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扩后遗症

作者:邢海洋

南扩后遗症0

希腊的债务危机已经成为欧元区的阿喀琉斯之踵,一波波引导欧元破位下行。直到欧盟对救助希腊初步达成一致,欧元危机才有缓解迹象。但对这个2004年奥运会的举办国,债务累积过程中的诸多环节仍如谜一般需要破解。

记得希腊奥运会开幕式的前一天,世界上排名前10位的里奥拉迪里奥跨海大桥宣告落成,希腊这个人口刚刚超过千万的小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令世人称奇。不过,雅典奥运会却没能重现巴塞罗那奥运会给西班牙带来的巨大利益,而是严重超支。仅在雅典的奥林匹克主体育场上,希腊就花费1.89亿欧元建造由玻璃和钢铁组成的屋顶。希腊最初预算奥运会将花费46亿欧元,但最终却多花了20多亿欧元,占到这个国家GDP的2.5%,以至于国际奥委会意识到奥运基建对中小国家的财政压力,要求今后获得申办权的城市已经拥有庞大的基础设施,不需要进行过多的建设。

以一个颇小的经济体举办奥运会,在希腊就是一项以小搏大的冒险。当地官员就曾经把举办奥运会比喻成一次利润丰厚的冒险,需要花9到11年的时间还债。但对西班牙,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就远没有如此的“杠杆率”,当时正是欧盟地中海战略的鼎盛期,来自欧盟的大笔援助足以支撑基础建设,更不用说提供各种商业机会,促进社会转型。12年后,欧盟从南扩转向东扩,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发展机遇实际上已经一去不返。

历史上,欧盟先后经历了5次扩张,南欧3国的加入是欧共体地中海战略的产物。1974年希腊结束军人独裁,随后便正式向欧共体递交申请,渴望借此打开希腊产品,尤其是农产品进入西欧市场的渠道。另两个地中海国家西班牙和葡萄牙更视加入欧共体为确定自己欧洲身份的一种象征,积极加入。上世纪80年代3个国家先后加入欧共体,开始了入盟后的“蜜月期”。加入欧共体后三国不仅多了广阔的市场,同时还获得了安全保证和经济援助。为平衡成员国间的发展水平,针对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等新入盟国经济水平较低的问题,欧共体还启动地中海综合项目,首次将欧洲地区发展基金和欧洲社会基金等多项资金集中起来,以结构基金和协调基金的形式提供援助。仅2000到2006年第三期结构基金总额便高达1359亿欧元,欧盟中4个最不发达的国家——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和爱尔兰享受此项基金,超过90%的资金投向了南欧三国。

大量的援助资金涌入,仅希腊一国即从欧共体的援助框架中获得了约700亿欧元的援助。而希腊人也抓住时机,大兴土木,兴建大桥、地铁、国际机场和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以刺激就业,促进和欧洲发达国家的“趋同化”过程。经济增长不仅使希腊摆脱欧盟人均收入最低国之一的称号,也因此从传统农业国家开始转变为具有一定竞争力基础的工业国家。但问题是,大量的援助与基础设施没有被真正利用,大型工程不断超支,而且工程延期更是经常发生。工程设施建设也与实际需要脱节,不少大型项目很少考虑周边设施,造成资产闲置和浪费,大量的资本投入并未帮助希腊形成核心竞争力。比较同样受到援助的几个国家不难发现,希腊的资金使用效率最低,1995年希腊人均GDP为欧共体均值的65.9%,到2000年提高到了67.7%,援助拉动力提高近2%,而同样接受援助的葡萄牙拉动为3.5%,而爱尔兰则提高到了22%。官僚主义和对落后产业的保护一直是希腊备受诟病的地方,本次赤字危机爆出的希腊政府对统计数字的作假行为,更印证了外界对其不守规则的印象。

希腊可谓享尽了加入欧盟的红利,另两个南欧国家也由于投资大增而享尽了长达近20年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速度普遍高于欧盟发达成员。尤其近年来,欧盟整体经济发展停滞不前,西班牙、希腊的经济却稳步增长,其中希腊经济年均增长高出欧元区平均水平约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的同时,经济结构也逐步提升,三国的制造业和服务业比重均有提高,而失业率更是大幅度下降,尽管西班牙失业率仍高居欧盟之首,但已经从加入欧共体时的20%以上降至当前的11%,葡萄牙失业率仅为5.1%,低于欧盟8%的平均水平。加上意大利,南欧四国曾因经济成就被誉为“欧洲金猪”(PIGS)。只可惜,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它们却因为高负债,与爱尔兰一道,被作为PIIGS而为投资者避之不及。

随着欧盟的进一步扩大,欧盟的援助将向比希腊更贫穷的成员国倾斜,希腊能否融入欧洲,能否摆脱发展的困境,面临着更多的变数。相对的,爱尔兰把援助资金大笔投入教育,在信息革命中成功崛起的例子已经成为南欧国家可望而不可即的神话。■(文 / 邢海洋) 南扩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