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王芬:鲍鱼烩五蛇羹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蛇王芬:鲍鱼烩五蛇羹0

一入秋,很多香港人惦记吃一碗蛇羹。《本草纲目》中记载“南人嗜蛇”,因为广东人不仅会把蛇肉烹制得鲜美无比,而且他们相信蛇肉能够滋补暖身去风寒。

蛇王芬的厨房里并没有摆着一笼一笼的蛇,店内有十几张桌子和没有椅背的圆木凳,还有些拥挤。香港餐饮业地租成本高昂,即便这样的规模,已是蛇王芬三代人奋斗60多年的结果。

追随蛇王芬的顾客,不乏从最早路边摊2港元一碗一直吃到现在60多港元一碗的老客人。早先的蛇羹贵过一张电影票,当时电影院戏票的中间位置卖1.2港元,现在则略低于电影票价,也许是因为现在的蛇没有以前那般肥美。老板娘吴煋姿告诉我说:“以前蛇王芬制蛇羹,用的是来自广西的野生蛇。入秋之时,正是蛇将要进入冬眠,体形最圆润,肉质最肥美之时。但现在野生蛇已经极少,蛇王芬用的是没有冬眠习惯的全年供应的养殖蛇。”

蛇王芬的蛇羹是“五蛇羹”,用的是五种蛇的蛇肉熬制的:饭铲头(中华眼镜蛇),金脚带(金环蛇),过树榕,三索线和白花蛇。前两种含有剧毒,但肉味鲜美,过树榕和三索线是南方地区主要食用蛇,和白花蛇都可以入药。按照她的介绍,五蛇羹的做法沿袭的是江太史家的“太史五蛇羹”的做法。

如果算上在广东南海开蛇铺的太爷爷,37岁的老板娘吴煋姿已是蛇王芬家的第四代。“爸爸一直坚守原则,以保持蛇羹的水准。”吴煋姿说,“第一,新鲜的生拆蛇肉,第二,好的汤底,第三,用好花胶,第四,无辣姜丝,第五,好刀法。”

尽管自己不养蛇,蛇王芬用的从来都是新鲜的蛇肉。“新鲜的蛇肉,咬下去比较清甜爽滑,急冻的没有味道,就像甘蔗渣。”吴煋姿说。在香港有一家供应蛇肉原材料的百年老店蛇王林,蛇王芬和它已经有了几十年的交情。每天早晨,蛇王芬向蛇王林打电话订购蛇肉,分量根据季节不同而所有变化,有时上午订30斤,下午订30斤,接到电话后,蛇王林把活蛇从带气孔的“抽屉”里取出来,蛇从内地运来后就养在好像中药铺的药柜里。处理好后直接送到蛇王芬。“有时不够当天用了,打个电话过去,不管一斤两斤都会很快送过来。”吴煋姿说。

在蛇王芬的厨房工作了20年的任锦松师傅,演示了拆蛇肉的过程:到了蛇王芬的蛇是去掉了皮、头和内脏的整条光蛇,先在加入姜片儿、陈皮、桂圆肉的清水中用中火煲20分钟,放入水中冷却,这时就可以拆蛇肉了。由头至尾,要小心防止细小的蛇骨折断,然后用手把蛇肉撕成细丝,而剩下的蛇骨则是吊汤的一个重要原料。

本身没有味道的蛇羹,要用好的汤底带出它的鲜味。而近年,蛇王芬改良了高汤的做法,在其中加入了比较受香港顾客欢迎的鲍鱼。鲜鲍鱼浸一晚后,飞水,清洁肚肠。锅内放很少一点油,干葱起锅,下绍酒,加入鲍鱼翻炒一下。把初加工过的鲍鱼码成一层,放入煲汤锅的底层,然后加入鲜猪骨、老鸡、猪腩、猪皮、鸡脚、蛇骨、陈皮(一定是15年以上的)、华丰金华火腿、圆葱粒、竹蔗以及姜丝等一共14种料,至少煲12个小时,直至起胶,所有材料的精华都融入汤中。

以高汤做底,在一口大锅里烹制蛇羹。放入蛇肉丝、鲍鱼丝、切得细如发丝的木耳、冬菇和花胶丝,小火慢慢熬着,顾客随叫随盛。尽管每天要卖掉五六百碗,但所有材料都切得幼细均匀,也是带来美好口感的关键。花胶因为含有胶原蛋白,一直是南方女子至爱的煲汤料。但放入花胶的目的,还因为花胶的胶质重,可令蛇羹的汤底更浓稠,不会看上去“水汪汪”的。此外,最多的用料是姜丝,在有机器切姜丝前,吴煋姿的妈妈每天要切三四十斤姜丝,即使在怀孕期间也不例外。“幸亏上帝厚爱,我们都没有长成姜饼人儿。”吴煋姿说。香港人的饮食习惯是不太接受辛辣的味道,于是制作无辣姜丝也是蛇王芬的秘密法宝之一。姜去皮,切片,切丝,放到盐水里煮开,等水凉后再换水,然后放在大桶里啤水(放在自来水管下用小水流一直冲着,大桶底部有一个水龙头出水,保持水的流动),一天半以后,试一试辣味是否去除干净了,如果没有去除干净就继续啤水,这么麻烦,却不能用其他材料代替,因为要的是姜的驱寒暖胃的功效。蛇羹熬制到最后,吴煋姿或者她妈妈会加入一种只有家里人才知道的秘料,于是这碗蛇羹就有了蛇王芬的味道。

香柠叶和薄脆是吃蛇羹的佐料,蛇王芬用的柠檬叶供应自他们在新界找到的一位老妈妈,她在自家园子里种植柠檬树,没有化肥和污染。■(文/苌苌 图/陈超)(文 / 苌苌) 五蛇花胶蛇王鲍鱼蛇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