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鲜“光明2号”卫星能否入轨?
作者:宋晓军( “大浦洞-2”洲际导弹
)
自朝鲜按照国际惯例,宣布将于4月4日~8日发射“光明2号”通信卫星后,此前一致声称将拦截朝鲜试射的“大浦洞-2”洲际导弹的美、日官方有些进退两难。3月19日,虽然美国军方和日本官方仍发誓要拦截朝鲜发射的任何威胁本土的“导弹”,但这似乎更像是回应朝鲜“拦截就意味着战争”说法的一种口水战。那么,如果朝鲜真的发射了“光明2号”卫星,美、日是拦截还是不拦截呢?
1998年8月31日,朝鲜在没有通报的情况下,发射了有3级助推火箭的“光明1号”试验卫星,卫星的弹道飞越了日本上空。第1级在起飞后95秒钟分离,落入距发射场253公里的水域;第2级在144秒时打开整流罩并在266秒时与火箭分离,落入距发射场1646公里的太平洋海域;第3级在293秒时将卫星送入椭圆轨道。据朝鲜媒体当年9月13日报道,“光明1号”进入了一个近地点为218.82公里、远地点为6978.2公里的椭圆轨道。第二天,朝鲜媒体播放了发射卫星的画面,并播送了卫星上在27兆赫频段传来的歌颂金日成和金正日的歌曲和“自主朝鲜”的莫尔斯报码。当时由于朝鲜在发射前没有按国际惯例进行通报,因此,美、日方面均不承认朝鲜发射的是试验卫星,而是在进行“大浦洞-1”中程弹道导弹的发射试验,日本在第一时间甚至将分离的第1、2级火箭误判为是两枚导弹。虽然当时俄罗斯声称观测到第3级火箭,但由于在常用的27兆赫频率上没有听到朝鲜声称播放的歌曲和莫尔斯报码,因此,“朝鲜试射‘大浦洞-1’导弹”这样的“有罪推定”说法就被媒体普遍使用。
先发展弹道导弹再发展卫星,是美国、苏联和中国共同走过的路径。理论上弹道导弹和卫星在运载火箭上没有什么区别,那么如何判断发射的是卫星还是弹道导弹呢?发射卫星时与发射弹道导弹一样,都要进行弹道设计。一般意义上说,弹道设计要考虑使运载火箭达到最大的运载载荷。但是在发射低轨道卫星时,现在很多国家都采用大角度的连续推力发射方式,这样的发射方式虽然从能量的角度看有些损失,但测控简单,可一次让卫星进入轨道。而对于发射中、高轨道卫星和运载火箭推力有限、载荷又较大的低轨道卫星而言,往往采用具有中间轨道的发射方式,即发射后并不直接进入卫星轨道,而是采用了类似弹道导弹的45度入轨角先滑行进入中间轨道将动能转化为位能,绕地球一圈(或几圈)后再从远地点进入卫星的目标轨道。
朝鲜这次不仅按照国际惯例对发射卫星进行了申报,而且明确了这是一颗通信试验卫星。以朝鲜运载火箭的能力和通信卫星的载荷以及轨道高度(通信卫星为了保持覆盖率,一般轨道较高)来分析,朝鲜很可能采用具有中间轨道的发射方式,而这无疑就给声称要拦截朝鲜“大浦洞-2”导弹的美国和日本在技术上带来了麻烦。如果美、日认定朝鲜发射的是“大浦洞-2”导弹,从美、日这两年利用“宙斯盾”驱逐舰上的“标准-Ⅲ”进行弹道导弹拦截的试验来看,在朝鲜发射卫星助推段的50~200公里上,就可以实施拦截。但这样做在朝鲜事先按照国际惯例申报了以后,美、日不仅要承担较大的政治风险,甚至可能引发战火。
无论是发射弹道导弹还是卫星,从推进效率上看,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的从西向东发射是最节省火箭发动机燃料的,如果朝鲜的卫星沿着这个弹道进行有中间轨道的发射,美国和日本完全可以对朝鲜的运载火箭弹道进行实时的跟踪判读。当运载火箭发射后到第1级火箭分离时,是无法判断发射的是卫星还是弹道导弹的,只有当第2级火箭分离箭体转弯入轨时,才可以在短暂的瞬间进行判断,即通过雷达对第3级火箭或载荷的速度及入轨角度进行飞行姿态的判断。如果速度快且入轨角度大,那发射的就可能是卫星,反之,如果速度相对慢且入轨角度小,就可能是弹道导弹或者是发射失败的卫星。当出现了后者这样的情况时,美国不仅可以拦截,而且还可以指责朝鲜违反联合国决议进行导弹试验。但如果朝鲜发射的真是卫星而又成功了,那美、日是否会对此前的“有罪推定”改口呢?■
( “光明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