由850元一只涨成2000元一只,最高时候到过2500元。”截至1月18日,湖南省野生动物保护局初步调查统计:湖南全省现有12家果子狸养殖场,目前登记在册的果子狸养殖数为1789只,其中省果子狸良种繁殖基地数目最多,达到800多只。“这些野味在本地消费微乎其微,九成以上运往广东和香港等地。”
陈奎当年就是以每只1200元的价格引进50只种狸。这笔钱一部分是兄弟凑的,一部分是向信用社贷的款。他粗粗地估算了一下,50只存栏狸有20多只怀了小狸,两个月的产期后,就可增加40多只。或者将果子狸作为良种出售,或者作为肉狸卖给广东客商,这中间是几倍的利润。陈奎当年就狠狠地赚了笔,他把42只继续繁殖不再需要的公果子狸卖到广州,成交价是每公斤220元,除去运费、路费,一次净收了5万多元。为了给不断壮大的狸群腾地方,陈奎卖掉了两头种猪,接着把旁边的猪圈改小了。
果子狸经济链
陈奎的50只仔狸都是从长沙市的湖南省果子狸良种繁殖基地买回的。这个全国最大的果子狸养殖基地之一在1994年被国家林业部批准成立,隶属于湖南省野生动物救护繁殖中心,成为周边养殖户的批发地。1月11日,这里同样被林业部门就地封存,“就是不许挪窝,保持原状,但对于要封存多久,将来如何处理,也没有人给个明确的说法”。基地的主任朱前以浓浓的湖南口音告诉记者。他说,基地到目前为止,前后投资了200多万元,现在驯养繁殖的果子狸有878只,最多的时候有将近1500只,“农户是我们一个很大的客户群”。
朱前介绍,以湖南果子狸良种繁殖基地为中心的供求链条之前已初步形成,基地通过向农民培训、使农民掌握养殖技术,再和他们签订供货合同。
在批发“仔狸”之外,繁殖基地的另一笔收入来自于毛皮生意。差不多每个月都有一些毛皮商到他们这里来收货,朱前说:“我国50年代从国外引进毛皮兽开始人工饲养,现在,全国拥有毛皮动物达100万只以上。起初种狐几十元1只,种貂几元钱1只,也无人问津,一旦世界裘皮市场复苏,毛皮畅销,毛皮兽饲养者越来越多,排队争购种兽,价格再高也要买。狸皮虽然质地比不上尺码大、毛皮色毛均优的水貂皮、狐皮,但将它加工成社会需求大、款式新颖的毛皮产品,还是有商机的。”
在这条步步增值的经济链上,未名病毒的危险的确无处不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动物专家王应祥担心,皮毛贸易和进食野味一样,使野生动物与人类的地理距离缩小到能互相传播疾病,他说:“病毒的传递在利用其皮毛等活动中最为明显,由接触者或动物源性加工品直接传染到一般人。”“炭疽就是如此。”
据刘维东介绍,按照有关法律规定,饲养的或捕获的野生动物应该向当地检疫部门申报检疫,然后才能运输及上市,但目前为止,这些动物流入市场绝大部分都没有经地报检。同时,大部分野生动物都是从产地进入餐馆,中间没有正规的流通环节,“检疫环节事实上在贸易和利润面前失效”。
人工饲养动物饲料的安全性问题开始引起重视
还有哪些因素影响着食物链安全
饲料非生物性污染
多种化学物质如有毒重金属和非金属,某些有机或无机化合物均可以污染饲料,严重影响饲料的安全性。过度使用含氯化物的农药可产生二恶英,二恶英粒子会污染农作物进而累积于饲料中。在工业废水污染严重的水域生产的鱼粉,汞含量是非污染区的5倍。用高氟地区动物副产品生产的骨粉、肉粉和利用高氟磷矿石并不经过脱氟工艺生产磷酸盐添加剂,都会造成饲料含氟量过高。石油酵母内的有毒有害物质往往去除不全,强致癌物质三、四苯并吡就是其中之一。动物皮革蛋白粉生产过程中须有严格的去铬工艺,否则残留铬将严重污染饲料,对动物和人的毒性很强。阿散酸可使肉猪皮肤发红,有其特殊的商业效益。阿散酸易于在体内蓄积,它对动物和人的发育毒性和致癌性已是众所周知。有人推测若猪饲料中使用90ppm阿散酸(有机砷允许剂量),约20年后人将难以在养殖场周围生存。
饲料金属元素的超量使用
高铜制剂在畜类饲料中广泛使用,不仅对畜生长有促进作用,还可使粪便发黑,增加猪饲料的商业性状。有的厂家不仅在仔猪、生长猪饲料中添加高铜、而且在肥育猪、肉鸡等饲料中使用高铜制剂,并不能明显提高生产性能。通常情况下育肥猪饲料中含有4ppm铜就能满足需要。铜含量过高时,还必须注意铁和锌的补充。美国不希望饲料中使用高铜制剂,英国将铜限制在160ppm以内。我国虽未禁止,但明文规定仔猪饲料中铜的最大添加量应小于200ppm,其它畜禽应小于150ppm。
使用违禁药物
盐酸克伦特罗(H C L-clenbuterol)商品名称有克喘素、安喘素、瘦肉精等,它是一种β-肾上腺素能激动剂或营养重分配剂,作用是增加瘦肉,减少脂肪。我国虽已禁止使用,但是盐酸克伦特罗中毒事件时有报道。盐酸克伦特罗易于在畜产品中残留,尤其东方人喜爱的肝、肺、肾。该类药物进入人体并积累,达到一定量时会使人出现血压增高、心跳加快、气喘、多汗、手足颤抖、摇头等症状。不少厂家在肉猪饲料中使用“睡梦美”等镇定类药物,受传统影响。给甲鱼吃避孕药。在牛饲料中添加激素作为促生长剂已有多年历史,这类牛肉中含有雌烯二醇、黄体酮、睾酮、霉烯酮等多种激素,可扰乱人体内分泌,引起致癌、致畸。
急需一部《野生生物法》——专访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所长张知彬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日前联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就野生动物问题,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关于加强对食用野生动物管理和立法的建议”。建议起草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所长张知彬研究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三联生活周刊:我国目前食用野生动物的现状是怎样的?
张知彬: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食用野生动物量十分惊人。20世纪90年代后期,仅上海地区的餐馆每年就要吃掉1000吨蛇,2000年广东吃掉了3600吨蛇,估计2000年,全国吃掉的蛇达6000吨以上。如果按一条蛇重0.75公斤计算,全国每年吃掉的蛇达1000多万条,这些蛇类可以吃掉1亿~2亿只鼠类。很少有人真正意识到他们在破坏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结构,并且让人畜病毒链变得更难以捉摸。无节制地捕杀食用野生动物,其后果就是野生动物资源的日益匮乏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巨大破坏,以及各种已知或未知的动物疫源性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
科学人员发现患疯牛病的病牛脑组织与人类新型雅克氏病极为相似
三联生活周刊:有没有这样一个法律来规定,什么样的动物可以吃?什么样的动物可以养?在食用野生动物的管理和立法方面我们到底还有哪些问题?
张知彬:1989年我国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此后又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有关的法规文件,但是这些文件多是关于保护野生动物或植物的,这些远远不够,缺乏一部涵盖内容比《野生动物保护法》更广的《野生生物法》。因为我们不仅要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还要保护和利用那些有益的、有经济价值的、有科学价值的野生动物。同时,要管理野生动物种群,控制有害的野生动物种群。我国加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已经20多年了,但至今仍未能按公约的要求制定一部相应的国内法律,还没有针对野生动物或植物的国内贸易立法。野生动物非法贸易严重地威胁着我国及周边国家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
另外在我们的传染病相关法规中,对类似SARS这样新出现的或可能出现的疫病及其疫源动物缺乏明确的处置规定。这对于长期稳定地开展动物源性传染病的防治不能不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说,果子狸是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但如果最后确认为是SARS的疫源动物,那么是按照《野生动物保护法》管理,还是按《传染病法》管理?
三联生活周刊:对野生动物等较特殊食品的经营和养殖有专门规定吗?我们采访的时候发现多数野生动物养殖场和家禽场混集在一起,这是否合乎规定?
张知彬:这很危险。一旦出现动物疫情,它有可能不在我们的控制范围之内。对于一些以营利为目的而人工养殖的野生动物,确定哪些种类可以人工饲养繁殖,哪些种类不能进行人工饲养繁殖,以及在饲养繁殖这些动物过程中的饲养设施标准、营养标准、卫生标准,野生动植物的生产、销售、加工环节的监督和检疫都仍然无法可依。2003年5月1日刚刚公布的《集贸市场食品卫生管理规范》没有明确规定除受保护的野生动物之外的其它野生动物的食品卫生规则,而集贸市场是野生动物食品的主要供货渠道。举例说,田螺为我国南方的常见野生食品,其集中生活环境是河湖及稻田浅水处,受人类生产和生活废弃物污染的可能性很大。1988年初上海因食用不洁贝类海产品(毛蚶)而引起的病毒性肝炎爆发事件足以为戒。
三联生活周刊:这些都在你们“关于加强对食用野生动物管理和立法的建议”中吗?
张知彬:对。另外我们建议国家应委托有关机构在充分听取科学机构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和审定食用野生动物种类清单。对于果子狸等SARS高危野生动物的养殖场、野生动物繁育基地、动物园进行封闭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置感染群体。对野生动物饲养场的动物排泄物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但我并不主张简单处理。
集中养殖的负面效应是有可能让病毒传播变得便捷
河北徐水:一个养禽大县的防疫大事
徐水、清苑和满城是河北的三个养殖大县。这两年,防疫问题突然成了大事
养了100万只鸡的一个河北村子
孙祥庆每天一大早起床从东候村的东头踱到西头,倒掉每天从鸡舍里清理出的一大堆粪便杂物。“空气中鸡毛的味道很呛鼻。”孙详庆说,不过他已经习惯了。从村东到村西要走三百来步路,差不多两米就是一个鸡舍。高高低低的房子错落不齐,人和鸡的空间夹杂在一起,构成了整个东候村的生态。“以前只是清一色的农家瓦房,每家每户零散地养几只鸡。”孙祥庆说,现在的东候村更像一个大而零乱的工业养殖场,“没人觉得清晨的鸡叫声听起很悦耳”。
“这是逼出来了,大家都铆着劲挣钱。”孙祥庆的意思是1000只鸡是个坎,“最早大伙养鸡无非是取蛋自己吃,前些年禽蛋价格上涨,大家开始到城里卖蛋,一只鸡养到产蛋500天也就能挣个15块钱。但是饲料的价格这几年也跟着涨,一只鸡一天得消耗2.4两的饲料,就今年来说,下半年比上半年饲料涨了将近2毛钱一斤。”“这样下来,养鸡如果在1000只以下,根本就无利可图。”
对养殖户而言,扩大规模似乎是维持利润的惟一选择。三年间,孙祥庆和东候村的村民把各自的鸡舍扩大了十倍以上。一个15714人口的村落中共养殖了100多万只鸡。“以一家养5000只鸡的为例,照去年的行情,一只鸡可以收入10元,5000只一年可以收入5万元。”孙祥庆说,“有的人家甚至开始挪出里屋的空间盖鸡舍。”孙祥庆原来是在自家三间楼房里养鸡,楼上楼下都养了鸡,还是觉得形不成规模。去年4月份,自行投资5万元,建造了新鸡舍12间,并添置了粉碎机,加工饲料,一年养鸡8000只,“去年上半年已出售肉鸡1.2万只,要是没有SARS的影响,我这一年出棚肉鸡4万只”。
一些资金匮乏的农户也不甘心放弃机会。秦永兴和一些村民是通过“公司+农户+基地”找到河北大午集团,由公司向农户提供鸡苗、饲料和技术,待鸡只长成后由公司负责推介销售,鸡只上市后农户才向公司返还成本。“我们也需要扩张。”大午集团养殖部经理苑勇业对记者说,公司和农民分享养殖规模化的效益,但他承认,他们没法提供新的场所,这种规模化借助了农村有限的地盘,让养殖变得更密集化。
“防疫大事”
孙祥庆越来越意识到“防疫”开始成为村子里的一件大事。因为三天两头有鸡死于病灾。他说,去年开春,好几个村民家里突然倒了几十只30到40天龄雏鸡,“鸡嗓子里呼噜呼噜的”。后来,他知道这场瘟疫叫“鸡新城疫”。这种病作为鸡的一种传染病早已列入鸡的免疫程序之中,但在东候零星的病例正变得越来越频繁。
问题同样出于密集的鸡舍。兽医学博士曾海鸥说,为防止鸡舍排出的粉尘和微粒进入相邻鸡舍,鸡舍的间距离至少要达到鸡舍高度的五倍。“像东候村这样的情况,某栋鸡舍中的鸡群发生了疫情,病原菌常常通过排出的微小颗粒而被携带出来,有可能直接威胁到相邻鸡舍的鸡群。”“成千上万的鸡,每天的排毒相当集中,在鸡瘟感染的鸡舍内,病毒传播速度很快,同一鸡舍内的鸡,通过直接接触病鸡的分泌物或排泄物,如尿、唾液、喉气管分泌物等,很容易就扩散开。”
更让农业大学黄金海博士担心的是,农业经济形态下农村的养殖形式是区域性的,一个地区的农民选择适合本地的养殖家禽,“现在这个区域性的形态正在被打破。”黄金海说,我们的政府和市场都在鼓励农民选择最有效益的养殖品种,一段时间北方农民在养什么,南方的农村很快会跟风,“如果没有动物的种群区域,一旦发生疫情,恐怕没有什么能够阻断病毒传播链。”“尤其对社会化的家禽类动物而言,建构起由单一物种形成的大族群后,它们恰好提供了细菌及病毒传染病演变成地方性疾病的必须条件,因为只要族群够大,永远不愁没有下一个易感染又能到手的宿主,好让感染链生生不息地延续下去。”
资讯
我国经济野生动物养殖的种类在70种以上
鹿类、熊类、狐、貉、水貂、大灵猫、小灵猫、果子狸、竹鼠、孔雀、环颈雉、鸵鸟、雁类、鹌鹑、鹧鸪、红腹锦鸡、蛇类、蛙类、蛤蚧、鳖、龟、蜗牛、蚂蚁、地鳖虫、蝎、蜈蚣、蚯蚓、蝶类、蟋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