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聚德:水立方鸭舌
作者:鲁伊( 全聚德奥运村店总厨
师长毕全盛
)
北京城里的全聚德分店众多,人气最旺者一向鼎足有三:和平门店、前门店和王府井店。曾有好事者依其特点给它们各自起了诨名,叫做“大鸭子”、“老鸭子”和“病鸭子”。和平门店可以同时接待1500人就餐,是亚洲最大的单品菜馆,占了个“大”字。前门店是全聚德发源之地,一块老匾能追溯到同治三年,“老”得无可争议。至于王府井店的“病”,则是托了近邻协和医院的福。2004年,亚运村店(后改名为奥运村店)开张后,鸭子队伍里又添新丁,是为“运动鸭子”。这家店定位为体育主题餐厅,每天上下班经过近在咫尺的“鸟巢”和“水立方”,身为总厨师长的毕全盛因此琢磨出不少和运动沾边的奥运菜,水立方鸭舌便是其中之一。
这道菜其实脱胎于全聚德最受欢迎的凉菜之一水晶鸭舌。标新立异之处,是将传统的菱形块改成四方形,原有的菊花状装盘改成整齐平铺于玻璃盘上,再加蓝色底光。凝固冻中的白色鸭舌酷肖水立方的气枕外膜,澄清透明如水晶的冻身则在蓝光映衬下格外梦幻迷离,活脱是一个微缩的国家游泳中心。
毕全盛说,冬景天吃皮冻,是老北京的饮食风俗之一。他小时,逢夏天,父母难得打发出去买肉,两毛钱交到手上,总要嘱咐,“不带皮,肥点儿”,这是用来剁馅熬油的。只有到了冬天,一是年节改善生活,买肉的次数相对多些,二是天气冷,肉皮存得住,这才转为特意要买带皮的肉,攒来熬皮冻。预先熬一大盆,随时来客人,切一块,改改刀,浇点蒜醋酱油,就是一道好下酒菜。
皮冻的哲学,其实是物尽其用,不令一毫浪费。水晶鸭舌虽然算是细菜贵菜,但骨子里仍不脱此。比如成冻的原料,除了一般常用的猪皮,还有鸭掌筋。这本是做芥末鸭掌所剩下的下脚料,因富含胶原蛋白而再加利用,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凝成的冻却比单纯的猪皮冻更显晶莹紧实,而且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中和猪皮冻的腻气,到如今,反而成了全聚德特色。
皮冻似乎家家能做,但要做到“水晶”的境界,是另一回事。“外面吃的皮冻,就算不加酱油,看起来也是浑的。这样的皮冻拿来做水立方肯定出不来效果。”毕全盛说。要想成品透亮不带一丝杂质,处理原料时得特别讲究。鸭掌筋无油,而猪皮上的脂肪和肉就要刮得干干净净,只留极薄的一层皮。另外一道重要的工序,便是化传统的熬煮为蒸。
“煮的过程本身就容易浑汤,一开锅,油分子在水中混合,成为悬浊液,肯定透亮不了。”一些偷懒的厨师会使用冻精,外观上固然像了,但吃起来,却没有肉汤在口腔中加温缓缓融化释放而出的特有醇香。全聚德的方法,是把处理好的鸭掌筋和猪皮放入大汤盆,加盐、葱、姜、料酒入底味,加适量的水—水少了发硬,多了不成冻,精确的比例是商业秘密,毕全盛不肯说,但有个大致的参照系,“水没过物料一指多,基本上就差不离”。
一大盆搁到蒸箱里蒸透,要4至6小时,原料中的胶质才能充分溶入汤中,蒸好的冻汁先过密箩,滤掉残料和杂质,撇去表面浮油,就可以倒入方形器皿中成型。加入其中的鸭舌,已经预处理:洗净,去根,留舌尖2.5厘米到3厘米最软嫩的一段,下滚水煮15分钟,过凉,去骨,然后反复冲洗,务求一点脂肪不留,才能和冻汁紧密结合,不会一切就零落四散。
成菜的最后一道关键工序,是凝冻后还要放到低温箱中搁40到50分钟。“为什么以前只有北方人爱吃皮冻?为什么非得到冬天才最好吃?是因为皮冻这个东西,如果自然放凉,不用适当的低温‘冻’它一下的话,是不会有结劲力的,怎么切,都软不邋遢。以前没有冰箱,只能靠天气帮忙。”
这道凉菜,看的是晶莹剔透的外观,品的是脆爽咸鲜与膏腴软嫩交织的复杂口感,调味汁的作用反而显得不那么重要。无非三合油、米醋、酱油、香油,再加上蒜末,比例完全可以按照各人口味随心调整。在全聚德,用的是宽牌龙门米醋、台湾金兰酱油,但毕全盛说,家里常用的任何米醋或酱油,其实都无妨。因为真正的功夫,在冻里,不在冻外。■
厨室机密
鸭舌煮好后的过凉很重要。一是洗掉浮油和黏液,去除异味,二是加热会让食材软塌,外观不够好看,用凉水冲一下,就能重新恢复弹性,挺翘脆爽。(文 / 鲁伊) 美食全聚德皮冻水立方鸭舌鸭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