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个男人的戏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老于)
电影《双雄》剧照
30元在北京很难能买到一个好的看电影的环境,那往往意味只能进电影院的小厅,感觉上毋宁说花高价去了录像厅。环境尚在其次,主要是在放映时候会时常出现画面跳跃,声音也会失真。《双雄》在北京上映的第二天就转到了一些影院小厅放映,因为《黑客帝国2》、《超胆侠》和《海底总动员》也在同一个放映档期。在7月31日正式进入电影院之前,曾有一些试片会后写的评论出现在网络上,有“震惊云云”。很快有人就开始怀疑这些人是写手,因为《双雄》并没有那么好,但仍算得上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商业片。
之前采访香港贸发局内地总代表朱英时,他曾说香港电影现在成本大都几百万,那么上千万的投资意味着对市场事先有精细的计算。陈木胜很认真地花了3000万港币,影片中有爆炸、追车、从青马大桥跳下去这样需要钱垫底的镜头,尤其打斗设计得非常精巧有新意,难度也很大。李文健(郑伊健扮演)与杨警官(黄浩然扮演)在天台上追逐,两个人都站在一个摇摇欲坠的铁梯子上扭扯,虽然拍近镜时演员脚下肯定有保护措施,但陈木胜还是用了相当多的全景显示演员的危险处境。有些从高处跳下的镜头只有在成龙以往的电影里能经常看到。从故事角度,双男对峙斗勇最有卖相,而请徐静蕾参与则肯定考虑到她在内地市场的号召力。
与《甜蜜蜜》相比,黎明的表演成熟稳重很多,他扮演的黎上正开始时既不能跟警察说出自己的计划,也不能让吴镇宇扮演的黑社会老大知道自己的打算,只能用眼神传达心理。只是银幕上的黎明确实有点显老啦。目前的评论对郑伊健不太公平,很多人认为他是一个面无表情的演员,与黎明相比要低一个水平。实际上在影片的一些小细节上,郑伊健的表演非常传神,比如他看BRENDA时的小眼神,很有欲言又止的味道。吴镇宇比这两个演员的演技要高一个档次,但对他和熟悉他的观众来说,没有太多新鲜感,只有在他以为黎明死掉时流眼泪一段戏让人觉出这个演员很强的幽默感。看不出徐静蕾为影片本身做了什么,她的角色限制性太强了,黎上正的老婆一直是个被动的角色。
如果说没有那么好,是因为有些是技术上的错误:黎明用类似大氧气罐之类的东西拼命砸氧气室的门要救妻子,身中数枪。从背后看,他的西服只裂开了几个口子,没有一丝血迹。这未免让人有点小小的遗憾。有些问题出在情节和人物设置上,除了情节新意不大外,杨警官这样一个人格明显有问题的人居然能呆在警察局有点说不过去,人物性格太单调了。这让人想起汤米·李·琼斯,他在《亡命天涯》里扮演的联邦法官使他个人生涯达到顶峰,但在其后的《双重危险》里,他的角色只有一种性格颜色,杨警官甚至比他还单调。另外陈木胜屡次强调的重打更重情——说句得罪的话,很不新鲜,现在哪个拍动作片的导演都会这么说。
如果说没有那么好,更大的原因在于,拍摄大片本来不是香港电影的擅长,香港电影的擅长在类型片。由于市场的压力,香港的电影工作者必须及时更新类型,及时跟风。即使在跟风过程中,也竭力出新,把玩闹、煽情和打斗推向极致。香港电影几十年的活力皆在于此。在《双雄》中仍有香港电影特点很明显的印记。陈木胜是是杜琪峰的学生,与杜琪峰相似之处在于他的剪辑干脆利索,注意渲染人物情感。杜琪峰的最新作品《P.T.U》里自我突破和实验性让人非常敬佩,没有了火爆的枪战场面,一群警察差不多跟没头苍蝇一样在香港的夜晚游动,几方交火时简直是一枪一枪慢悠悠地射击,但正是所有的慢造成影片的内在张力。相比之下,《双雄》更注意大场面的营造,却没有太多创新。而大场面绝对是好莱坞占优势,看看几年前同样是双男配戏的《谈判高手》就可知。香港现在每出来一个投资两三千万的电影就说是救市,这真是逼得导演不得不小心翼翼,有时候也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