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长城和上天入海的假石头   

作者:舒可文

(文 / 舒可文)

金色的长城和上天入海的假石头   0

展望做的不锈钢假石头能再现石头的所有细节,并且闪亮发光 

金色的长城和上天入海的假石头   1 

小船把石头扔入公海后,它慢慢远去 

金色的长城和上天入海的假石头   2 

北京四合院画廊里,空心的假石头可挂 

 金色的长城和上天入海的假石头   3

1999年,假山石在太庙前展示  

在一派老成持重沉稳深远的灰色古旧长城上,你突然看到一段金灿灿的长城,会有何反应?

这是北京艺术家展望策划已久的一个计划,从1994年北京在民间收集城砖的时候,他就开始寻求与有关部门的联系,要做一个修复长城的计划,当然这不是个现实意义上的计划,只是一个关于修复长城的雕塑作品。最近在长城绿化管理委员会的允许下,这个计划将在八达岭一段残破长城处实施。

按照城砖原样拓出的200多块钛金空心砖将运往长城,为此展望请了30个工人,由他们负责把这些砖背上去,如果把这个步骤也纳入整个作品观看的话,原始的劳作方式和合金的工业材料之间的不协调会明显地被注意到,至少这是展望所期待的吧。这200多块钛金砖将在一段20米长的长城内,把残破处补齐。6月3日,从此过往的游客就将看到一段镶嵌在灰色城墙上金灿灿的夸张愿望。但是,如梦幻一样,这个金灿灿的愿望只停留一天,这之后长城上的一切仍将恢复往日的秩序,却可给眼见者留下游历中的偶遇和转述奇观的乐趣。

作为雕塑家,展望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研究所,他一直以他的作品以及实施方式在扩展雕塑艺术的实验趣味,并且以此闻名。

去年,在青岛的一个大型雕塑展上,他用一条小船把一块不锈钢“石头”运到12海里以外的公海,扔了。这块石头是他在北京郊区的山里用不锈钢复制的,与原石头的形状大小相同,但却是亮闪闪的不锈钢假石头。由于它是用板材合成的,空心并且密封,所以可以漂浮在水面。假石头被送入公海之后,它就随波逐流而去了。展望希望它永远在海上自由地无所归属,为了让遇到它的人不去中断它的漂流,上面用5种文字刻着忠告:这是专为在公海展示的艺术品,如果您有幸拾到,请把它放回海里。

它将漂到哪里?将在什么时候被谁遇见?以及是否会被人遇到?这都是无法预期的。如果说这也是展示的话,它冒着不能被展示的险。但是这本身不是很牵动欲望吗?传说在展望把这块假石头扔到公海后,有人后悔没有事先把它买下。这块假石头原来在北京的四合院画廊展示了一段时间,是处在买卖流通范围的。也有人遗憾没能早知道展望的计划,如果知道,就会跟着展望,等他把石头扔了以后就把它捡回来据为己有。

那块假石头从流通领域退出,也从我们的视线中退出,我们所能看到的至多是记录它跨越12海里的短短行程,顺着摄像机的镜头,看着它憨实厚道地漂流而去。从此不再有所归属。

把作品放逐到一个无所从属的疆域里展示,使其不再是被讨价还价的对象,展望的愿望是对由政治疆域强化的思想文化边界的跨越,他似乎是有感而发地表示过:“过度钻到具体的文化解释里,脑子会很混乱。”形式上的跨越摆脱了对“本土”、“时代”、“公共”等概念的纠缠,也改变了艺术品展示的单一逻辑,把想象的视线引向了一个更有余地的空间。

另一个更有难度的计划是把一块假陨石送回太空。这块假陨石也是用1毫米厚不锈钢板复制的。原石头于50年代在广西南丹县发现,南丹县志记载,这块陨石在明代正德11年,即1516年陨落此地。它有680公斤重,含91%的铁。

复制这块陨石就已费了一番工夫,去年展望就恳请北京天文馆允许复制,馆长未明其意,问:“扔到天上有什么用啊?”展望说:“补天。天上掉下来的,咱就应当给它送回去。”馆长更不明其意:“补不了啊!”不允。做了公海浮石后他又几次恳请,说:“我要解决精神问题。”馆长见其心诚,终于答应让他复制。

现在这块假陨石在等待着展望与航天部门的协商,看谁有意愿把这颗陨石的表兄弟送上太空。

俄罗斯的宇宙飞船把美国阔佬蒂托带到太空,对展望是个乐观的消息,他说:“我这块石头是空心的,跟一个装满杂物的书包差不多。”

(图片均为本刊资料)

石头神话的真假之辨

用一张不锈钢板在天然石头上分小块锻打,然后拼合、焊接,再打磨抛光,制造出与天然石头完全同样的不锈钢空心假石头,它可以再现原石头表面的所有细节。用这种方法,展望复制了各种各样的石头。

在对这些伪石头的文字报告中,他最开始是对陈设于文人庭院的假山石的议论,之所以选择不锈钢是要利用其晶亮浮华的假性外貌对天然假山石进行改造,期望能取而代之并充当新梦想的媒介。

把太湖石用于庭院装饰充做假山之石的趣味在外部生活环境的大幅度变化中,越来越显得不合时宜,尤其地假气惺惺。在这里他要摆弄的是真真假假之间的是非:是太湖石一本正经地摆在庭院里假,还是翻制的不锈钢伪石头假?因为复制品假的直白外露,所以它并不以此取信于人。也许假上再假反倒在人工制品这一点上有其真实的本色,并且与今天的环境属性更为贴切。

作为梦想的新媒介,这些假石头在跨越12海里进入公海后,在送入太空的计划中,开始在一个更有神话色彩的结构中起作用。公海里漂浮和太空中遨游的环境让这些本来被设定在画廊或美术馆展示的作品一下越出了被观赏和品味的位置,跨越了展地的界限,由此也象征性地跨越了文化疆域的界限,那块海里的石头可能被不知其来历的水手当做海怪,天上的石头可能成为一颗伴随宇航船的伙伴,也许它从此就消失在茫茫之中,仅仅作为一个传说而存在。把伪造的陨石送入太空计划的动机之一是他对女娲补天的仿拟。美丽的五色石,美丽的女娲,补天的壮举,曾以神话的形式补充着人的情感网络。

当科学把人引向破解一切自然秘密的乐观之途中,古老的神话仍不掩其与天地同行的快乐,新的媒介在摆脱了展览、收藏,讨价还价等等现世的规则,成为命运不测的远景,远到任由想象的编排时,它模拟了神话中的对未知世界宽容和谦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