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已经准备好进入中国的收费电视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孟静)
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拍摄的《龙在武当》
三联生活周刊:中国观众很难分清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和Discovery(探索频道)究竟有什么区别?探索频道去年在亚洲开展了“新锐导演计划”,你们以这个亚洲基金征集中国导演的作品,是否意味着在争夺中国市场?
Bryan Smith:1898年,发明电话的贝尔和他的一群富裕朋友创办了国家地理学会,后来又有了国家地理频道,因此我们是一个学术性机构。而探索频道是一个完全商业化的频道,它的这个计划是要在亚洲范围播放,而我们的这笔资金是要让亚洲导演从亚洲人的角度,拍给全世界观众看。观众面临这样的选择——看电影还是看纪录片,我们要和大众娱乐频道竞争,因此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拍摄纪录片。
三联生活周刊:你们的亚洲基金计划在今年有三个关于中国的题材入选,但没有一个是中国人拍摄的,是中国的摄影师不符合要求吗?
Bryan Smith:我们收到了来自亚洲的550份计划,这其中只有10个提案来自中国大陆,其中大多关注的是社会文化方面,比如外来打工仔,这不符合我们频道不涉及时事新闻的要求。有一个采用的关于中国的片子叫做《龙在武当》,我们考虑到西方观众在《卧虎藏龙》之后对中国的武功很感兴趣,所以片子一开始出现的是精彩的武打画面,然后才开始涉及道教文化。西方观众现在基本上都是同时看两个台,如果你一上来就演一些他不太理解的东西,他会迅速换台。题材并不是最重要的,拍摄质量也不被放在第一位,你可以用DV拍摄,最重要的是讲故事的方式。比如有一部片子是关于珠穆朗玛峰,这是一个极常见的题材,没有新意,但它的角度是珠峰的黑暗面,那些攀登珠峰的人为了达到登顶的目的可能会失去人性,这是以往纪录片没有讲过的。
三联生活周刊: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是不是会按照西方观众的价值观来表现?
Bryan Smith:纪录片分两种,一种是地方性的,给本地观众看的;另一种是我们寻找的,用亚洲人讲述亚洲故事,但是是给全球观众看的。亚洲工作者了解这里,再加上我们的角度,形成独特的产品,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趣味性。除了选题的趣味,也有讲述方式的趣味性。
三联生活周刊:现在有一些纪录片为了追求刺激性,可能会改变真实性,或者找一些演员重现发生过的场面,甚至摆拍、真人秀,你们是不是也会运用这样的手段?
Bryan Smith:国家地理频道是一个不允许虚构的频道,这是它的学术性要求的。至于怎么讲这样一个故事,用什么方式,需要导演去表现。现在中央电视台做的纪录片《讲述》,比如重现徐志摩的故事,是需要演员来表演的,以前苏联的纯用图片来表现的形式,现在已经太单一了。
三联生活周刊: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只能在中国很少的小区落地,你们在每部片子上投入20万美元,怎么来支持运作?
Bryan Smith:在美国,几乎所有频道是付费的,有线运营商要按收入的百分比付给制作商费用,国家地理频道60%~70%的收入来自全世界1.6亿用户的付费。在中国,地方电视台购买了我们两个节目,每天播出一小时,收入是贴片广告的方式。
三联生活周刊:中国电视台买国产纪录片最多是只付出每集两三千元的费用,对国家地理频道是不是也是如此,在中国怎么才能收回投资?
Bryan Smith:我们不是仅仅卖纪录片,而是一揽子工程,基本上是不收取费用的。我们在广告时间可以放一些国家地理频道的广告,也可以直接放广告商的广告。
三联生活周刊:中国现在正在发展收费频道,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有没有近期进入这个系统的计划?
Bryan Smith:我们正在试图通过机顶盒进入中国有线的收视网络。我们在一些能允许的地方已经开始收费,但收入还是很少,但我们已经完全准备好进入这个网络。中国的观众现在每月付出16元可以收看到几十个电视台,如果你要他们花上几千元购买一个机顶盒,每月再花钱收看收费电视,这就需要节目有非常吸引人之处。在全世界都存在一个矛盾,有线运营商希望台越多越好,可以收取更多的钱;而制作商又不希望观众被分流,导致收入下降,这个矛盾一直存在。
三联生活周刊:中央电视台的新闻频道现在也在大力发展纪录片,比如它们和国家文物局合作的两集片子就投入了840万人民币,这是不是意味着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中国也面临着本土电视台的冲击?
Bryan Smith:我们一直希望与中国政府和电视台合作,也希望尽可能看到更多好的纪录片。中央台投入这么大,是一件好事。好的纪录片并不完全是由钱来决定的,创意会更加重要,更多的人来做才能使大家都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