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房子金沙元年:黑龙蹄筋
作者:鲁伊( 老房子金沙元年
副厨师长胡家洪 )
有句俗语说得是“牛蹄筋,味道赛过参”,照我看,前面最好加上“烧得好的”这四个字做定语。如今这年头,敢在菜谱上亮出葱烧海参招牌的馆子,大多能做得中规中矩,可是烧得好的蹄筋,却是越来越可遇不可求了。不是软趴趴黏糊糊恨不得把牙齿舌头和上牙膛全粘作一处,就是艮啾啾硬邦邦叫人怀疑嚼的是一条轮胎。最郁闷的还是一口下去,浓滞的膻气直冲胸臆,这当然是因为食材品质不够好,再加上不知在冷柜里冻了多久,再重的调味料也掩盖不住那种不新鲜的本味。
蹄筋本身从泡发到烧制到入味,工艺上其实并不比海参简单,成菜的价格却能差出好几倍。能把蹄筋烧得好的厨子,海参想必不会差到哪儿去,正因如此,虽然在老房子金沙元年并未点海参,却因了这一道色香味均属上乘的黑龙蹄筋,对后厨炮制海味干货的本事,平添几分信心。
决定一道烧蹄筋成败的关键是原料。传统川菜里的烧蹄筋,因地制宜,多用发制蹄筋,多用本地或川藏交界处出产。老房子金沙元年的副厨师长胡家洪选中的,却是产自吉林的黑龙牛的蹄筋,而这一道菜,也以原料命名。
所谓黑龙牛,是以东北本地肉牛优良品种,与日本和牛杂交,这种牛毛色通体漆黑,只在腹部有少量白斑,故此得名黑龙。如今国内餐馆里,“日本雪花牛肉”大行其道,其实为数不少,是以黑龙牛的牛肉充数。
胡家洪说,如果单以胶质考量,黑龙牛蹄筋其实不如川牛,但胜在腥膻气不重,口感清淡,且有和牛的独特风味,不用下重油厚味去压,恰好符合金沙元年面向中高端商务客户的定位。“商务菜特别讲究色香味形,体现在菜品上,就要有所取舍,”胡家洪说,“比如用油,家里炒菜,当然是菜籽油最香,但在大馆子里,就要用色拉油,看起来比较干净。还有菜式,像传统的鱼香肉丝麻婆豆腐,油多,味重,加很多糖,才好吃,那可能最好到老店或苍蝇馆子里去吃,大酒店一般不会做,做的话也不见得做得好。”
因为亮点是原料,整个烹制过程,也要以最大化的突出原料的本味本色为出发点。为了减少上菜时间,蹄筋要预先烧熟,调料无非是葱姜料酒生抽老抽——因为做的是新派川菜,金沙元年所用的调味料相当国际化,香港的李锦记,广东的海天,上海的鼎丰,以及西班牙的橄榄油日本的烤肉酱,都能在后厨看到——胡家洪的独门秘诀,是一张竹篦子。“蹄筋胶质重,有黏性,煮的时间长了,容易糊锅,影响口味,如果搅动,又会破坏外观。”所以要在锅底预先垫一张竹篦子,那就不管怎么煮,都不会有粘底之虞。
等到前面的客人点定菜,那便起锅,先把锅烧到红热,下冷油炙一下,倒出多余的油,这才入葱油下料爆炒蹄筋。炙锅的目的,也是为了防止粘锅——传说里,川菜的大厨,用来煎炒的锅是永远不用水刷的,炒完菜加热,用铁刷子刮掉糊化的食物残渣,然后再加热涂油,便可用来炒下一道菜,为的是常保铁锅够“润”,才能不粘。
虽然之前煨煮之时已经入过味,为蹄筋画龙点睛的,还是最后的勾芡收汁。而这一道芡,最考厨师功力。味倒还在其次,关键是淀粉的用量。适量的淀粉,混合汤汁中蹄筋本身的胶状物质,受热产生糊化反应,裹于蹄筋表面,恰似穿了一身鲜亮的衣裳,周身充满光泽。或多或少,都达不到这个效果。
伴蹄筋上桌的,少不了葱白。或涂油后略烤,或入锅轻炸,为的都是激发出葱本身的浓郁香气。虽然蹄筋之前已入了葱味,但生葱熟蒜,炒制过程中受热,多少会有损失,装盘时以葱垫底,正好弥补了味道上的欠缺。■(文/鲁伊 图/陈超)
厨室机密
川菜中以往常用花椒油,但这两年流行的藤椒油,味道清香,没有花椒的苦味,麻的味道也比较轻,用来调味拌菜,非常受欢迎。
(文 / 鲁伊) 美食烹饪技巧蹄筋元年金沙黑龙老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