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道:观众眼里的同性恋电影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王晓峰)
尽管北大搞的同性恋电影节从规模和声势上都不大,但电影节仍然带来了相当的影响和震动。
记者在现场观察发现,很多人对此类题材的电影表现出极大兴趣,同时对同性恋现象也保持相对冷静的态度,毕竟这次活动范围局限在高校,学生的素质相对较高。
秋林(大学生):要不是演员长得好看,我觉得观众不会那么容易理解,这些事情要是发生在这些观众身上,他们就不一定接受。说起来对同性恋现象理解很容易,但真要发生在他们身边又是另一回事了。我觉得《蓝宇》拍得比较好,电影就该这么拍,既然给人看,就要拍得好看些。举办这样主题的电影节,人们的猎奇心理比较强,都想看看是怎么回事。
Z先生(同性恋群体的知情者):关于同性恋题材影片,我觉得没什么特别的,既然电影反映社会生活,作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同性恋作为反映对象并不奇怪。其实看同性恋电影更关心的不过是同性恋,电影只是一个窗口而已,我想拍电影的人也是这个用意。现在同性恋一下子时髦起来了,所以同性恋电影也一下子时髦起来。但现在中国同性恋电影都没有深刻地反映出真实情况,内地的同性恋电影更是这样,大家都在猎奇心理中拍和看。什么时候这个主题和异性恋爱情主题一样平平常常了,可能会又有深度的同性恋题材电影出现。这几部片子,每部所着眼的角度都不一样。同性恋群体的复杂性使电影有了众多的故事题材,这一点与异性恋电影一样,我觉得这挺好的。但都是帅哥和帅哥的故事,有没有更接近普通人的普通同性恋者的生活?另外,这类电影除了爱来爱去,爱死爱活,还应该有其他的内容,但都没有反映出来。还有,目前这种电影都太沉重,应该有轻松喜剧的题材。国产同性恋电影虽然不多,也开始有一些程式化。观众对这个电影节的态度比较冷静,是因为在大学里。
刘芳(北大毕业生):我认为此类电影节举办的意义超越了它具体放映的内容。实际上,有很多人开始越来越平静地对待同性恋行为,将它看作与异性恋一样的存在。而这样的电影节,其实质是人们观念的转变,它并不要求观众去支持或者反对什么,而是告诉他们,同性恋就是社会的一部分,无论被如何看待。从具体内容上讲,我觉得中国的年轻导演们是有能力用低成本拍出一些很不错的片子的,比如李玉的那部《今年夏天》,以女性导演的特殊眼光说了一个在社会大背景下同性恋者之间的故事。影片里有许多细节很出彩,非职业演员表演的感觉相当真实——那种同性之间的相通和伤害,让我们看见人性的丰富,并慢慢了解和被了解。至于观众心态,我感觉大部分人的态度是希望去了解和看见,而不是单纯的支持或者反对。
《旧约》剧照(崔子恩 供图)
同性恋的底线
“北京同志会”网站的主页以深蓝色为主调,上面飘着细细的雪花,两片绿叶之间,四只黄色的小鹿拉着的车上坐着快乐的圣诞老人。
19岁的站长Jakie3年前开始制作他那个小小的同志网站。“那时候全国的同志网站也不过5家,”Jakie说,如今已经有了几百家。
2001年11月17、18日两天,来自内地和香港、以及美国、加拿大的30多位同志网站站长、志愿人员汇集在北京真武饭店,召开了一次“同志网站和艾滋病教育北京研讨会”。讨论焦点一是艾滋病预防宣传的意义和具体措施,另一是网站在健康教育方面的作用。会议组织者之一的北京现代管理学院健康人类学系主任、爱知行动项目负责人万延海告诉记者:“尽管很多问题没有达成共识,但与网上认识的朋友相聚,把发展的问题和疑惑摆出来,大家一起承担。”
“这次是我们在中国做过的30多个项目中最好的。”作为赞助方,加拿大公民社会项目中国负责人夏浓用不很流利的中文对记者说:“我参加了会议整个过程,他们对话做得特别认真。”
“不知道别人怎么样,我参加会时很坦然,因为我们做的是艾滋病健康工作。”画家石头说。这可以说是中国同性恋者的第一次群体亮相。“我支持各种方式的亮相,但群体亮相或许能更好地把问题引向理性客观。”石头2000年12月参加了湖南卫视“有话好好说”栏目组织的“走近同性恋”节目,她说,“同性恋站出来可能引起不少社会问题”。
“目前,我国的司法部门有时把同性恋看作一种性罪错。”李银河说,由于刑法上并没有有关同性恋的专门条文,对同性恋者采取干涉行动的往往是派出所和联防队员,主要出于维持治安的考虑。李银河认为,“其实在许多国家,同性恋即使非法,警方也并不主动去拘捕,因为同性恋活动是个人之间的私事,不涉及暴力和财产,对公众亦无显著的危害,故此警方也不愿多事”。
“在中国,绝大多数同性恋者都会或已经与异性结婚。”中华预防医学科学会副会长戴志澄说。这一点或许是最大的问题。被采访对象都承认,同性恋者大多用种种办法向配偶隐瞒自己的性倾向,长期不过性生活。“许多女人不好意思主动向丈夫提性要求,这对同性恋者来说再合适不过;即使有的女人能主动提要求,他们也会想出一些借口,比如身体不适、练气功等等来推诿。”李银河因此说,“更多的同性恋者的妻子至今不了解丈夫的性倾向,处于被隐瞒和被欺骗的地位,这是不道德的。”
同样“不道德”的是,已婚同性恋者不可避免要寻找“外遇”。“同性恋在感情和肉体上的不忠丝毫不弱于婚外恋,这里惟一的区别在于前者不会搞出孩子来。”一位在同志网上激烈反对同性恋的网友这样写道,“同性恋者普遍拥有多个性伙伴,相比较容易传染艾滋病,这对家庭和妻子的危害性可能无法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