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尽的反垃圾邮件运动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尚进)

无尽的反垃圾邮件运动0

菲利普·雅各布是反垃圾邮件运动中最有耐心的一位,辨别每一个邮件地址成为他乐此不疲的工作  

“自从电子邮件成为这个星球上最主要的信件交流方式,垃圾邮件就没有安静过一天。”曾经参与开发最早一代电子邮件系统的华裔程序员查尔斯·杨回复记者采访信件时回答道。比尔·盖茨甚至在5月22日针对目前垃圾邮件的泛滥上书美国国会,要求通过有关惩治垃圾邮件的立法。针对最近新纳粹推销商们频繁垃圾邮件的骚扰,美国民间更是自发组织了反垃圾邮件运动(do-notspam),《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媒体头条都以受害者的口吻为这场反垃圾邮件运动造势。在国内,263网甚至设立了“首席垃圾处理官”这个听起来颇为滑稽的职位,中国互联网协会的反垃圾邮件协调小组也相应成立。一位新浪网技术工程师打趣地说:“反垃圾邮件运动大有当年除四害的劲头。”

“国内并不重视垃圾邮件的危害,除了色情反动的问题外,社会和企业并没有重视垃圾邮件也在耗费资金。”专业邮件过滤软件公司SurfControl的代理人王炯敏分析说,“英国7月共监测了1.566亿封邮件,其中有7970多万封是垃圾邮件,如果以此为参照,一半的网络资源和服务器被垃圾占用,每个用户又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来进行甄别。”

之所以长久以来难以用技术手段彻底消灭垃圾邮件,是因为垃圾邮件就像游击队一样神出鬼没。随机变幻的服务器地址、非规律性排列文字、间歇不规律发送等方法都成为垃圾邮件的法宝。以致硅谷AvantGo公司的合伙创始人费利克斯·林(Felix Lin)和莱纳斯·阿普逊(Linus Upson)开发激进的反垃圾邮件技术应对。将垃圾邮件发送者送进黑名单是目前普遍使用的方法,而费利克斯和莱纳斯则激进地选用了白名单技术。相对把特定的不受欢迎发件人送进黑名单,白名单似乎更有效,因为只有被列进白名单的邮件地址才能进入用户信箱。白名单在接受一封来信后,首先会判断发信人在不在列,不在列者,白名单利用智能身份验证机制,自动给对方回复一封挑战信。如果对方应对挑战再发信来,则被自动加入白名单,反之则被拒绝。这是因为很多垃圾邮件都是由电脑自动大批量发送的,对方的电脑不可能对你的挑战信做出确认反应。激进的白名单也被视为反垃圾邮件的一种暴力技术出路,因为当垃圾邮件服务器自动发送的时候,每封垃圾邮件会令白名单做出挑战信的应对,势必造成垃圾邮件发送服务器的大崩溃。费利克斯·林在反垃圾邮件运动的声明中说:“白名单技术是以暴制暴,”“亚洲,尤其是中国和韩国简直就是垃圾邮件的集中营。”反垃圾邮件运动发起人托马斯·霍尔毫不客气地指责道:“我们曾经在一台私人电脑上做过一周的统计,一共收到的83封垃圾邮件中,有29封来自韩国和中国,黑名单中112个地址里有89个来自亚洲。”实际上这些垃圾邮件的始作俑者未必都来自亚洲,管理松懈和技术防范不佳,往往令亚洲的服务器充当了垃圾邮件的帮凶。

在这场反垃圾邮件运动中,与白名单的激进方法不同,图形校验码作为对抗垃圾邮件的新方法要温和得多。因为垃圾邮件发送的计算机,难以识别以图片格式存储的信息,只要将邮件发送的校验码用图片的形式显示出来,让用户看图填码,从而过滤识别不了图片的机器。这项技术目前非常时髦,包括微软Hotmail、lycos 在内的电子邮件服务商都计划在几个月内使用这项技术。但是图形校验码却遭到了反垃圾邮件运动内部某些人的反对,因为这种图形模式将垃圾邮件挡住的同时,也就将盲人们拒之门外。盲人保护组织开始警告采用图形校验码的网站,甚至不惜以美国残疾人法相起诉。“到底是垃圾邮件威胁更大,还是盲人的保护更重要?”反垃圾邮件运动的发起人托马斯·霍尔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似乎只有通过声音朗读的技术手段才能解决盲人与图形校验码的矛盾,但是耳聋者又如何保护呢”。 白名单校验码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