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桂园:黑松露牦牛肉酱拌饵丝

作者:鲁伊

鑫桂园:黑松露牦牛肉酱拌饵丝0

学名唤作Tuber indicum的这样物事,在和它的外国表兄们扯上关系前,本来在云南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虽然本身自有奇香,却并不为当地人赏识,主要用来喂猪,倒也没见有明珠投暗的身世之叹。谁知国门一开,大开眼界,有人突然发现,和它长得几乎一模一样的Tuber melanosporum,不过是因为生在了法国,就成了身价百倍、美食家趋之若鹜的黑松露。而这原本平实的“块菌”,也就迎来了自己最好的也是最坏的时代。

说最好,是因为终于等到了被人赏识的一日,可以漂洋过海,登堂入室,说最坏,则是因为被奸商当成鱼目混珠的工具,惹得欧洲老范儿美食家痛心疾首大加抨击。其实平心而论,风味上虽然可能比上等的法国黑松露略逊一筹,云南黑松露也自有自己的妙处,被当成山寨货,是暗中动手脚的人之祸,非菌之过。

在广州吃云南黑松露,鑫桂园是不能错过的一站。开在东山老城区的鑫桂园主打云南菜,因为老板做贸易,老板娘家里以前又是昆明多家老字号的东主,货源来得比众多云南馆子都要精。以松露来说,一次运到几百斤,从中又优中选优。最上品的号称柜台前摆一块,香溢满楼。在后厨,随手翻检几块被列为中品的黑松露,手上余香,洗之不去,隔日方散。

离开本乡本土异地发展的地方菜,想要成功其实并不容易。保证原料的地道当然很重要,“那么多北上的粤菜,为什么只有顺峰在北京最成功?”老板董彪说,“因为前几年只有他们一家能够做到飞机直送食材。在那里吃到的鸡,就是广东本地的清远鸡。”只有二十几张桌子,包间狭小的鑫桂园,存放食材的仓库倒比店面还大些。

每周数次飞机直送的云南材料,地道昆明大厨掌勺的云南做法,鑫桂园众多招牌菜,却是走遍云南绝对吃不到的创新菜。“真要只做传统的云南菜,大理八大碗,这馆子不用开了。广州人肯定不接受”。广州有句老话,“东山少爷,西关小姐”,说的是旧时东山一带,住得多是达官显贵、富家子弟。如今虽然有了很大变化,但住在东山区的人对食物精美程度的挑剔,却一直传承下来。加上因为老板个人的关系,鑫桂园的老主顾,多是省市一级的领导,要想生意做得红火长久,就必须对原本粗放的云南菜加以改造。

鑫桂园:黑松露牦牛肉酱拌饵丝1( 鑫桂园总厨张云武 )

譬如这道黑松露牦牛肉酱拌饵丝,虽然运用的每一样元素都来自云南,其窍要却在于将三者搭配的艺术,以及最终呈现时中餐底子、西餐卖相的变化。“创新不能胡来,要有章法,要懂得食物的性,”董彪说。黑松露搭牦牛肉酱,底子里还是素菜荤油、荤菜素油的君臣辅佐之道。三肥七瘦的香格里拉牦牛肉馅,用事先炼好的葱油,热锅冷油,炒至七成时下一点水淀粉,翻炒几下便可出锅。赶在冬季云南黑松露香气不甚浓重之时,还会加入松露酱和松露油来提香。小火煸炒后逼出的动物脂肪,正好能勾出黑松露奇异暧昧的馥郁芬芳,与西餐中常见的黄油煎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云南本地加工、用蒸制七成熟的浆米压成的饵丝,形似意大利面,却有细腻精妙的清新米香,韧性更是普通米粉面条所不及。压好的鲜饵丝,煮之前先要用清水泡三小时,表皮回软而芯尚硬时下沸水煮三分钟,马上捞出过凉水,完全晾凉后才可以下锅炒。“如果饵丝没有凉透就炒,外面已经塌掉,里面还是硬的,影响口感。”来自云南的总厨张云武说。最后切两片松露摆上,是点缀,也是借味。

上桌之后,将盛在小碗里的牦牛肉酱倒于饵丝上,搅拌均匀,要每一根饵丝上都沾满肉酱和肉汁,味道才最浓厚。用叉子轻挑一束放入口中,牦牛肉,黑松露,饵丝,三种食材的味道互为补益,各逞所长,但谁都不至于喧宾夺主,形成一种极微妙的平衡。这才明白,为什么这家看似不起眼、开在广州的云南馆子,竟然会折服了蔡澜等一众老饕的胃。■(文/鲁伊 图/陈超)

厨室机密

松露的香气微妙,受热容易被破坏,因此无论是松露酱、松露油还是松露切片,都应当在菜快炒熟的时候才放入。

(文 / 鲁伊) 牦牛肉美食烹饪技巧牦牛肉酱菜谱黑松露桂园黑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