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皿方罍”何日再“相聚”
作者:李晶晶( 卧虎立耳扁足鼎(商代晚期)
)
这两日看到报道,纽约佳士得今年秋拍,将推出一批来自“戴萍英基金会”收藏的自商朝(公元前1600?前1100年)至20世纪的古代青铜器进行拍卖。这倒让我产生了不少遐想。青铜器拍卖向来是欧美市场的主打,且每次拍卖都会有惊喜。去年,在荷兰南部的古老小镇,马斯特里赫特的“欧洲艺术品与古董博览会”上,伦敦著名古玩商“Littleton & Hennessy Asian Art”带去的一只战国时期的“青铜错金嵌绿松石貘尊”,不声不响以1200万美元的价格被人买走,成为到目前为止成交价最高的中国青铜器。想想,上一个纪录是在2001年由一尊方罍创造的,虽然有些年头了,但却不少传奇。
说得更准确些,拍卖的是方罍的器身。器口有铭文“皿天全作父己尊彝”8字,故名“皿方罍”。方罍的四角和四面中间共饰8条粗大扉棱,以云雷纹衬地,以兽面纹为主纹,空隙处填夔龙纹,在主纹和扉棱上再饰云纹。
故宫博物院青铜器专家杜松介绍:“罍是大型盛酒器和礼器。在王室和贵族的盛大宴会上,这是必备的酒器,流行于商晚期至春秋中期。由于青铜罍流行的时间短,数量少,尤其是方体罍,能保留到今天的,更是十分罕见。”
这只“皿方罍”造型之精美,令当时在场的古董商和收藏家叹为观止。唯一的遗憾就是少了器盖,但这似乎没有阻挡买家们的兴致,最终被法国人以924万美元买走。
古董商艾斯肯纳齐(Eskenazi)当时对美国媒体感叹:“对于这件青铜器,我能说什么呢?它简直是出神入化,太令人难以置信了!当你屏气凝神,全神贯注欣赏它时,你会为它整个外形与内涵所震惊。可以说,这件青铜器是巧夺天工的神品。加之故事性极强,罍器的器身在纽约,而盖子还在湖南省博物馆,给人巨大的想象空间。翻开全世界的古董交易记录,还从未有人以900万美元买过一件不完整的青铜器。但是,对于这样的神品,你还是觉得交易价非常合理。”
( 青铜带盖方斝(商代晚期)
)
显然,这尊方罍的器盖是永远不可能出现在拍卖场上的,因为在1956年,它就进入了湖南省博物馆,迄今为止一直被作为馆藏重要文物,向公众开放展出。
在湖南省博物馆原馆长高至喜的《文物考古趣闻》一书中,找到了方罍盖辗转流徙的点滴线索。方罍是在民国十一年(1922),在湖南桃源漆家河镇被一村民发现的。起初并不知道这是一件宝物,只是看着装东西方便,便拿回家盛米。然而,挖出一个有纹饰的大铜罐,毕竟不是件平常事,消息越传越远。
( 三轮盘(战国) )
后来传到了湖北一位石姓商人那里,他闻讯赶来。在看到方罍后,当即出价400块银元。正巧物主的长子回家,得知“宝物”有人愿出高价收购,马上拿着方罍盖到附近小学校,让一位姓钟的校长给看看。这位钟校长见方罍盖绝非一般古物,当即决定出800块银元购买,并将器盖留下,让物主长子回去将器身送来。物主长子一路兴奋地大喊,被石姓商人听见,知道事情有变,匆忙抱着方罍器身离开。从此,方罍盖、身分存异处,各自留下了一段传奇。
器身被石姓商人拿走后,钟校长只剩下方罍盖,他曾呈请当时的桃源驻军周磐团长“缉拿奸商”,希望能得全器。而石姓商人也正托人找周磐,欲以5万银元的价格购回方罍的盖,并许诺事成之后再给 3万作为酬劳。但不知周磐怎么打算的,并没有同意这桩买卖。石姓商人又去常德求助师长贺耀祖。钟校长是教书人,害怕惹上官司,便找到周磐,说愿将方罍盖捐献给国家,但求资助兴学。周磐给了钟校长 5000块银元,并给期票 5000元。方罍盖就这样归了周磐。
( 皿天全方彝盖(商代晚期)
)
当时的段祺瑞政府得知有一方罍出土,曾要求严令追缴,时任湖南军政首领的赵恒惕扬言要追缴至省政府保管。周磐采取拖延策略。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追缴方罍之事只得作罢,此后方罍盖一直存于周磐处。
1952年周磐被捕,曾写“坦白材料”,交代了方罍出土和流传的详细过程,并献出方罍盖,希望能立功赎罪。1952年 4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金明亲自将方罍盖送交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并嘱咐妥为保存。1956年省文管会移交给省博物馆,保藏至今。当时的馆长高至喜曾多方打听方罍器身下落,但一直没有任何结果,只好在 1964年主编的《湖南省文物图录》时,先行刊布了方罍盖的材料。
器盖算是有了“安身立命”之所。可器身却从此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拿着方罍器身的石姓商人,发现想找回器盖已是不可能的事情,于是为了免生枝节,迅速将其转售给上海的大古董商李文卿和马长生。
在纽约佳士得的拍卖资料里清楚看到,器身的第一位收藏者是巴尔(A.W. Bahr)。巴尔1877年出生在上海,是中德混血儿,父亲是德国人,母亲是上海人。甲午战争那一年,进了一家煤炭公司给老板做秘书。战争爆发,老板胆小,跑了,就剩下巴尔一个人管理公司。没想到这反而成就了他以后的事业——贸易与煤炭。
1908年上海举办中国艺术展,巴尔全程投入,帮助组织,不仅出钱,还拿出相当数量的私人收藏品,参与展览。虽然1910年离开上海,在伦敦定居,但他不断往返两地。在做生意的同时,大量收藏中国艺术品。就这样,到了李文卿和马长生手里的方罍器身便又高价出售给了巴尔。至此,方罍器身来到了英国。1946年,巴尔全家移居加拿大时,将方罍器身出售给纽约古董商C.F. Yau。没多久,又被转售给法国的卢芹斋(C.T. Loo)。此后,再不见方罍器身踪影。
据湖南省博物馆青铜器研究专家傅聚良介绍,直到1992年,在已故上海博物馆原馆长、著名青铜器专家马承源先生出访日本时,在浅野(Asano)家中偶然见到了“皿天全” 器身。浅野的父亲浅野毅(Tsuyoshi Asano)是非常知名的中国艺术品经销商。据浅野当时回忆,这是他于80年代中期从英国花大价钱买回来的,而他并不知道这器物还有盖子。当时马承源先生告诉他,器物的盖子在中国湖南。
听到这个消息,浅野曾带着方罍器身亲往湖南,得与“皿天全”方罍器盖亲密接触。两者相配,严丝合缝。这也成为器盖与器身自分离后,唯一一次短暂的相聚。浅野当时产生“非分之想”,他欲出资30万美元捐建一间精良的陈列馆,并捐赠一批西周初期的青铜器,以换取“皿天全” 器盖。湖南方面也曾为此事派人专程赴日本考察洽谈,但因为诸多问题,“以物换物”的想法并没有实现。
“器身已经在海外50多年,按照规定,散落在海外50年以上的文物就不再归属其发现地,所以只能通过买卖交易的方式取回方罍器身。”杜松说。
几年后,浅野由于事业上遇到一些问题,决意出手“皿天全”器身。得知这个信息,上海博物馆和保利艺术博物馆联手筹集了一笔巨款,赴美参加竞买。希望能让“皿天全”身首合一。哪知,事难遂人愿,法国人那900万美元的价格,已远远高于两家博物馆准备的“巨款”近四成之多。
正因为如此,每当有青铜器拍卖时,总会令人多一些盼望和期待。■(文 / 李晶晶) 考古青铜器文物周磐石姓何日相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