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苑:大哥叉烧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在西苑酒家见到,“大哥叉烧”几乎是每桌必点的菜。香港人喜欢吃叉烧,擅长做叉烧,街头林立的叉烧店,为求生存,很多已经想尽办法把叉烧做得很美味。大哥叉烧推出后,却是令香港的食客也一啖之下“惊为天人”。据记者了解,西苑酒家的叉烧也和所有的叉烧铺一样,是遵循基础的古法烧制的。但这开拓创新的空间,又在哪里呢?
“我们的叉烧的特色就是斩大件,沾麦芽糖。”西苑酒家的老板古建业介绍说。但一碟大哥叉烧上来,发现远比他的普通话词汇丰富得多,很有令人食指大动的欲望:蜜汁浇身,外层的焦皮是梅子色,颜色晶亮自然,而里面看上去肉质松软。和通常的叉烧上桌时样子不一样的是,每块都切得很厚。一口咬下去有大块吃肉的口感和鲜味,却又汁多肉嫩,有肉香,有蜜味,够软糯,够鲜香。
他带我走进厨房,参观了这款叉烧的整个制作过程。和很多香港餐厅老板一样,在子承父业之前,他必须对每一道菜应该达到的品质和做法了然于胸,其中一些重要的配料只有自家人掌握。原来,西苑的叉烧之所以成为叉烧中的大哥,他们的秘密就在选肉、叉烧酱和对烧制办法的革新中。(古建业解释说,他们的叉烧之所以叫“大哥叉烧”,并不是自夸为叉烧中的大哥,而是因为成龙喜欢吃这道叉烧,征得他的同意后,以他在香港尽人皆知的称号命名。)
首先是选肉。西苑酒家选择的是新鲜上等的梅肉(广东话里指猪肩下的肉),每块梅肉的厚度在3至5厘米之间,切成长方形的条状。比较特别的是,肉与肉之间都正好夹着一条脂肪,而且在每块梅肉上,这条一指宽的脂肪几乎都是在相同的位置。“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其实就是在选肉的时候得要切掉不符合这个形状的肉,有时多有时少而已。”古建业解释说,“这条脂肪在烧烤过程中,会因高温而自然融化到肉内。这样,每一块叉烧在咬下时,油分与肉质的比例刚好。不会过分肥腻,也不会过分干柴。”所以西苑的叉烧虽然看不到肥肉,但达到的软嫩效果就绝不是普通瘦肉所能达到的了。
选好的肉先浸入冷水一个小时,洗净血水,稍干后,放入只有老板掌握的自家秘制的天然叉烧酱,以及叉烧基础酱料—磨豉酱、干葱、生抽皇、天津玫瑰露、蚝油及生鸡蛋腌一个半小时。西苑酒家对腌料与肉的比例拿捏比较严格,一般是50斤肉用上12斤腌料,也不会把腌料重复使用。因为腌料得先煮成熟酱,腌肉才能入味。
把腌好的猪肉用烤叉穿起,一排大约10件,略留空隙,放进明火挂炉烧约45分钟。烧的时候,得把叉烧不停转身,保持肉身受热均匀。烧至九成熟之际,离炉稍凉焙干。接着把叉烧浸蘸麦芽糖又挂起,称为“上糖”,以保存肉汁及肉质鲜味不会流走,再回炉烧约5分钟,在最后1分钟将火调到最大,让叉烧的边位抢火微焦,香港人称为“火鸡”,据说这是会吃叉烧的老饕的终极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将肉质烧得最好。
虽然“火鸡”的焦香在老饕眼里十分美味,但考虑到客人的健康,西苑酒家如不是接到客人特殊要求,并不会将此部分卖给客人。我看到烹饪书上提到有的坊间的叉烧是用“炉烧味汁”浇身,也就是烧腊时流下来的汁酱。古建业说他们出于健康考虑,并不会使用,只是在叉烧烧好后,加一层薄薄的麦芽糖以带出肉质的鲜味。■(文/苌苌 图/陈超)(文 / 苌苌) 西苑叉烧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