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盐:迷踪野鸭

作者:曹玲

天下盐:迷踪野鸭0( 天下盐总经理二毛 )

天下盐的菜单极像一本连环画,又像一本武林秘籍。封面是古籍常用的蓝色,翻开是目录:第一幕,传统之香;第二幕,耳边响起的牛肉;第三幕,天上有朵菜做的云;第四幕,走在民间的小路上;第五幕,温柔是汤;第六幕,一生素炒;第七幕,群众小吃;第八幕,稻香麦香玉米香;第九幕,在酒一方。

这是一家个性十足的川菜馆,已经在北京开了四家分店。位于东四十条南新仓文化街的这家店原本是个粮仓,古旧的木头横梁流露出历史的沧桑感,墙壁上却挂着现代感十足的油画。总经理二毛是重庆人,年轻时是位莽汉派诗人,这本诗意盎然的菜谱中所有的诗文全部出自他的手笔。据二毛介绍,画册中第一幕说的是传统菜,第二幕是热菜,第三幕是创新菜。第三墓开篇所配的诗句为,“你吃鱼不吐刺,吃绝句不吐词,接吻不放葱花”。这一幕可谓高潮迭起,各个都是二毛的心水之作,左思右想之后他终于选定了一道2005年推出的“迷踪野鸭”。

“迷踪是迷失的意思,‘野’不是指野味,而是指野性。”二毛操着一口椒盐普通话念此菜的配文:“迷惘的一代鸭子。先迷失了方向然后迷失了自己,藏在糯米底下,妄图通过指南针躲过那坐南朝北的胃口。”  

你可以说这是文化,也可以说是小资或者噱头,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道菜非常好吃。“好吃是创新菜的第一标准,不好吃什么都别谈,其次才是文化品味,才是器皿等其他东西。”二毛说。

端上来的迷踪野鸭只见鸭头不见鸭子,鸭头旁边摆着一个指南针。一团糯米被炸成金黄色,静静地躺在浅黄色的砧板上,糯米旁露出几片绿叶。用筷子掀开糯米,才能看到躲在下面的鸭子,连糯米带鸭子一起揪起来,尝上一口,糯米外层是脆的,里层是软的,鸭子是酥的,吃起来外焦里嫩,香气袭人。

天下盐:迷踪野鸭1

早些年二毛在重庆乡下参加红白喜事的酒宴时,吃到过糯米鸭这道菜,但是那是一种粗狂的乡野做法,鸭子随意地覆盖在糯米下,“藏得不好,一眼就能看到,还带着骨头”,糯米也没有细细加工,只放了花椒和盐。二毛决定对这道菜精雕细琢进行艺术加工,于是就有了藏得很好的迷踪野鸭。

鸭子要选用肉质紧凑的麻鸭,不要太肥也不能太瘦,用20多味中药调味的秘制卤水卤至脱骨。糯米浸泡两个钟头后混合火腿蒸熟,加入熟豌豆、香菇、花椒、糖、盐拌匀调味后放入圆盘里。把鸭肉撕碎,置于糯米之上。打一个鸡蛋,搅匀,均匀的抹在糯米和鸭子上,把二者更好的粘合在一起。下油锅炸两分钟左右成金黄色,将炸好的糯米鸭放在砧板上,糯米朝上,鸭子朝下,摆上鸭头,铺上绿色叶子即可上桌。

“砧板菜很随意,小时候大人切腊肉的时候,肉还在砧板上小孩子就捏起来吃。”二毛说,“其他配菜爱用胡萝卜、叶子等雕花,但是我配上一个指南针。指南针是金属,从来没人拿来配菜,但是它能指引方向,非常符合这道菜的意境,也代替了一朵花的功能。吃这道菜,一定要配合文字才会很有趣。”

除了迷踪野鸭,第三幕中还有很多有趣的菜式,比如有道菜叫做“王献之排骨”,上桌时排骨一根根吊在笔架上,看上去非常酷。二毛说这个创意的起点源自他发现王献之的字,特别是用笔有骨有肉,而从笔架上取下排骨有挥毫之感。还有一道菜叫做“百年孤独”,上来是一盒子,盒子上画着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一书的封面,打开一看,原来是红焖甲鱼。二毛说,甲鱼和乌龟都很长寿,在江河里看到它们总是孤身一人,无人为伍,一直到老死。而香辣蛙的解说词更为香艳,“我会让你像叫床一样叫食”。

二毛一点也不避讳自己生平最爱三大事:诗歌、美食和美女。他的名片背后印着自己写的诗“谁能告诉我,体温要达到几成油热,情欲该拿到什么火候,才能使美女细嫩可口”。他还写过一首诗叫做《诗歌是菜》,“声色犬马为肉,冰晶玉洁为汤”。“食色诗歌本为一体,美食是另一种续写的诗。”他说。■

厨室机密

糯米的调味非常重要,加入花椒能增添糯米的香味。下油锅炸时温度不能太高,8成热即可,否则糯米和鸭子会吸太多油。(文 / 曹玲) 野鸭美食天下糯米排骨迷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