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是财产惹的祸
作者:曾焱(文 / 曾焱)
( 贝当古夫人与女儿弗朗索瓦兹。6月18日,全球最大化妆品企业欧莱雅集团继承人、法国亿万女富豪贝当古夫人以非法窃听、作伪证等罪名把女儿弗朗索瓦兹告上法庭 )
早在2007年底,欧莱雅集团掌门家族的母女争产事件已经捂不住盖子,“家丑”开始外扬。不过当时女富豪莉莉亚娜·贝当古(Liliane Bettencourt)的女儿弗朗索瓦兹还只是用“X”来指代巴黎名摄影师巴尼耶(Francois-Marie Banier),称有人用欺诈手段控制她年老而心理脆弱的母亲,骗得受赠巨额财产。据现在已经被公布的调查,从1998到2007年,贝当古夫人先后送给巴尼耶包括毕加索、马蒂斯、蒙德里安等人作品在内的12幅名画,为他买下7份巨额人寿保险,赠送他的资产总计9.93亿欧元,确实是需要普通大众动用一点想象力的庞然数目。
身为世界最大化妆品集团创始者的唯一继承人,87岁的贝当古夫人至今仍是欧洲最富有的女性,财产多过英女王伊丽莎白,在法国富豪榜上排名仅次于LV老板阿尔诺。1957年,35岁的贝当古夫人正式继承父亲欧仁·舒莱勒的事业,拥有欧莱雅公司27.4%的股份和瑞士雀巢公司3%的股份,加上其他不动产,2010年对她财富帝国的最新估值为200亿欧元。为证明自己获赠将近10亿欧元是对方基于20年友情的慷慨举动,巴尼耶披露并非只有他一人得到了贝当古夫人的善意,举证包括贝当古夫人为其医生密友的女儿购置房产,向基金会捐赠1.2亿欧元,此外她信赖的欧莱雅集团前总裁兰德森·欧文-琼斯也曾获赠价值1.6亿欧元资产。前总裁先生深知豪门恩怨难断,立刻和这趟浑水划清界限,表态对巴尼耶的话将不做回应,以免伤害这个家庭的任何一方。
55岁的“富三代”弗朗索瓦兹把自己和母亲心生嫌隙归于巴尼耶的出现。2010年6月1日,弗朗索瓦兹接受《费加罗报》记者西里尔·路易专访,大把回忆巴尼耶在他们生活中出现之前自己这个独生女儿所拥有的合家欢时光。她痛陈早在1993年的某次家庭聚餐中就看透了此人的真面目:贝当古一家在布列塔尼度假,巴尼耶过来拜访她父母并留下小住一星期。全家围桌用餐,巴尼耶当着她和孩子的面,用“嘲弄、轻蔑和不堪忍受”的口气谈到她父亲安德烈·贝当古,从那一刻起她即认定巴尼耶人格低劣,并至今后悔没有当场斥责他。但依据这段往事,局外人未尝不可以从另外的角度来理解餐桌事件——巴尼耶敢于当着她父亲的面出言无状,或许正好说明此人和她父母交情匪浅而无需顾忌礼仪。安德烈·贝当古在“二战”期间加入抵抗运动,40年代末以记者身份转入政坛,成为法国政坛不倒翁,先后在戈蒂、戴高乐和蓬皮杜的三届政府中官居部长,1973年又陪同蓬皮杜总统首次访华,政治资本足够,加上妻子的财富,不是一般人能够随便轻慢的人物。有亲近贝当古夫妇的人爆料,安德烈·贝当古生前并没有像弗朗索瓦兹所说的那样视巴尼耶为用心险恶之人,相反他对摄影师始终热情友善,为此弗朗索瓦兹向《费加罗报》解释说,她父亲最初也被巴尼耶的魅力所吸引,后来对他深入自己的家庭事务渐有不满表示,可是因为她父亲太爱她母亲,所以不会做任何让她母亲不开心的事情。
2007年12月,在父亲去世后不久,弗朗索瓦兹正式向法庭提起申诉,称贝当古夫人把家族财产赠给“行为不羁之徒”已构成精神失衡,要求司法当局指定监护人保护她母亲的利益,并对巴尼耶提出刑事起诉,控告他利用她母亲的脆弱心理诈取钱财,使她成为情感上的人质。为了撇清谋取财产的嫌疑,弗朗索瓦兹不久前表示,如果胜诉,她会将这笔财产捐给慈善机构。结局或许不会更坏,但对亲情和人性而言,过程却是不堪。贝当古夫人一生都谨慎低调,极少接受媒体访问,不喜欢在公开场合露面,对自己的私生活保护得很好,法国媒体也尊重她和她的家庭,现在却被晾晒出全部秘密,她曾雇用的前女佣、前司机、前会计师纷纷出来宣誓作证,公布她和巴尼耶之间的交往细节,不管是否站在维护她的立场,都是将她的私生活在公众面前剥到纤毫毕现。尤其是新近披露的一盒录音带,据称是她的前膳食总管涉嫌于2009年5月和2010年5月在她位于讷伊市的私人邸宅内偷录,个中谈话论及贝当古夫人为逃税在列支敦士登开设账户,爱丽舍宫和总统萨科齐也被巴尼耶案牵涉进来,有可能演变为政治内幕。而这盘令贝当古夫人陷入窘境的录音带,正是由她女儿弗朗索瓦兹亲手提交。
弗朗索瓦兹对媒体描述她母亲和巴尼耶之间的亲密关系,字字恨意。她告诉《费加罗报》的记者,有好几次她去到父母的寓所探望,都被家中佣人挡在门外,原因是她母亲正在会客不想被人打搅,而那客人次次都是巴尼耶。弗朗索瓦兹的口气就像一个被伤害的怨妇,“巴尼耶,巴尼耶,永远是这个巴尼耶”。以此等形状,不知内情者会迅速联想到老年富婆迷恋年轻情人的故事,但事实上并非关涉男女之情。巴尼耶是身份几近公开的同性恋者,在巴黎名流圈里这已经不是秘密,很多人都知道他曾经的同居者是室内设计名师雅克·格朗热(Jacques Grange),他的主顾有摩洛哥王室、伊夫·圣洛朗。巴尼耶目前的同居对象被认为是35岁的年轻摄影师马丁·道日瓦尔(Martin d'Orgeval),和巴尼耶有多年交情的法国演技派男星帕斯卡尔·格雷戈里(Pascal Greggory)也和他们一起生活,格雷戈里是马丁的叔叔,曾和苏菲·玛索合作影片《情欲写真》,也因为出演《玫瑰人生》而获恺奖提名。三人同住位于卢森堡公园旁边塞旺多尼街上的那所豪宅,贝当古夫人赠送的几幅名画就陈列在这间寓所里。对于他们之间的关系,贝当古夫人当然是了解的,三人常陪她聊艺术和趣闻,是她晚年生活中最亲昵的密友。在夫人和巴尼耶之间,可能存在着一种无关性别的特殊情感,它混杂了喜爱、习惯和依赖,也有害怕失去的忧惧,时间长了,连亲情也难以抗衡。
( 巴黎名摄影师巴尼耶年轻时候的照片(摄于1969年) )
巴尼耶今年62岁,其外形看起来在年轻的时候恐怕也谈不上多么英俊超拔,但认识他的人都承认他魅力十足,谈吐机敏有趣,天生能吸引成功人士并由此通向成功,连讨厌他的弗朗索瓦兹也形容他有吸引人的个性。在这对母女争产事件进入司法程序后,2008年1月,法国金融特警队受命调查巴尼耶的过往经历,主要是关于他和已经亡故的几位巴黎名流贵妇之间的亲密关系,报告提及的名字个个珠玑,其中有20世纪著名的艺术赞助人、子爵夫人德诺雅伊(Marie-Laure de Noailles),法国“新小说”派先驱娜塔丽·萨洛特(Nathalie Sarraute),以及领20世纪风气之先的古董商和室内设计师玛德琳娜·卡司泰因(Madeleine Castaing)。尤其是卡司泰因夫人,在1987年开始接近贝当古夫人之前,巴尼耶曾殷勤陪伴在卡司泰因夫人左右近20年,直到1992年这位法国艺术界的女神式人物以98岁高龄离世。认识卡司泰因夫人之前,巴尼耶是新晋作家,被法国诗人阿拉贡喜爱和提携,22岁出版小说《第二寓所》,两年后又写一本《复合过去时》,这是他结交巴黎名流阔佬的门票。1972年结识卡司泰因夫人时他24岁,拍摄的照片得到夫人青睐,她高价购买他的作品,为他在艺术圈铺路,他成为巴黎的名人摄影师,在蓬皮杜艺术中心举办个人展,资助人自然是卡司泰因夫人。他长于社交,达利、皮尔·卡丹、伊夫·圣洛朗都是他的密友,影星伊莎贝尔·阿佳妮也视他为御用摄影师。
巴尼耶曾经接近的高贵夫人们基本属于同质人群:富有、慷慨、热爱艺术,并且婚姻美满,至少在外人眼中是如此。对于那些不想伤害婚姻的名女人,男同性恋是充当知己的最好对象,更挡不住这个人殷勤周到同时又风趣迷人,身边往来无白丁。贝当古夫人虽为富家女和亿万家产继承人,生性却内敛,她将家族生意交给专业人士打理,婚后处处追随陪伴丈夫安德烈·贝当古,是被人羡慕的模范夫妻。巴尼耶1987年就进入贝当古夫妇的生活圈子,1998年他开始得到贝当古夫人的馈赠,而这些赠送行为发生的时候,安德烈·贝当古还在世,却多数时候不知情。有人猜测贝当古夫人把巴尼耶当做了最亲近的儿子,所以在安德烈2007年去世后,有传闻贝当古夫人将收巴尼耶为养子,但她已经断然否认,表示两人就是忘年交。
( 卡司泰因夫妇在法国中部勒夫(Leves)的豪宅 )
卡司泰因夫人也有美满家庭,丈夫比她大20岁,和她相伴50年,作为图卢兹的大贵族,他所继承的庞大家族财产是卡司泰因夫人可以热爱艺术、结交艺术家并成就自己设计声名的保障。但最后巴尼耶还是从感情上取代了她的儿孙,几乎完全占据这位夫人75岁之后的生活空间。贝当古母女闹上法庭后,卡司泰因夫人的孙子、法国知名书商弗雷德里克·卡司泰因也出来接受了媒体访问,他用相当轻蔑的口气谈到巴尼耶和他祖母的交往。记者问他,是否认为巴尼耶利用了和他祖母的亲密关系来谋取物质回报,弗雷德里克回答说,他们家族对于这种人和这种事都见多不怪。卡司泰因夫妇在法国中部的勒夫(Leves)拥有一座古堡,由于卡司泰因夫人的古董收藏和室内设计,古堡现在被视为法国新古典主义装饰艺术的遗产。弗雷德里克说,他祖父母喜欢在古堡接待客人,那里人来客往,经常丢东西,有时是名画,有时是祖父母和毕加索等人的通信,事后也只是被家里人当做玩笑的聊资。比如20世纪30年代作家莫里斯·萨克斯(Maurice Sachs)曾留宿一晚,第二天就发现房间里少了一幅苏丁(Soutine)的画,家人也不以为意。至于巴尼耶,弗雷德里克说,祖母曾送他一套位于玻璃花房中的住宅,就在巴黎六区。不过这也不算什么,弗雷德里克不能忍受的是巴尼耶拍摄的一张照片,已经95岁的卡司泰因夫人被巴尼耶安排站在楼梯口,身穿睡衣,没有带假发,看起来状态非常糟糕,而这张照片一直被巴尼耶作为代表作反复出版和展览,传播到全世界,弗雷德里克觉得很难接受。倒是女作家娜塔丽的孙女否认祖母曾被骗财,她对采访的记者说,娜塔丽连咖啡也没有请巴尼耶喝过一杯。■
( 莉莉亚娜·贝当古与丈夫安德烈·贝当古合影 )
( 巴尼耶近照 )
( 巴尼耶为卡司泰因夫人拍的照片(摄于1978年) ) 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