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地理》杂项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楚流苏)

《国家地理》杂项   0

记者:我们注意到由美国制作的国家地理频道最早是在欧洲开播的,随后又在亚太地区开播,在美国今年才开播。一套美国的频道,为什么在美国开播这么迟?

白华乐:国家地理频道是由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所属的国家地理电视与美国福克斯集团、美国国家广播公司合资而成的。它现在的追求是“国际化更国际化”。从实际的层面讲,在美国开播一个有线频道费用太贵,要2~3亿美元,而在亚太地区,则只需3000万美元左右。所以,国家地理频道的选择是先外国后美国。

记:有研究者认为,类似国家地理频道这样的纪录片节目,因其知识性与娱乐性,在世界范围内的收视状况是: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更高,而发展中国家又以大城市的青年为主体,这种判断有价值吗?

白:很难说这种判断没有道理。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亚太地区,纪录片频道较少,同时频道总数也不是特别多,因此没有欧洲,更不用说美国那样竞争激烈。

记:国家地理频道的盈利模式是怎么的呢?

白:我们这套24小时频道的收入60%来自收视费,40%来自广告。但这一数字在中国并不适用。在中国90%的收入来自广告,我们的节目提供每个电视台都是免费的,但电视台提供广告时间。差不多就是:节目换时间(广告)。这是中国市场的特殊之处。但幸运的是,即使中国市场,今年我们也将达到平衡,盈利也将为期不远。

记:许多国际传媒集团目前都在开拓中国的这一市场,但他们的盈利时间表事实上排得很远之后,你们的持平,有什么经营良策?

白:因为我们是一个24小时的电视频道,所以不会像一些国际传媒集团那样用很多的钱去开拓市场,然后等待相当长的时间给予回报。我们一个个项目做,做好了一个,再开始下一个。另外,国家地理这一节目本身,因其历史与制作的精良,所以我们又可以减少市场的进入与宣传费用。

记:在中国市场上,盈利模式:谨慎的投入加好节目,除此……

白:还有就是:低成本、本土化与合作。国家地理频道在亚太地区的管理团队人数很少,而且节目资源全球共享;我们追求本土化是寻找中国的广告客户;而合作则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国际国内的资源,比如发行网与普通话配音,这也是降低成本的好办法。

记:看来成本控制是盈利最为关键的要素。

白:好节目是成功的关键,降低成本是盈利的关键。

(图片除署名外均为本刊资料)

资讯

国家地理频道

“增进并了解地理知识”,是国家地理学会的宗旨。这家成立于1888年的学会,直到1997年才在欧洲首次开播自己的国家地理电视频道,次年进入亚太地区。从去年6月开始进入中国,目前在30家有线电视台与13家无线电视台播放他们的节目。国家地理频道制作之精良,在业内甚有口碑。白华乐介绍说,他们每完成一个小时的节目,一般得花25个小时左右进行审查,这其中包括审核其数据是否准确、叙述是否严谨以及翻译是否达意等等。而制作一个一小时左右的节目,最少得用去四五个月的时间,用6年时间拍一个海洋节目也不算耗时最长的。特别好的节目,每小时投资额是200万~300万美元。国家地理频道的节目在人文自然、科学新知、历史地理、探险发现、动物奇观等进行平衡的同时,现在的选题比较偏重更新一些的内容,这是娱乐性要求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