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核弹头的秘密

作者:宋晓军

(文 / 宋晓军)

印度核弹头的秘密0( 4月19日,巴基斯坦成功试射一枚沙欣-2型弹道导弹 )

“如果遭到印度袭击,我们的核导弹在10分钟内就可以进行还击。”这是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针对孟买遭受的恐怖袭击做出“巴基斯坦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后,巴基斯坦核物理学家萨马尔(Samar Mubarakmand)12月4日在一家私人电视台做出的反应。这位参加了1998年5月巴基斯坦核爆试验工作的科学家敦促巴基斯坦领导人,应准备在遭受印度攻击时首先使用核武器,而不是采用软弱的态度。他不仅列举了巴基斯坦最近试射的“沙欣”弹道导弹可以覆盖印度所有城市,并声称印度弹道导弹核弹头的TNT当量仅有8000~1万吨,远低于巴基斯坦弹道导弹核弹头的2万~3万吨的TNT当量。萨马尔为什么会这样“理直气壮”呢?

1998年5月11~13日,印度在拉贾斯坦邦博格伦沙漠里的普克兰试验场分两组试爆了5个核装置。第一组是在5月11日,同时试爆的3个核装置,代号分别为沙克蒂(Shakti)Ⅰ、Ⅱ、Ⅲ;第二组是在5月13日同时试爆的2个核装置,代号分别为沙克蒂Ⅳ、Ⅴ。据印度宣称,在这5个核装置中,第一个试爆的装置是热核装置,也就是制造氢弹的核装置,其威力在4.3万~4.5万吨TNT当量,其他4个核装置TNT当量都远远小于第一个,威力最大的也就是TNT当量为1.2万吨的沙克蒂Ⅱ(轻量纯裂变战术核弹)。作为回应,巴基斯坦于当年5月28日和30日在俾路支省的贾盖核试验场分别试爆了6个核装置,其中虽然没有热核试验,但由于巴基斯坦采用的是比印度钚后处理更先进和安全的浓缩铀技术,根据原子能机构和65个地震台网测定,第二次试爆的装置TNT当量为2.5万吨。相比之下,印度试爆的所谓热核装置沙克蒂Ⅰ,根据外界猜测,很可能是不成功的。这恰恰是萨马尔敦促巴基斯坦领导人的关键。

热核装置是制造氢弹的关键,而氢弹就是利用核聚变反应瞬间释放出来的能量,产生比靠核裂变释放能量的原子弹规模更大的杀伤效果。目前5个核大国的洲际导弹的弹头都是热核装置(TNT当量为10万吨以上级),这是因为氢弹弹头的重量可以做得很小,适合作为射程远的洲际导弹的核弹头。由于氢弹所需的核聚变需要上亿高的温度和巨大的压力,因此该装置就需要一个核裂变的小原子弹作为第一步的引爆装置,将它引爆后可以产生适合聚变的温度和压力,它被称为热核装置的裂变初级。初级引爆后,再利用高温和压力引爆含聚变材料(氚化锂)以及裂变材料钚或铀的另一部分装置,这部分装置被称为聚变次级。也就是说,要想让核导弹打得远,就必须实现核弹头小型化,要小型化就必须成功试验由初级和次级组成的热核装置并将其工程化。现在的问题是,印度在1998年5月11日第一个点燃的搅动世界核火格局的沙克蒂Ⅰ是否成功了呢?印度声称沙克蒂Ⅰ的当量是为4.3万~4.5万吨,而外界测到的却是2.2万~3万吨,所以一些核科学家认为,沙克蒂Ⅰ初级是成功的,而次级是失败的。进一步推论,印度可能在二级结构热核装置上的设计是有的,因为美国《进步》杂志记者霍华德·莫兰(Howard Morland)经过6个月的采访写了一篇题为《氢弹的秘密》的文章,文章在1979年2月送审能源部时引起了泄密的公诉,霍华德·莫兰在辩诉时列举了《大美百科全书》上“氢弹之父”爱德华·特勒(Edward Teller)博士关于氢弹词条上的插图,称在他之前该插图已经透露了氢弹的二级结构。印度是在这个官司信息全部公开后才开始研究热核装置的,因此印度热核装置的问题很可能出在材料配置、构形设计以及初级到次级的热辐射通道设计上。当然,印度方面一直没有承认失败,印度官方称,由于在聚变次级的反射层部分没有使用印度极缺乏的铀238或铀235,而是采用了非核材料,所以爆炸威力受到了影响,日后印度还会利用计算机模拟和亚临界试验完成这一部分。

对于印度的解释,萨马尔显然不相信,因此他才会“理直气壮”地敦促巴基斯坦领导人坚持首先使用核武器。不过,由于美国在2006年3月与印度签署了和平利用核能协议,这很可能帮助印度提升最薄弱的浓缩铀技术,所以萨马尔的“理直气壮”恐怕是说给美国听的。有意思的是,为了明确指向,他在接受采访时最后还特别强调,巴基斯坦空军完全有能力击落美国在巴境内执行反恐任务的无人机。■

(注:中国的热核装置于1966年12月28日试爆成功) 秘密核弹头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