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苑:古法羊腩煲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湾仔利苑大厨
李少文 )
羊肉是冬令进补的恩物。冬季吃来暖身,又满足人的口腹之欲。因为中医的说法是,冬季人体的阳气潜藏于体内,会出现手足冰冷、气血循环不畅的情况,而羊肉温热又补气血。以前印象中,地处亚热带的岭南人是不怎么太吃羊肉的,去了香港后发现这是一个不正确的印象。“我们广东人,冬天焖鹅、焖狗、焖猫,当然也吃羊肉。”利苑的杨大班说,“通常就是焖的吃法,在以前的冬天里,一家人围着火炉一边焖肉,一边取暖。”所以在粤菜传统中,做羊肉基本是焖的。古法羊腩煲是利苑恢复的一道老菜——加入冬菇、冬笋、马蹄、枝竹焖煮而成的羊腩煲。只是现在的原料和以前是那么不同。
吃遍大江南北的唐鲁孙写他去广东不怎么吃羊,一个重要原因是“原料不好,黄河以南没有大尾巴肥羊,都是山羊,肉味膻,肉质也和大尾肥羊没法比”。而做古法羊腩煲的羊是海南东山羊,东山岭出产的黑山羊品种,利苑选的是9至10斤的不到1岁的小羊。厨师说:“这是为了没有多余的脂肪,而羊崽太膻。我们教他们怎么宰杀,冰封送过来。只要羊肉用得好,新鲜,就不会有膻气。”可能过几年这道菜还会更好吃一些,利苑刚在广东买下了300亩的山头,打算给自己生产“像四五十年代那么好吃的猪牛羊”。广州农业大学的教授帮他们设计整套有机生态链条:养猪草和羊草,给猪羊吃有机的饲料,猪粪用来给菜地施肥,鱼塘养鱼,只给鱼吃小虾和有机养料,淤泥养藕。
新鲜宰杀的羊运来后,清洗,飞水,然后整只在火上炙烤几分钟,待油香味溢出即可,目的是为了收紧肉皮。在上面一勺勺地浇热油定型。这样处理过的羊,外皮呈现出一种金黄色,是后来得到软韧香糯的连皮羊肉的关键。取羊腩部位,连皮切成一指多宽的肉条。“广东人很喜欢吃连着肉皮的那层羊肉,炖好的皮胶质丰富,黏化,补身,所以选这么大小的羊,皮下脂肪最少。”一只羊,只能出两只羊腩煲,客人都得提前预订。剩下的部分才用来做烧烤,做羊汤。
砂煲烧热后,先在砂煲里铺上姜、葱、蒜,将切好的羊肉皮朝上、肉朝下码入,放入秘制酱,这是一种黏稠的黄褐色的酱汁。加入腐乳汁、黄豆面酱,全煲扣焖大约一个小时左右。到快出锅的时候,放入马蹄、发好的冬菇、枝竹,再焖15分钟就可以。如果是给午市准备的话,所有制作在11点30分完成,客人下单后稍加热,带酒精炉上桌就可以。
其中,枝竹在北方不太常见,利苑用的是自制的枝竹。枝竹是腐竹中的一种,有机黄豆磨的豆浆煮开,待豆浆面层凝结成薄膜,以竹枝挑起,最先挑起的一层皮通常会挂起成条状,之后平放晒干,是为枝竹,口感最香滑。在用到菜里之前,先将枝竹放入热油锅略炸,捞起再放入滚水,以中火煮约20分钟,捞起沥干待用。
在客人吃羊腩煲的时候,会随之上来一小杯柠檬汁,一只柠檬连皮榨的汁的量。吃完羊腩时喝下去,羊皮很胶口,柠檬汁可化解油腻的胆固醇。如果客人喜欢的话可另加一碗羊腩汁,涮煮青菜,汤浓菜香。■(文/苌苌 图/陈超)
厨室机密
大厨对做羊腩煲的秘制酱料做法秘而不宣,但提到一味中草药当归用来去膻腥。研究中草药和羊肉的配制和作用是个不错的路子,既可以获得特别的味道,又符合现在滋补饮食的潮流。(图/李磊)
(文 / 苌苌) 古法美食羊肉利苑羊腩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