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居住的普遍真理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陈晓帆)

关于居住的普遍真理0( 女主人马里安 )

与一些生活在中国便在家里满坑满谷地摆上中式家具、木雕的外籍人士不同,马里安的家里除了一盆黄杨木盆景,再无其他“中国风”。“如果每到一个地方生活就入乡随俗,我们真忙不过来。”出生在法国的马里安曾随丈夫在很多地方生活过,英国、马来西亚、瑞典、悉尼、中国的香港和上海,现在又来到了北京,要追逐所谓的“异国情调”,追也追不过来,索性只遵循居住的普遍真理——营造一个让家庭生活积极有序地运转,有效地屏蔽忙乱的避风港。

马里安自称个性老派,喜欢安详整洁的环境,“家具要有干净的线条,色调是偏柔和的中性色,以此让家中充满安静和安逸”。这一审美观,不管生活地点如何频繁地变化,她始终不妥协。在悉尼的5年,她在一家不动产公司做精品住宅项目的代理人,积累了丰富的家居装饰经验。北京家里的每一个空间分布、每一处细节,都是她设计装饰的。

马里安的家是一栋独立式二层住宅,相比公寓其空间分配更加合理,但是家里有孩子,特别是10岁以下的孩子,成年人的生活细节、活动轨迹就会发生改变。比如幼小的孩子很依恋父母,除了睡觉,他们的活动范围基本上在一楼和院子里,而父母要密切注意孩子的安全,不能让他们离开视线过久。马里安打掉了一楼的内墙,把厨房、餐厅、起居室安排在一个大的空间里,餐厅同时充作书房,起居室是全家人的娱乐场所。视线也很重要。门是透明玻璃门,走廊一侧的墙改为木格玻璃隔断,空间更加通透。移走了几堵墙,视线能够通畅地抵达室内任何一个点,走向任何一个方向都能看见院子里的情况。这一改动,不管妈妈做家务还是看书、工作,都可以照料孩子,一抬眼便能看见他们的身影。

女主人追求的秩序感,用现代风格体现了出来。光线是马里安首先考虑到的设计媒介,她把室内的色调定为灰白。天花板、墙壁、门一概雪白,并且不做边框,视觉上有了无限延伸的可能。窗上百叶帘用了雪白的亚麻,就连厨房和卫生间的台面也采用白色有斑点的大理石。她原本想把地板和家具都刷上与墙壁同色调的灰白色,让“房间失去重力,飘浮在空中”,考虑到北京风沙大,灰白会增加地板和家具的使用维护成本,便把地板改成厚厚的深巧克力色胡桃木地板,有些家具换成黑色。融融的暖意,为房间增加了重力和沉稳。

采用灰白色调,也是考虑到北京的阳光特别充足,白天家里的自然光很强,强光会使家具和装饰物的颜色失真,所以不能用太鲜明太炫目的颜色。就连纺织品、灯罩、烛台等装饰品,马里安也尽量选择纯色。用了大量灰、白、米色系后,她再通过金色、棕色的织物提升温暖的感觉,间或也用有图案的布料,但色彩一定暗淡克制。

关于居住的普遍真理1( 起居室 )

家具,很实用,没有华而不实的东西。值得欣赏的有那张餐桌,桌面用一扇旧木门改成,刷了中国传统的黑色生漆,配上定制的黑色角铁架做桌腿;餐桌对面的餐具柜,原本极普通,马里安将柜子立面的中间镶嵌上一块刻有凯尔特图案的木雕,再镀银,立刻非同凡响;一把购自法国乡间跳蚤市场的木扶手椅,马里安实在太喜欢,走到哪里都要带上它,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后,靠背部分有损坏,找工匠换了竹编靠背。

大部分是新家具,又为现代风格,女主人不想把家里搞得亮锃锃、新崭崭,于是以纺织品的质感加以中和。马里安用了大量贝加蒙(Bergama)纯棉布。偏居土耳其伊兹密尔省一隅的古城贝加蒙自古就是优质伊兹密尔长纤棉的产地,有悠久而发达的纺织业,至今仍生产全世界最好的棉布。还有少许丝绸、亚麻布、天鹅绒、羊毛、绒面皮革,用来做靠垫套、灯罩。这些织物带有明显的织纹,不光滑的质地让皮肤触上去后心里产生归宿感。她把纯色的织物蒙在椅子上,厨房的靠背吧椅椅套是凸纹的棉布,餐椅用巧克力色马海毛做了坐垫,波斯的羊毛毯铺在床上是好床盖,津巴布韦的大幅装饰性黑白花纹棉布恰好搭在长榻上。纺织品使家具变成容易打理、方便拆换的“软家具”,这样的软家具也属“普遍真理”,适用于任何房间。■

关于居住的普遍真理2( 3个黑色铸铁烛台像3只长颈鹿 )

秩序感过强,活跃一下

·主人喜欢动物,她让家里零星出现动物元素的装饰品,活泼奢华一番氛围。几尾五彩珐琅小鱼游弋在厨房的白墙上,3个黑色铸铁烛台站在餐厅的橱柜旁,像3只长颈鹿,虽不具象却各有各的神态。更多的是抽象的动物图案,比如豹纹、斑马纹。动物图案具有活泼的特性,用的时候可以不拘一格,比如豹纹图案,可以染在小块牛皮上,铺在木扶手椅的靠背上,也可以出现在灯罩上,还可以和斑马纹拼接做成靠垫。但是,用动物图案一定要节制。

关于居住的普遍真理3( 餐厅 )

·同时使用两种截然不同的材料。卧室里,床头的墙壁铺了巧克力色木质护壁板,正中央却换成白色正方形瓷砖,二者形成丰富的反差。瓷砖的光滑坚硬在这里成了活跃因子。■

关于居住的普遍真理4( 卧室 ) 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