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他们想干什么吗?   

作者:钟和晏

(文 / 钟和晏)

你知道他们想干什么吗?   0

你知道他们想干什么吗?   1

昔日波普重来

在安迪·沃霍用50美元从女友那儿买来创作美钞画的绝妙主意40年之后,波普艺术又重新回到了时装中。夏奈尔最近一场时装发布会就充满了印在黑色服装上的鲜艳字母,以及出现在T恤上可可·夏奈尔本人的头像和著名的5号香水瓶。拉格菲尔德说:“夏奈尔的目标是带给人们色彩和轻盈,我希望人们重新想起60年代。”

目前正在巴黎蓬皮杜中心举办的名为“波普年代:1956~1968”展览这样定义波普艺术:“流行的、短暂、消费至上的和廉价的。”

虽然高级时装从来不曾和廉价有任何关系,波普之父安迪·沃霍却一直影响着时装艺术。1990年范思哲以一系列印有梦露头像的服装来纪念沃霍。今年51岁的设计师德·卡斯特巴杰(Jean Charles de Castelbajac)把沃霍称为自己的偶像,甚至将他的头像印在自己设计的服装上。6月11日,卡斯特巴杰将在巴黎蒙汰涅拍卖行拍卖他的波普服装,那些服装上有彼得·潘和梦露的图案、可口可乐的商标,以及从皮带上拼出“Dracula”(恐怖片)这样的字母。卡斯特巴杰说:“波普艺术从来不是自命不凡的,它和生活中的卡通有关,这是惟一不那么知识分子化的艺术和时尚运动。”

美国过剩

时装艺术中的波普回潮如今已经失去了当初不乏政治意味的挑衅姿态,对拉格菲尔德这样年老的设计师们来说,在厌倦了近几年修道院似的抽象极简主义或者假装艺术家气派的自我折磨后转向一些简单流行的设计,不啻为一种轻松的解脱。但是年轻的设计师们显然还不想这么心平气和,身置被金钱所控制的时尚工业,他们似乎只有敌意和愤怒。

美国设计师杰瑞米·斯科特(Jeremy Scott)将他的2001年秋冬时装发布会命名为“美国过剩”,他特意挑选了巴黎有名的“冬天马戏场”作为向万能的美元表示致敬的场所。幕布被拉开后,舞台上出现了十几个化装成刁蛮泼妇的模特,每个人都被对金钱的欲望所折磨,每个人都有一个戏剧化的姿势。一位模特站在装满金锭的冰箱旁边,另一位推着美元支票成堆的购物车慢慢走过,第三个人穿着由纸币做成的晚礼服在打转,还有两个深色皮肤的女人躺在一张50年代风格的豪华大床上,她们的羊绒衬裙上印着大大的“Sale”……

在伦敦时装周上,年轻的英国设计师卢塞尔·塞格(Russell Sage)也用印着英镑的服装表达了相似的敌意。他说:“如果高级时装中的一件T恤可以标价3000美元,那么,一件印满钞票的裙子又该值多少钱呢?”

斯科特的服装显然没有任何品味可言,对于那场表演,有人喜欢他的大胆古怪,也有人讨厌他的故作姿态,但几乎所有人都觉得非常有趣。可能那些在过剩的时装秀之间疲于奔命的时尚编辑们和斯科特本人都清楚,他们只能在由金钱推动的“马戏团”中一圈圈不停地转下去。(图片均为本刊资料)

你知道他们想干什么吗?   2

你知道他们想干什么吗?   3

你知道他们想干什么吗?   4

模仿基督

“模仿基督”是纽约设计师塔拉·萨布科芙(Tara Subkoff)和马特·戴姆赫(Matt Damhave)的两人组合,将时装秀演变成一次社会性声明,是他们的习惯。

“模仿基督”2001年秋冬发布会在纽约东区一家剧院举行,只有几十名时尚编辑被邀请,每个人进门时都必须作慈善捐赠,不捐赠就没有座位。对编辑们来说,要花钱看一场时装秀也算破天荒的事。苦等45分钟之后,剧院内的观众从屏幕上看到门外的模特正走下豪华轿车踩着红地毯进入剧场,一切都安排得如同好莱坞电影的首映式。模特展示的服装是美国80年代的俗丽风格,类似电视剧《王朝》中一场正式舞会上的穿着。服装本身从来不是“模仿基督”真正关心的重点。模特走台之后,她们和设计师一起在剧院前排坐下,这时银幕上开始放映一部短片,讲述某个幻灭的女人在一次时尚派对上自杀的故事,而屏幕右角同时出现的是关于一家工资低薄的工厂困境的纪录片。

即使这仅仅是“模仿基督”的第二次大型服装秀,人们已经开始对他们的行为见怪不怪了。2001年的春季发布会,他们选择了纽约东村的一家犹太人殡仪馆,模特们戴着黑色面纱,T恤上沾着红色葡萄酒印迹,如同血迹斑斑。整场表演成了一次伪造的丧礼。时尚编辑们这次不可能像对待斯科特的把戏那样感到有趣了,挂在每个从“丧礼”中出来的人嘴上的话就是:“他们究竟想干什么?”

《纽约时报》的时尚编辑艾米·斯品德(Amy Spindler)就拒绝出席这次发布会,在她看来,这完全是哗众取宠,装腔作势。但她说:“我得承认他们确实知道如何操纵媒体。”

不过,谁又说得清楚斯科特、“模仿基督”的胡闹有几分是出于对时尚工业的质疑与反叛的勇气,有几分是出于激怒他人炫耀自己的需要呢?如同贡布里希在《理想与偶像》中所说:“竞争已经把时尚变成了一种声名狼藉、愚蠢顽劣的过分行为,虽然我们很难说清把什么称为过分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