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丰泽园:葱烧海参王
作者:鲁伊一眼看去,丰泽园的菜单,怕有几年没换过了。上面的菜名,和尹振江1974年正式进到当时为了“破四旧”而改名为春风饭庄的这家鲁菜老店时相比,也并无太大变化。36年斗转星移,当年跟着大名鼎鼎的“海参王”王义均学徒的小力巴儿,如今已经是丰泽园的行政总厨师长、名满天下的鲁菜烹饪大师。尹振江用他那带有鲜明厨师特征的手——指甲极短,指节结实有力,皮肤上满是经年烟熏火燎水浸油溅留下的记忆——缓缓翻动菜单,许久才放下:“严格说来,这上面的每一道菜,同我学徒时相比,都不一样了—都算是创新菜。”
尹振江说,就连从1930年开张之日起菜单上就有的招牌菜葱烧海参,真正定型定味的历史,也不过是在这七八年间。
决定一道经典名菜变化的最重要原因往往是原料。在丰泽园,熘肝尖即是一例。这道传统鲁菜如今已在菜单上难觅其踪,原因是出于食品安全考虑,北京现在已经不再能买到新鲜宰杀未经冷冻处理的猪肝。“猪肝一冻,再怎么做,都是柴的,达不到原有嫩滑的口感,试了几次,只好放弃。”尹振江说。
葱烧海参原料上的变化,却是另有缘故。“早年的葱烧海参,用的是山东长岛、威海卫、烟台等地产的带刺的胶东半岛参,因为加工处理时要用草木灰,所以也叫灰参。这种海参口感好,肉厚刺长,烧出来味道浓郁,外观也漂亮,所以大受欢迎。”尹振江介绍道。
近年来经济发展,外出就餐的人数急速增加;高消费人群吃腻了浓汤鲍翅,从营养上考虑,越来越青睐低脂低胆固醇高蛋白质的海参;况且到丰泽园必吃海参,已经成为惯例。种种因素相加,2007年,丰泽园一道葱烧海参的年销售额就高达1000多万元,要满足如此庞大的优质海参的需求量,只好引进外援。
( 丰泽园饭店
行政总厨师长尹振江
)
尹振江选用的是日本青森产的刺参。“青森和胶东半岛在一个纬度上,海参的品种和质量也很接近,肉质很好,但刺不如传统灰参。”与之相对,北海道参的刺长而密,发制好之后卖相相当漂亮,但肉质却不如青森参来得绵糯,所以为丰泽园所不取。
原料变了,调料也在变。传统的葱烧海参,提色主要靠炒糖色,其他调料用得很简约,不过是章丘大葱、盐、料酒,以及必不可少的以葱、姜、蒜、香菜熬成的胡葱油。改良之后,加入了胡椒粉、冰糖、老抽、红曲米、美极鲜味汁,还有蚝油。“早前葱烧海参里是不放胡椒粉的,但我和王师傅(王义均)实验后,发现适量的胡椒粉可以去腥提味。”尹振江回忆道。胡椒粉还算是鲁菜中本来就有的调料,蚝油的引入,一度却曾引发不少争议。“很多鲁菜厨师对粤菜中的调料是非常抵触的,但实事求是地从味道上看,蚝油助鲜的效果很好,为什么不用?”美极鲜味汁,也是同理。
除了这些做加法的创新,还有减法。如今配好的烧汁中,焦糖色的分量已经减到微乎其微。“炒糖色最考功夫,欠火发甜,过火发苦,前后可能只差一两秒钟的时间,即使有几十年经验的大师傅,赶上那天家里有事一分心,可能就炒煳了。”“再说,吃下去太多的焦糖,对人体也不好。”专门进修过营养学课程的尹振江决定用更健康的食材加以替代。冰糖替砂糖,令甜味更甘口爽利,汤汁也更晶亮,红曲米加上松江老抽,在保证葱烧海参特有的红亮色泽之外,更兼具益心脑之功。
诸物齐备,上灶之前,掌勺的大厨还要问一句,是“位上”,还是“盘食”。每人一例的“位上”,用的是传统的扒汁法,烧汁要下得宽些,为的是海参吃完后,汤汁还可以用来拌米饭,这是下饭菜。如果是一大盘,那就要用滚汁法,将烧汁尽量收干,海参的味道更浓腴,正好用来下酒。
一碟奉上,细细打量,白盘有缺口,匙羹半褪金,实在无法与众多时尚馆子里精美的餐具相比。可一勺入口,再也无暇顾及其他。那是一切恰到好处,每一种味道都极为熨帖地交融在一起,谁也不会单逞独出的正味,不由得感叹,以前在其他地方吃到的,或突出葱香,或突出甜糯,或突出咸鲜,原来都是剑走偏锋,落了下乘。■
厨室机密
发好的海参下烧汁入味之前,需要先“镀”一下。这道工序和汆类似,只不过用的是高汤而非清水。其效果有如镀金,逼出海参本身的腥气,也让烧汁的味道更容易被海参吸收。(文 / 鲁伊) 美食丰泽园烹饪技巧海参葱烧葱烧海参鲁菜海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