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册(431)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纪念册(431)0纪念册(431)14月29日,清廷命陆军第三镇移驻东三省

陆军第三镇是袁世凯借日俄战争扩大北洋新军而仓促编成的,其主体是武卫、自强两军,翼长段祺瑞,辖第五、六两协,士兵在山东、河南、安徽等省选募。后来清政府为削弱袁世凯的权力,将该镇与第一、五、六镇一起交由陆军部直辖,由满洲贵族凤山督练。1907年陆军六镇都经袁世凯亲手编建,军官多为袁世凯小站练兵以来的旧部,颇引起满洲贵族疑虑。于是清政府任命凤山节制一、三、五、六四镇,只留二、四两镇归袁指挥。■

纪念册(431)24月26日,《时报》刊出反盗版公告

《时报》是沪上颇有影响的报纸,这一天刊出彪蒙书室的“严查翻版书赏格”,称“倘有人通风报信并搜得确实证据,因而人赃并获者,酬谢洋一百元”。晚清小说家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由世界繁华报馆分编陆续出版引来盗版后,他查清盗版者身份,提起诉讼,成为维权成功第一人。至此各书局与报馆开始注意版权维护。如商务印书馆出版各书“均经具禀商部暨京师学务处立案”。图为1908年时上海一家报馆排版房。■

纪念册(431)3纪念册(431)44月,章太炎、刘师培等人筹组“亚洲和亲会”

起初日本人幸德秋水在《平民新闻》上撰文,提倡中国与日本的革命家携手,东洋各国的社会党联合起来。章太炎、刘师培、张继、何震、苏曼殊、陶治公等响应幸德秋水的倡议,开始与印度流亡在东京的革命者组建“亚洲和亲会”。章太炎起草了《亚洲和亲会约章》,规定以“反抗帝国主义,期使亚洲已丧失主权独立之各民族,各得独立”为宗旨,主张“凡亚洲人,除主张侵略主义者,无论民族主义、共和主义、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皆得入会”。中国革命者入会的除上述发起人之外,还有陈独秀、吕剑秋等数十人。日本方面参加者有幸德秋水、山川均、大杉荣、竹内善朔等。陆续又有越南、菲律宾等国人加入。■

纪念册(431)54月30日,中日鸭绿江采木合同议定

1906年7月,日本使臣林权助拟订《鸭绿江木植公司要目》函至清政府会商,提出鸭绿江右岸包括浑江流域悉归日人采伐。清政府代表对所送提案逐条辩驳,日人阴谋未能得逞。后来,日本代理使臣阿部守太郎将前提案略加改易,双方多次协调,最终订立章程大纲十三条,名为“中日合办鸭绿江采木公司”,划定鸭绿江右岸距江面干流60华里为界,自帽儿山起至二十四道沟止。中日两国各出资150万元,以25年为限。该公司的总局设在安东,以东边道尹为督办,中日两国各派理事长一员。公司所有进数,以余利百分之五给中国。■

纪念册(431)65月3日,清廷任命赵尔巽为四川总督

赵尔巽此前职位是盛京将军,在四川总督任内他重办实业。修筑川汉铁路时,由于四川乡绅多数强烈要求不聘用外国工程师,要求请詹天佑出任川路总工程师,赵尔巽将要求反映给军机处和邮传部,强调“关系大局,绅民节食省衣,数年集些巨款,本非易易,若聘用洋工程师,恐多周折,致未开工”,并称“爱国之忱,宜加奖诱”,要求“仍派詹天佑专办川省路工,一顺民望,而期成功”。辛亥革命爆发后赵尔巽已经是东三省总督。他站在清廷势力一边对革命力量进行镇压,晚年淡出政坛,参与编修清史。■ 中国近代史纪念册袁世凯

上一篇: 肥鸭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