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巴马印度之访
作者:蒲实(文 / 蒲实)
( 11月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出席印度总统帕蒂尔(右)主持的晚宴 )
11月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到达孟买,印度的经济和金融中心,他为期3天的印度之行始于此。他的民主党刚在中期大选中失守众议院,居高不下的失业率是他失分的主要原因。这次印度之行,他需要对国内的强烈要求做出回应,他要向印度寻求工作机会,帮助美国经济摆脱困境。“奥巴马所期待的经济利益来自商业和军火交易。他在美印商业和企业家峰会上宣布签署了20多项商业协议,价值100亿美元。”印度知名记者、国际战略事务专栏作家瓦拉达哈扬(Siddharth Varadarajan)告诉本刊。
白宫说,这100亿美元的大单将为美国国内创造5.4万份工作机会。这些大单包括印度信实电力公司22亿美元的协议,印度航空公司SpiceJet以27亿美元向波音公司采购的33架波音737飞机,印度空军采购的价值45亿美元的10架C-17远程运输机和8亿美元的107台F414轻型战斗机发动机。《耶鲁环球》杂志如此评论:“被美国经济所困扰的奥巴马总统寻求的是一种互惠交换关系:以印度获取美国技术来换取进入印度市场。”但他只部分实现了目标。“还有126架战斗机的军火协议未定,美国将与法国、俄罗斯和欧洲的供货商角逐。”瓦拉达哈扬告诉本刊。即便如此,自苏联解体之后,“以色列和美国已经取代俄罗斯,成为印度最大的军火供应商”。德里大学政治系国际关系教授瓦内克(Achin Vanaik)对本刊说。而在美国经济学家看来,这5万多份工作机会只算得上“将就”。因为“要把将近10%的失业率真的降下来,每个月至少得创造30万份新工作”。
新德里所期待的却远不只“互惠交换关系”。一年前的冬季,新德里的政治家们以长时间的起立鼓掌来回应一位美国前总统的感恩节访问演讲。这位美国前总统是印度历史上最受欢迎的美国总统之一,他倡导和开创了印度的核贸易自由,允许印度参与民用核交易,且不要求它废除核武设施和签署核不扩散条约,从而改变了此前30多年的核贸易游戏规则。这位前总统就是奥巴马的前任——小布什。2005年3月,他所领导的共和党政府做出决定,要“帮助印度成为21世纪的世界主要大国”,包括实现它的核大国政治抱负,以让印度成为亚欧大陆上制衡中国崛起的枢轴。同年7月,印度总理辛格访美,确立了美印“战略关系”。
奥巴马继任伊始,“华盛顿和新德里充斥着怀疑论,许多人质疑奥巴马政府对印度的诚意”。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国防系教授哈什·潘特(Harsh V.Pant)对本刊说。2009年,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和奥巴马总统首次访问亚洲。《外交政策》杂志透露,希拉里的前任,赖斯的政策智囊团曾向希拉里建议,应把印度作为亚洲之行的重要目的地之一,但希拉里最终将印度从访问列表中剔除。接着,奥巴马政府在阿富汗战场的战略调整,美国干涉克什米尔冲突的可能性,民主党权重人物对核不扩散无例外的强调,都让新德里感到焦虑。小布什政府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南亚事务主任多尔曼蒂(Xenia Dormandy)曾写道,中美之间频繁的互访与美印高层政治交流的缺位形成强烈反差,印度与奥巴马政府的联系仅仅是外交办公室的协商。在应对金融危机、阿富汗战场和伊朗核问题上,奥巴马政府全力冲刺,却忘掉了还有一个印度存在。“奥巴马政府与印度最初相处得很难。”潘特说,“因此,这次印度之行,正是华盛顿释放的信号,那就是,它无意削弱与印度的纽带。”印度所期待的是:“奥巴马政府正在恢复美印关系的优先地位,回归到延续小布什政府的印度政策上去。”瓦内克对本刊说。然而,小布什的时代已难复返。
“奥巴马试图把阿富汗战争定义为一场区别于伊拉克战争的‘好’战争,把摧毁‘基地’组织的恐怖主义网络作为美国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核心政策目标。这就意味着,巴基斯坦是他必不可少的盟友(美军认为,‘基地’组织的领导网络在巴基斯坦境内,因此必须取得巴基斯坦的军事行动合作)。他与巴基斯坦更亲密的关系也随即意味着,他必须处理好更为复杂的巴—印—美三角关系,安抚好印巴双方。小布什以伊斯兰世界民主化为目标的伊拉克战争虽然备受争议和指责,但他却无须担心类似问题。”德里大学国际关系教授瓦内克告诉本刊。2009年,巴基斯坦民众集会抗议卡尔扎伊政府,认为它与印度“勾结”。美国联合特别军事行动大学的军事专家侯赛因·穆里克(Haider Ali Hussein Mullick)曾访谈过多位巴军方高官,他发现,“巴基斯坦与美国的合作,将取决于奥巴马政府在多大程度上愿意遏制印度在阿富汗的反巴基斯坦影响力”。在前美军驻阿富汗司令麦克里斯特尔看来,阿富汗是印度在南亚传统影响力的辐射范围,塔利班垮台后,印度在阿富汗的影响力自然而然地与日俱增。奥巴马由此陷于南亚地缘政治的困境,“他或者通过削弱印度在阿富汗的影响来满足巴基斯坦的安全利益,或者在剿灭基地组织的过程中越来越深地陷入巴基斯坦泥潭”。今年4月,当印度总理辛格在华盛顿与奥巴马会面时,他最关切的首要问题,就是美国的阿富汗—巴基斯坦政策。他指出美国的阿—巴政策没有给印度多少发言权,认为巴基斯坦没有惩罚孟买袭击案凶手的意愿,点名指出两名在巴基斯坦的幕后指挥里亚斯·卡什米里和哈菲茨·萨伊德。随后不久,奥巴马会见了巴基斯坦总理吉拉尼。说他“非常喜爱巴基斯坦”,美巴之间的“长期战略关系远远超越了安全问题”。
11月6日,奥巴马下榻在孟买泰姬玛哈大酒店,与夫人米歇尔一起拜访了离酒店不远的孟买恐怖主义袭击遇难者纪念馆,并发表演说。2008年11月,正是在孟买,10名杀手疯狂屠戮60个小时,近200人在杀戮中死亡。奥巴马说,他将印度之行的第一站选在孟买,特意住在有31位旅客罹难的酒店里,是想传递这样一个信息:“美国和印度站在一起。”但“虽然奥巴马说出了印度人想听到的话,却是象征性的。”潘特说。奥巴马要求尽快采取行动铲除恐怖主义避难所,还孟买屠杀案罹难者以正义,但印度的评论家们并不满足。正如新德里的资深政治记者阿肖克·马里克(Ashok Malik)所观察到的:“他们立即抓住了奥巴马刻意回避的问题:巴基斯坦——印度的邻居和对头。”“象征性的语言无法掩盖新德里与华盛顿在阿—巴政策上的重大分歧,巴基斯坦的军事情报部门也不会对再有渲染力的语言做出什么回应。”潘特说,“甚至包括奥巴马支持印度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成员的承诺,虽然是一种印度期待的表态,但都不是牢靠的保证。”
分歧不仅在此。印度与伊朗有着地缘政治上的有机联系,印度穆斯林与伊朗有着伊斯兰的文化纽带。而如今,“印度的能源利益更使得它继续与伊朗保持接触,不支持对伊朗实施的制裁和压迫政策”。潘特说。这只是印度奉行独立外交政策的一例。瓦拉达哈扬告诉本刊:“虽然印度有一些政治精英希望与美国在全球事务上更紧密的合作,但绝大多数支持独立外交政策。不仅是伊朗问题,在多哈回合的贸易谈判中,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印度不介意与美国对立。包括奥巴马所期待的,要印度在东亚地区扮演更多的角色。印度乐意参与,但却对在谁的‘领导’之下扮演角色很警惕。在亚洲,印度期待的是一个伙伴,而不是一个领袖。”
对印度来说,奥巴马“互惠交换”最实质性的回报,是在核技术交易上。“奥巴马继续深化了小布什于2005年开始的核交易,将3家印度公司和组织从美国商务部的实体名单上拿掉。这份名单要求组织或个人对敏感物品的出口或交易提供许可证明。奥巴马还放松了对印度的出口控制监管,这意味着印度可以获得军民两用技术。奥巴马还承诺,促成印度成为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MTCR,美国等西方七国建立的集团性出口控制制度)的成员。”瓦拉达哈扬说。在这个意义上,无论奥巴马与小布什有多少不同,但正如阿肖克·马里克的评论:“显然,如今,拥护印度成为一个大国,已经确切地成为美国两党的共同战略。在‘冷战’结束后的15年中,美国一直试图建立新的伙伴关系网来维持美国在亚洲的霸权利益,投射美国的霸权影响力。五角大楼和美国两党选中了印度。”■ 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关系中国巴基斯坦奥巴马奥巴马演讲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