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包心理学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小宝)
《御香缥缈录》(德龄著,秦瘦鸥译述,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已经数不清是第几个版本了,这一版用的是当年上海申报馆的底本,并保留了德龄二哥勋龄、五妹容龄的前序后跋以及译述者的介绍。
《御香缥缈录》绝非新书,亦非僻书,值得介绍是因为我很喜欢秦瘦鸥的翻译方法:译述。我觉得面向大众、讲究阅读乐趣的翻译作品应该通用译述:翻译加改写,用好看的中文传递西书的消息,不必字字斟酌句句计较和原著一一对应,反而应该照顾中文的流利有所损益。《御香缥缈录》的英文原名是Imperial Incense,直译成中文,“御香”而已,“缥缈录”三字一加,特别像本原创的中文书,“缥缈”二字,还婉转地提醒读者这本书可爱有趣,但不见得可信(容龄在前序中说:有一二事迹,说得天花乱坠,俨若蜃楼海市,令人不可捉摸;若论是编新奇热闹,只作小说看,为消闲释闷则可,若视为纪事,则半属镜花水月,虚而不实)。
《御香缥缈录》里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慈禧的“玉体横陈”:德龄参观老太后洗澡,“伊的身段原是非常美妙的,也不太肥,也不太瘦,肉色又出奇的鲜嫩,白得毫无半点疤瘢,看上去又是十分的柔滑。像这样的一个躯体,寻常只有一般20岁左右的少女才能如此。……如其太后的面部更能化妆得年轻一些,再凑上伊这样白嫩细致的躯体,伊便可稳稳的被选为宫中最美丽的女性了”。特别热衷于笔记野史的历史小说大家高阳采用过德龄的记载,近年不少美容滋养食品更是推举御香中的慈禧做产品形象代言人。令人感慨的是,1928年,军阀孙殿英盗窃清代皇陵,慈禧的遗体被抬出棺外,根据当事人的回忆,当年的玉体己发酵,躯干浮肿,遍体白毛数寸。
这两年德龄的身份和身世也成疑问。有好事者考证,德龄绝不会是清室的公主,连是不是郡主(和硕格格)都很难说。而德龄姊妹的生身母亲,有人言之凿凿地说,是当年北京名妓混血儿鬼子六。
《罪过与惩罚——小村故事:1931~1997》(朱晓阳著,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是该社“社会学人类学论丛”的第38种图书。它以云南一个村庄中发生的故事作为惩罚社会学的个案研究,是一部以人类学田野调查为基础的学术专著。书里的一个提法很有意思:社群主义言说,或者叫社群主义道德观。作者认为:“社群主义道德观应该最好被视为传统伦理和集体主义的交汇。”这种社群主义道德是当下很可怕的言论势力,它以民意的名义呼吁对各种越轨行为实施严厉惩罚,而且有时候它确实是民意。
《色彩的魔力》([德]哈拉尔德·布拉尔姆著,陈兆译,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讨论与时尚相关的色彩心理学,上篇专论红、蓝、黄、绿、橙、紫、棕、黑、白、灰、银11色的含意及应用,下篇主要介绍关于色彩的社会调查。这类书的优点是很好玩,想入非非,通常的毛病是言大而夸似是而非,不过德国人的写作比较得体,有关色彩的联想不悖常识。书中介绍了一个有趣的研究:3磅重的箱子,如果用白色包装,人们的评估差不多也是3磅,但换成黄色包装,人们就会上估到3.5磅,再换成红色包装,会上估成4.9磅。老板给员工发奖金用红包,原来与色彩心理学的实验结果暗合。老板们如果更野蛮一点,可以用黑包,黑色包装的估计重量几乎是实际重量的两倍。
《牛仔裤》([德]安娜·朔贝尔著,陈素幸译,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的作者深受罗兰·巴特的影响,准备像巴特分析法国牛排、嘉宝的容貌和雪铁龙轿车那样分析牛仔裤,读出各个时期斜纹帆布工作裤的神话。不过这本书翻得特别晦涩,读者非打点十二分精神才能琢磨出一点意思。我比较欣赏20世纪女权主义战士对牛仔裤的看法:牛仔裤是行动裤子。穿牛仔裤表示直接干活。它和武器、工具、肌肉、速度……特别配。它不礼貌,雌雄不分,邋遢,不规矩,贴袋里放不进一本书。所以,真喜欢牛仔裤的人士绝不会读《牛仔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