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知道你在哪里
作者:鲁伊(文 / 鲁伊)
2003年3月6日,洛杉矶一家沃尔玛超市的收银员为顾客找零。沃尔玛是第一批倡导使用无线标签的零售商之一
Wherify开发出儿童用的GPS手镯
找到你!
帕特·查尔是西雅图市的一名律师。同几乎所有十多岁少年的母亲一样,她必须接受孩子变得越来越自由,而自己又不可能每天跟在旁边的现实。但同时,她又想尽可能的了解她17岁儿子马特的行踪。她的问题最近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只要低下头看一眼自己的手机,查尔就能知道,马特已经结束了在雷蒙德市的滑雪训练,回到了家附近。于是,她马上离开办公室,回去与家人共进晚餐。这一切只因为,马特随身携带着一个可以随时自动告知其所在位置的手机,而查尔一家最近接受了AT&T无线通信公司提供的“找朋友”(Find Friends)服务。
一件还不为许多人所知的事是,目前人们所使用的绝大多数手机都具备此种功能,无线上网的笔记本电脑也不例外。在不停接收和发送信号的同时,它们也在泄漏自己在哪里的秘密。如何在最短时间内破译这些秘密,才是问题的关键。
美国的紧急服务中心是最早在这方面投入研发力量的。原因很简单——根据统计,在美国,一半以上的911报警电话都是用手机拨出的。在某条州际公路上发生的一起车祸通常会带来20到30个报警电话,逐一询问事故地点凭空增加了许多工作量。此外,有许多人——尤其是爱恶作剧的青少年——会用手机报假案。如果说这还只是多点口舌麻烦的话,在许多情况下,不能追踪911报警电话还会引起可怕的后果。一名费城男子被残酷地虐杀,报警中心的接线员只能无奈地监听这一过程;4个年轻人在长岛海峡的大雾中迷路,他们用手机求救,然而却找不到他们所在的位置。尽管在1996年,联邦通信委员会就要求无线运营商在2005年之前开发出一套定位系统,可以让紧急服务中心在50到150米内找到手机所在位置。但目前,在全美的6000家911报警中心里,只有800家能在150米的范围内找到部分手机呼叫者的位置。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公司——包括无线运营商和通信科技公司——适时出现了。目前,AT&T无线通信公司是美国惟一一家提供可以使家庭成员通过手机就获知彼此所在位置服务的运营商。另一家位于加利福尼亚的公司Wherify和它异曲同工。这家公司开发出了一款儿童用的GPS手镯,使用类似手机的信号发送技术,将孩子所在位置用文本信息传送给家长。有趣的是,尽管刚刚过去的SARS危机使许多产业遭受严重打击,但在欧洲、日本甚至是中国,无线运营商提供的定位服务却受到大力追捧。或许是疫病使人们认识到,知道你所关心的人身在何处,竟是如此重要的一件事。
定位技术的商业潜力还体现在,除了简单地告知位置,当它与其他一些资源结合的时候,能给生活和工作提供极大的便利。比如,装备有GPS系统的汽车对于路痴来说当然再合适不过,但如果它还能告诉你目前哪条路在堵车,哪条路上的哪家商店正在买一百送一百,并在你经过某家星巴克时自动跳出一张咖啡优惠卷,这是不是更有吸引力呢?
尽管开始时进展缓慢,但无线信号追踪定位技术在这两年间正以飞快的速度发展。一些商业巨头的加入尤其意义重大——这个名单中,就包括有微软、沃尔玛和IBM。
RFID——条形码终结者
在美国华盛顿史密森(Smithsonian)美国历史博物馆中,陈列着一包箭牌果汁口香糖。1974年6月26日,这包口香糖在俄亥俄州特罗伊城的玛西超市卖67美分。你会说,这有什么稀罕的,可它是全世界第一件通过条形码扫描售出的商品。
30年前被正式投入应用的条形码现在几乎已经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根据统计,每天,全球有50亿件商品接受条形码扫描。成千上百万的公司依赖条形码获取库存数据,它节约的时间和人力更是难以计数。然而,随着“无线标签”——无线电频率标识(RFID)技术——的出现,条形码退出历史舞台的日子已经屈指可数。
今年6月,微软宣布,它将在未来研发出一整套新的软件和服务,帮助零售商、生产商和批发商使用无线标签跟踪和管理货物。与之相呼应的,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随之宣布,要求它的100个主要供应商在2005年之前全部在货箱中应用无线标签。后者的意义格外重大:正是因为沃尔玛在1980年采用了条形码技术,它才开始被主流商业企业所接受并流行起来。
什么是无线标签或RFID?实际上,它是一个集成了小型天线的储存有大量信息的计算机芯片。天线可以将芯片中的信息通过无线电波发射出去,借助特定接收装置,就可以获知货物的相关情况和具体位置。
在美国,这种无线标签其实已经在加油站、高速公路收费处等地方试用,农场主和拥有宠物的家庭也用它来跟踪牛群或自己的猫狗。在一些商场和超市里,价格昂贵而又体积较小的商品中往往都会藏有无线标签以防窃。但是,微软、IBM和沃尔玛这些巨头的目标是,小到你购买的一瓶水、一盒清洁剂乃至于一双袜子中,都要嵌入无线标签。管理人员可以对这些产品进行从生产线到超市收款台的全程跟踪。IBM更设想出新的采购模式:根本不需要再有收款台和收银员,商场或超市的大门就能够扫描顾客携出的商品,计算出总价,再对顾客信息进行扫描,最后直接从这个人的信用卡上将相应的货款扣除。
无线标签的好处是可以想见的。统计显示,在所有超市中,都平均有8%的商品脱销。即使对于沃尔玛这样以物流管理见长的企业,对库存的不了解和信息的滞后性依然是让管理层最头痛的问题。然而,使用了无线标签后,是不是就可以马上财源滚滚呢?
麻省理工学院的乔纳森·伯恩斯(Jonathan Byrnes)在最新一期的《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文章,探讨应用RFID后各类公司的盈利前景问题。在文章中,伯恩斯指出,先采用RFID技术的公司会在技术改造上花费很大一笔钱,因此将导致几年内盈利下降。但是,他们占有的市场份额却会显著增大。
“老大哥”时代?
然而,隐私问题专家却对这些描绘出的“科技创造未来”的美好前景颇不以为然,甚至忧心忡忡。几乎每一种无线定位技术都令他们深为不安:如果通过手机信号和无线笔记本就可以找到某一个人,这是否会被丈夫或妻子用作监视对方行踪的工具?私家侦探或律师会不会以此非法搜集证据?无线标签会不会成为新的间谍工具,商场和超市如何保障自己适当的运用了自己的监控追踪权利?所有这一切,会不会让我们生活在一个像奥威尔在《一九八四》中描述的那个电幕无所不在、“老大哥”时时窥视的时代中?
无线定位技术的支持者们有许多理由来为自己辩护。无线运营商指出,尽管技术已经允许追查到手机的位置,但只有在该手机拨打911报警电话时,追踪定位才会被触发。此外,除非用户明示同意被找到,AT&T无线通信公司将不会向其提供“找朋友”服务。最后的一招则是,如果你实在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身在何方,关掉手机,切断笔记本电源,自然万事大吉。
对于无线标签,专家们也有自己的建议。比如,像现在已经流行开的汽车自动收费卡,尽管在10英尺开外就能扫描到无线标签的信号,但如果你用一张塑料板将它挡住的话,信号的传输就会受到影响。甚至你还可以把屁股坐在上面。这样,如果在途中你不愿意被人知道行踪,就大可以如此办理。
但是,说到底,所有这些辩护都没能真正解答隐私问题专家的问题。追踪定位系统不可避免会产生大量隐私数据,而一切系统都有被侵入或恶意利用的可能。就像FBI会对是否使用、如何使用针孔摄像机制定一套详细的规章,但这并不能阻碍人们从黑市上购买到这种商品后滥加运用。真正的问题是,一项技术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以及用何种手段减小因其弊而带来的侵害。“找到你”并非关键,关键的是找到之后,该怎么办。 通信无线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