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核电能否成为中国能源的下一盏灯?

作者:李三

(文 / 李三)

报道:核电能否成为中国能源的下一盏灯?0

在德国,绿色和平组织抗议德国核扩散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能源多了一些关键词,其中就有“核电”。在“十五”计划中确立“适度发展核电”的方针,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康日新不久前透露:到2020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3600万千瓦,占全国电力装机总容量的4%。这个口径在今年1月被国家发改委又一次放大。1月14日,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大地说,2010年以后,中国大约每年都要新投产2~3座核电,甚至更多百万千瓦级的核电站。到2020年,中国核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例有望达到6%。

核能的历史满打满算不过半个多世纪,在为人类文明贡献光和热的同时,也因一些污点而屡遭质疑。核电能否成为中国能源的下一盏灯?来自号称“核电专家”德国的消息使核电新闻又见微词,德国的“废核政策”在去年11月开始实施,19座核电厂名单上的第一座被永久关闭。事有凑巧,一则“德国核设施出口中国”的消息传来,这样一个尚无结果的悬念拉开了2004年中国核电新闻的序幕。

在2003年年末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并不回避地回答了被广为关注的准备从德国进口“哈瑙核设施”一事,刘建超说,中国有关公司的确正在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就其出售核燃料制造设备一事进行商谈。

哈瑙这一属于西门子公司的核燃料钚处理设施于1991年建成,位于德国西部黑森州的哈瑙,耗资达7.2亿欧元,据报道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核燃料棒加工厂。据说,它本来的使命是被用于替代因不断出现故障而退役的一座同类设施。当时,现任德国外长菲舍尔正在黑森州环境部长的任上,由于菲舍尔及其绿党的阻挠,不仅前任核燃料厂寿终正寝,新的哈瑙核设施也终于“壮志未酬”。1995年,西门子开始为它寻找国外买主,俄罗斯在几年前曾有意购买哈瑙核设施,最后不仅价格没谈拢,还被坚决反对售出的绿党最终搅了局。

这次卖给中国为折旧后的5000万欧元,有分析人士认定,哈瑙核设施协议售价不到原价的10%,西门子这宗“赔本”的交易,旨在赢得围绕中国核电站建设展开的国际竞争。如果哈瑙这一核燃料处理设施能出口中国,将来就会为中国提供足够的核燃料棒,西门子也就等于在核电基础设施上抢了先机。

2003年12月29日,德国外交部一位发言人向《柏林日报》透露,德国政府将很快批准哈瑙核设施出口中国,目前只等外交部的同意声明,而外交部的放行是指日可待的事。

但截止本刊记者发稿时,德国的哈瑙核设施还没有与中国买主最后“成交”。

核电难解燃眉之急

贝尔博士是西门子电力公司在北京的专家,这位德国老人已经在中国工作了十几年,谈到中国目前的电力短缺,他说:“不客气地说,其实早在1999年,我们已经预测到2003年前后将会出现电力供应吃紧,并且以后的几年这种吃紧很可能会持续。我们与中国电力总公司的专家探讨,他们也得出同样的结论。

三联生活周刊:您是基于怎样的分析得出中国可能出现能源短缺?

报道:核电能否成为中国能源的下一盏灯?1

法马通中国区总裁杜博夫  

贝尔:1998年,当时的中国政府决定不再上大的电厂项目也没有什么错误,当时中国电力需求增长是2%左右,实际上电力的供应大于需求,但是从1999年开始,电力需求的增张开始加大,1999年是6%,2002年是8%,2003年这个需求增长到15%,在这样的市场需求下,依然坚持1998年做出的3年不修建电厂的政策,显然是不适当的。

三联生活周刊:您是欧洲的电力专家,请您介绍一下欧洲是如何解决电能问题的?

贝尔:欧洲的情况与中国完全不同,首先欧洲已经是一个电力饱和的市场,而且整个欧洲的能源是联网的,如果一个国家出现短时间电力不足,可以从其他国家调剂,欧洲的电力公司都是私营的,政府与这些公司签订合同,无论在何种情况下,能源公司都要保障市场需求。在合同里面明确规定,能源公司必须要保留15%的储备。从根上来看,对电力需求的预测是非常重要的。

三联生活周刊:在短期内解决电力紧张,有没有什么快速的途径?

贝尔:现在虽然电力紧张,但是要投资修建一个电厂不是短时间就能做到的,一个电厂从规划到发电需要4年,修建核电站的时间周期就更长,甚至需要8年。中国现在处于一个快速发展时期,缺少的电力就是整个德国需求的一半多,所以中国的问题不能用欧洲的办法来解决,中国有丰富的煤炭和水资源,解决目前问题还必须依靠煤炭和水。

核电的“投入产出比”很划算

法国法马通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核电站供货商,驻中国总代表杜博夫在北京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提出了他的观点:中国的核电站多修建在海边,其实有水源的地方都可以修建核电站,例如核电大国法国的59个核反应堆中有40个修建在河流附近,因此在中国也可以考虑在河流附近修建核反应堆。

三联生活周刊:您如何看待核能在未来中国能源战略中的作用?

杜博夫:从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势头看,中国将成为世界上能源需求量最大的国家之一,我们了解到,中国政府决定在2020年,核能的比例达到4%,但是这个比例还是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火电、水电、风能等的开发利用是受自然条件限制的,不可能无限发展,而核能将是满足中国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必须选择的能源形式,我认为,核能在中国的比重在未来20到40年的时间里达到20%左右是比较合适的。

三联生活周刊:但一些权威人士认为,开发核能,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以中国现有的国力,这个4%也只能量力而行。

杜博夫:以目前经济发展情况看,中国完全有这个资金能力。把核能的比重提高到4%,这个数字意味着,在未来15年内中国要修建30到40个核反应堆。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来计算,中国需要投入540多亿美元。这个投资对快速发展的经济来说,不应该成为很大的问题,因为这个投资是分散到15到20年中完成的。

三联生活周刊:与传统的能源如火电、水电相比,投资核能的特点在哪里?

杜博夫:最大的不同是,核能先期投入比较大。但是一旦完成先期投入,核电站在运营时的经济性就显现出来了,与火电、水电比较,核电的投入产出比相当划算,比如,一个核电站的寿命远比其他传统能源要长很多,现在修建的核电站平均寿命可以到达60年。核能是一种非常物有所值的能源,考虑到使用煤电不可避免地会殃及环境,核能在未来20年的发展前景应该是乐观的。

报道:核电能否成为中国能源的下一盏灯?2

耗资7亿欧元建造的位于德国西部黑森州的哈瑙核电设施  

德国“废核政策”动真格

位于德国汉堡附近的施塔德核电厂有32年历史,它在2003年11月14日被永久地关闭了,它是德国19座核电厂中的第一座永远放弃核电技术的工厂。施塔德的命运让德国绿党成员很兴奋,他们多年主张的“废核政策”终于按照原定的时间表动了真格。德国环境部长对他的在柏林艺术博物馆里喝香槟的绿党同僚说,施塔德核电厂关闭有历史意义,德国将不会再发展核能。

德国绿党2000年执政,“废核政策”已经成为其政治主张的一部分,上下形成了“核能是20世纪走不通的一条死路”的共识。“废核政策”的理论基础是:德国的核电技术装备虽然堪称安全系数很高,但到目前为止,也还是一共发生过2000起核子反应炉的故障;此外,从铀里提炼燃料棒已经造成了污染;最重要的是,至今根本就没有安全处理核废料,从每一座核子反应炉每年生产高辐射性的废料达30吨,废料对未来而言,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弃物。

2000年6月11日,联邦政府和德国核电厂双方终于在达成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上签了字,落笔的那一刻,标志着德国成为第一个由政府与能源工业达成妥协,停止核能发电的发达国家。

尽管按照这项草签的协议,德国19座运行中的核电站最后全部关闭的时间大约要到2020年,但协议一发布,还是引起了欧洲各国的一片惊呼。

但并非所有欧洲国家都加入反核行列。比如高度依赖核电的法国,其国内58座核反应堆提供该国3/4的电力,甚至有多余电力输出,赚取外汇。在一些东欧国家,俄式核电厂仍然是主力发电厂。首先发难的是法国,“在德国自己都不知道明天靠什么发电的时候,就贸然作出这项决定,显然有欠考虑。”瑞士的抱怨声通过媒体发出:“德国可以走自己的路,但不要把全世界420家核电厂都拖下水。”

挪威人开始算经济账,“这项妥协意味着,德国今后必须积极研发代用品,以解决能源供需问题,也就是说,为挪威的天然气、水电业者敞开一线商机”。

意大利报纸头条新闻说:“连德国这样的先进国家都作出这种决策,可见并非等闲,意大利必须正视这个问题。”在欧洲,瑞典和荷兰也已经开始逐步关闭核电厂,奥地利在一座核电厂投入运营前便终止了其建设计划的实施。

如何看待德国“废核”?

赫尔森是法马通核能德国有限公司驻连云港代表处首席代表,他是核能技术安全方面的专家,从1995年开始来中国工作,他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所有法马通在中国核电站的安全运行,他认为中国这样一个对能源需求很大的国家,应该考虑更多的投资核能。

三联生活周刊:既然核能如此重要,为什么德国政府决定关闭德国的核电站?

赫尔森:施罗德的社会民主党和绿党政府在上台以后,改变了德国原来的核能政策,但这个政策已经成为绿党炫耀的谈资。可以说,绿党是靠反对核能起家的,所以他们决定放弃核能也是很自然的。但我们认为,这样的政策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做法。施罗德不可能永远在台上,反对党已经表示,一旦大选获胜,将立即取消现政府的核能政策。

三联生活周刊:除了一部分的政治主张,德国放弃核能是否也出于安全考虑?

赫尔森:我在中国有三个头衔,但最主要的工作是负责核电站的安全,我们为中国四个已经建成的核电站提供安全服务,现在的核电站已经从自动化转到了数字化,与其他的水电、火电比较,我们使用的技术含量是最高的,因此安全性能也是最可靠的。当然,关于核能的安全问题在中国还需要做很多启蒙工作。任何行为都存在危险,但我还是要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核能已经成为最清洁和最安全的能源之一。

三联生活周刊:核能虽然清洁,但是价格非常高,您如何看这个问题?

赫尔森:中国的核能价格现在仍然比其他形式的能源要高出很多,原因是多方面的,火电、水电在中国几乎是政府指定价格,而且政府每年要给这些能源生产企业很高的补贴,所以现在我们看见的电价不是完全意义的市场价格。

在欧洲和美国,对能源生产的环境要求非常高,例如所有的煤炭企业在生产中都必须脱硫和脱氮,这样对环境的影响可以减少到最小,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煤电的成本无形中被加大了。因此,同样的前提下,核能比常规的煤电有更强的竞争力,这也是核能在西方发达国家快速发展核电的一个重要原因。

报道:核电能否成为中国能源的下一盏灯?3

秦山核电站二期工程夜景

报道:核电能否成为中国能源的下一盏灯?4

连云港田湾核电站施工初具规模

中国核电站

2003年,中国核电发电435亿千瓦时。截止目前,已有秦山、大亚湾、岭澳等8台共610万千瓦的核电机组投入商业运行。中国内地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筹建核电站,正在运行和在建的主要项目如下:

大亚湾核电站

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是我国大陆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拥有两台装机容量为985兆瓦的压水堆机组。电站70%的电量输往香港,其余30%的电量供应广东电网。核电站设计年发电能力约为140亿千瓦小时。广东大亚湾核电站的主体工程于1987年8月7日开工,两台机组分别于1994年2月1日和5月6日投入商业运行。

岭澳核电站

岭澳核电站位于深圳东部大鹏半岛的岭澳村,距大亚湾核电站1.2公里。西距深圳市中心直线距离45公里,西南距香港中心直线距离约52公里。岭澳核电站规划建设4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首期建设两台。岭澳核电有限公司(LANPC)成立于1995年10月4日,负责岭澳核电站的建设和运行。

秦山一期核电站

秦山一期是中国第一个民用核电站,位于浙江省海盐县秦山,由1台CPWR 300机组。该电站于1991年12月15日并网(商业运行)。

秦山二期核电站

秦山二期与秦山一期比邻,位于浙江省海盐,为两台60万千瓦的压水堆机组。秦山二期是由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以法国转让的大亚湾百万级核电站技术为基础,1号机组于2002年2月6日首次并网发电成功。

田湾核电站

田湾核电站工程是中俄在核能领域的高科技合作项目,是我国“九五”重点工程之一。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田湾,厂区按4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规划,并留有再建2至4台的余地。一期2台单机容量106万千瓦的俄罗斯AES-91型压水堆核电机组,设计寿命40年,年发电量为140亿千瓦时。计划分别于2004年和2005年投产。

浙江三门核电项目

浙江三门核电项目是在国家“十五”期间,为缓解浙江电力紧缺的重点项目。三门核电项目规划建造6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厂址位于浙江省东部沿海,隶属台州市。

目前,三门核电项目“四通一平”工程进展有序,海洋、水文工作深入开展,为开工创造条件。

报道:核电能否成为中国能源的下一盏灯?5

核电档案

●1951年12月20日,美国人的一个反应堆点亮了4个灯泡,这被认为是真正的原子能利用的开端。

●1954年6月,世界上最早的商用核电站开始发电,功率5000千瓦。该站位于苏联奥布宁斯克(Obninsk)的物理和电气工程院。

●1955年,德国立即跟进,接着,几乎世界各国都纷纷仿效。

●1975年,欧美国家开始“反核运动”,德国绿党便以此起家。

●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厂辐射外泄事件。

●20世纪80年代末期,德国中止所有核电厂兴建计划。

●2001年,主要国家的核发电量所占比例分别为立陶宛77.6%、法国77.1%、比利时58.0%、韩国39.3%、日本34.3%、德国30.5%、英国22.6%、美国20.4%、俄罗斯15.4%、我国台湾地区也占21.6%、而我国大陆2002年为1.5%。

●截止2002年底,按世界核协会统计,世界上正在运营的核电反应堆有441个,其中美国104个,法国59个,日本54个,英国31个,俄罗斯30个,德国19个,韩国18个,正在修建的核反应堆有33个,中国占了4个。

●中国政府在其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提出了“适度发展核电”的政策。

报道:核电能否成为中国能源的下一盏灯?6

法马通核能在中国

法马通核能公司是AREVA和西门子的合资公司,是世界第一的核电站供货商。AREVA持有法马通核能公司66%的股份,西门子公司占其34%的股份。

法马通核能公司的总部位于巴黎,在美国和德国有重要的分公司。作为占世界核电机组装机容量的30%的90多座压水堆及沸水堆电站的原始设备供应商,法马通为11个国家90座核反应堆的原始设备供应商,这个数据占世界核电装机容量的30%。

1993至1995年期间,根据1986年签署的中国大亚湾电站核岛供应合同,共向大亚湾现场发运了374个AFA 2G燃料组件。

1991年5月28日,与中国原子能公司签署了有关燃料组件技术转让的第一个合作协议。

1998年底,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与法马通核能签订了采用AFA 3G组件进行18个月换料的合同及其相应的制造和设计技术转让协议。

1999年,与上海高泰稀贵金属股份有限公司签署燃料锆管制造技术的转让协议。

2000年,与西北锆管有限责任公司签署燃料锆管制造技术的转让协议。

2004年,法马通核能将参与广东核电合营公司第一次十年停堆换料大修准备工作。

报道:核电能否成为中国能源的下一盏灯?7

核电站对周围居民的辐射影响有多大?

广东大亚湾核电站运行五年多以来,电站10公里半径范围内的7座辐射监测站的监测数据表明,环境放射性与核电站运行前测得的数据没有变化。

环境                                      辐射

核电站周围                        0.01毫希/年

我国某些高山地区             3.7毫希/年

砖房                                   0.75毫希/年

宇宙射线                           0.45毫希/年

水、粮食、蔬菜、空气     0.25毫希/年

土壤                                   0.15毫希/年

北京-欧洲往返-次             0.04毫希

胸部透视一次                   0.02毫希

资料来源:《电力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