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砸中摇滚巨星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邱海旭)

“矿石”砸中摇滚巨星0

利用互联网传播色情资料,已成为犯罪分子的新手段  

1964年底,皮特·唐舍德(Pete Townshend)第一次在舞台上摔烂了他的吉他,此后几十年,由这位“The Who”乐队吉他手掀起的砸烂乐器、破坏舞台的“爆发式摇滚”在各类现场乐队演出中一直经久不衰。

1月11日,已近花甲之年的唐舍德在里奇蒙德的寓所里向媒体承认,他曾登陆过一个儿童色情网站并下载了色情图片。这一次,他砸烂的不是吉他,而很有可能是他自己。

7272个信用卡账号和唐舍德落网

1月12日,英国各大报便注销唐舍德被警方带走并接受质询的消息。这是自英国警方展开历史上最大规模儿童色情犯罪调查——“矿石”行动以来爆出的最有价值的题材。

“矿石”行动是苏格兰场为配合早些时候美国司法部的“雪崩”行动而于最近组织的调查。在“雪崩”行动中,美国警方关闭了臭名卓著的Landslide Promotions网关,这一网上色情王国的幕后主宰只是一对普通美国夫妇。1999年,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一位普通探员在一个很偶然机会发现了电脑程序员托马斯·里迪(Thomas Reedy)和其妻詹尼斯(Janice)私下运营的网关将全球5700个儿童色情站点联结在一起,让超过30万人方便地穿梭于这些站点之间,大肆浏览和传播儿童色情资料。里迪要求用户全部以信用卡支付,每人每月9~20英镑,若要下载文件则另付钱,里迪夫妇由此敛得的暴利每月高达140万美元。而这种方式却让警方轻易获得大量证据,通过调查保存下来的信用卡账号,每一个登陆色情网站的人都将无处遁形。

“矿石”行动的调查对象就是FBI发给苏格兰场的7272个英国公民信用卡账号,唐舍德的账号很不幸列于其中。在1月11日发表的声明里,唐舍德坚决否认自己是恋童癖,他解释说,“我只想看看那上面有什么”,并称自己从网站上下载的对儿童性侵犯的图片让他“吓呆了”。这位摇滚巨星进一步解释说,他登陆儿童色情网站主要是因为自己正在阅读一本有关保护儿童的书,在他即将出版的自传里也提到他在五六岁时遭到祖母性侵犯的经历。“这就是我想下载些资料的原因,它们能让我的回忆变得清晰。”唐舍德说,“我不是恋童癖,我从未在网上和孩子聊过天,我对传播这些图片的变态狂感到极为愤怒。”为证明自己的愤怒,唐舍德还特别强调他看到这些图片后曾试图与警方联系。

关于儿时遭受侵犯的说法,唐舍德称记得不是很清楚,但他指出这件事的影响曾被他不知不觉反映在作品中,尤其是那部名叫Tommy的摇滚歌剧,其中一首歌曲“Fiddle About”就清楚反映了他对恋童癖的态度。在这部唐舍德1969年创作的歌剧中,邪恶的厄尼叔叔吹嘘自己曾欺负过一个又聋又哑又瞎的孩子,那个孩子正是由后来成为唐舍德妻子的凯伦·艾斯特里(Karen Astley)扮演。

今年57岁的唐舍德与艾斯特里生有一子两女,2001年,他因对英国摇滚乐做出的杰出贡献获得艾佛诺维洛奖(Ivor Novello Awards)终身成就奖,去年,“The Who”乐队在皇家阿尔伯特剧院成功举办了两场演出,为儿童癌症患者募捐。如今,所有这些成就都将因唐舍德登陆儿童色情网站而沾上污点。儿童保护组织Phoenix Survivors给唐舍德发了一封公开信,该组织发言人夏艾·金南(Shy Keenan)在信中说:“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当一个人登陆儿童色情网站,下载那些受害儿童的照片时,他就已经成为侵犯儿童的凶手。你付钱让别人做这样的事和你亲自去做有什么区别?”

唐舍德住所和录音棚里的电脑都已被警方收缴,应用一种数据恢复软件,电脑硬盘中所有被删除的图片都能被一一复原,警方将据此确认唐舍德是否在说谎,他们甚至可以用里迪的下场警告一下唐舍德:那个自作聪明的电脑工程师正在服他1335年的徒刑。

“我们会抓到你的”

“矿石”砸中摇滚巨星1

皮特·唐舍德  

“矿石”砸中摇滚巨星2

警方在皮特·唐舍德家中查出的部分物品  

如果唐舍德聪明一点,他也许不应该这么早跳出来承认,因为英国警方将7272个调查对象划分为三个层次,那些在工作中有机会与儿童密切接触的人属于高危群体,警方将首先对他们展开调查并采取监控措施。尽管他们中绝大部分只是登陆网站,并没有性侵害儿童的行为。次一级调查对象是那些手握特权的人,例如政府官员、军人和警察。而像唐舍德这样的人虽属名流,但被认为危险性较低,若不是他事先承认,警方根本不会这么早就调查他。

英国警方已经宣称,随着“矿石”行动深入,将会有更多显赫人物被捕。唐舍德被捕后仅一天,英国媒体又爆出两位工党要员也进入了警方调查名单,警方尚未公布这两人的名字,但据说他们都曾担任过政府大臣。1月15日,电视主持人马修·凯利(Matthew Kelly)在伯明翰被捕。2002年,音乐主持人强纳森·金因性侵犯儿童被判入狱7年,凯利曾是金的密友,70年代他们经常在位于萨里的“沃敦霍普”迪斯科舞厅举行派对。人们现在足以想象出当时的派对是怎样一些肮脏内容。另一位属于“高危级”人物是大沃斯泰德预备学院地理系主任强纳森·考拉德,今年47岁的考拉德曾在一所教会学校教书,他的学生是450名2到13岁的孩子。在被警方逮捕并接受审问后考拉德立即宣布辞职。

自“矿石”行动开始以来,已有超过1300人被警方逮捕盘问,其中包括法官、教师、医生、孤儿院工作人员、军方人士和超过50名警务人员。英国全境已有40多个儿童处于警方保护之下,其中28个住在伦敦。警方相信“矿石”行动将至少使英国受监控的潜在儿童性犯罪分子增加10%。主管这次行动的吉姆·甘博(Jim Gamble)称,警方不可能将7000多人全部抓起来盘问,也不能轻易给谁定罪,因为浏览色情网站毕竟涉及公民的个人隐私。但他警告那些登陆者不要自以为无辜:“他们中很多人根本就想不到警方会展开调查。如果你有进一步倾向或是行动,那我向你保证,我们会抓到你的。”

对“矿石”行动所延伸出的社会意义,儿童福利组织NCH的互联网专家约翰·卡尔(John Carr)认为,这些受调查者的情况比公园里袭击小孩的肮脏男人要复杂得多,“他们是我们的邻居、亲友甚至是最受信任的专业人士。他们有恋童倾向,但并未实施犯罪,这就迫使全社会必须对恋童癖及其行为进行重新思考”。

色情作品、恋童癖和“矿石”行动的理论依据

色情作品(色情图片、绘画、影像及文学作品)堪称互联网上传播最广泛的信息。针对色情作品的研究证实,大部分人看到色情作品时会感受到一定程度的性冲动,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教授约翰·马内(John Money)曾提出一个“4小时递减理论”,即对性取向正常者,在浏览色情作品4小时后,原先感受到的快感便会消减一半;再过4小时,快感值又降低到开始的1/4;时间越长,色情作品的性唤起作用便会越弱,不过多少会有一些残余。但也有一些人不受“4小时递减规律”支配,这些人构成付费色情网站的消费主体,他们从色情作品中获得的性刺激能够经久不衰,因为对他们来说,色情作品是惟一的性唤起手段。尤其是那些具异常性取向的人,色情图片或文字能让他们充分延展自己的性想象空间,从而成为他们满足心理需要的最便捷手段。

在历史上,任何一个社会,恋童癖都是个难以解答的问题,有研究表明,恋童癖在人群中的比例仅次于裸露癖。恋童癖患者的心理需求和性行为习惯又可分为不同层次,有的非常严重,有的则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对成人保持兴趣,只偶尔把目光转向儿童。一部分恋童者的性目标指向幼儿,其它则指向少年。绝大部分恋童者是男性,他们有可能是同性恋、异性恋或双性恋,异性恋恋童者一般喜好8~10岁女孩,双性恋者喜好8岁以下的儿童,同性恋恋童者则喜好10~13岁男孩。

由于恋童丑闻频繁爆发,今日的欧美社会几乎已陷入“恋童恐慌”中。在警方接到的大量儿童性侵害控诉中,有不少纯属误会,但也有一些是成年人无意间实施的、却能反映其某种心理趋向的行为。专家指出,这类行为应当得到足够重视,因为一个人一旦从与儿童接触中(包括浏览儿童色情照片)获得性快感,他就有可能陷入这种刺激,甚至很快从幻想阶段发展到付诸行动,因此必须对这种可能性加以预先监控,这也许就是“矿石”行动如此大张旗鼓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