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涨有理
作者:邢海洋(文 / 邢海洋)
苏宁电器发出公告,第二大自然人股东已经通过深交所挂牌出售公司股票1500多万股,兑现4亿多元。持有非流通股票大股东被证券市场简称为“大非”,该“大非”从发起成立苏宁到资金安全落袋,一共16年时间,和众多的《福布斯》富豪相比并不算突出,但能一下子兑出这么多现金的,恐怕少有。仅凭这一点就令人羡慕了。
“大非”会在什么情况下写下如此大额的取现支票?有人说,对于绩优且有发展潜力的公司,“大非”不会选择减持。苏宁电器无疑就是这样一家公司,其发展速度让人眩晕:2004年7月21日,苏宁电器在深圳中小板上市,总股本仅为9316万股。今年9月21日,苏宁电器总股本已达72075万股。而这期间,苏宁电器的股价也一路飞涨,按复权价格计算,股价早超过了200元,与发行价相比,涨了14倍。在此过程中,不同的基金此进彼出,上百家基金频繁倒手。不过,从6月下旬该股票达到了顶峰后,股价就再没有过好的表现,现在大盘达到了1900点,但苏宁的股价也就是大盘1600点时的价位。可以想见的是,或者是公司经营出现了困难,或者是股价暴涨,“大非”也不能摆脱兑现的诱惑,几种合力,致使股价一蹶不振。
“大非”兑现,不炒高股票是不行的,因为低价抛售是穷人的“恐惧钱变成纸”的心态,而“大非”都是久经沙场的商界精英,应该不会越跌越抛,只会越涨越抛。依照这样的逻辑,适合减持的无非是两种,要么曾经有过很好的上涨,大股东获利丰厚;要么正在上涨途中,待到有了足够利润,再予以减持。比如第一只解禁股“三一重工”,限售股解禁当日,三一重工非流通股股东仅仅象征性地抛出一手,不久股价开始上涨,至今,三一重工股价累计上涨超过60%,涨幅位于已有限售股解禁概念公司股价之首。近期公司公布了漂亮的三季报,并预计2006年全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00%以上。这样的业绩何必减持。如此看,非流通股解禁非但不会造成大盘的压力,还会是大盘上涨的动力,只有每只股都涨得像苏宁电器,让“大非”都觉得可以落袋为安了,大盘才能到达涨升的尽头。
“大非”们要赚钱,就如同当年庄家们要赚钱一样自然,2000年大牛市,也是在将近2000点的时候,炒完网络股炒作入市概念,接着炒钢铁炒西部大开发。只不过6年过后,这些题材已经过时,代之而来的是金融业开放,能源安全等换汤不换药的概念。唯一不同的是,非流通股问题终于解决,“大非”们等来了直接参与市场的权利,而“大非”代表的不仅是一批自然人的利益,更多的是国资的利益,并且是名正言顺的利益。这个意义上,昔日的庄家小巫见大巫。试想,个别庄家的私人利益、个别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利益和全体国资的利益怎么能相提并论。因此也就不难理解本届证监会正以历来少有的公正态度治理市场沉疴,比如对于大股东占款便规定要么偿还,要么吃官司。股市也因此有了“关系理顺后”,市场将“在2007年达到2200点,2008年有可能上涨到2800点,甚至挑战3000点”的说法。这种说法是谁发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代表了市场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因而会流行。
按“大牛市”的说法,资本市场的发展通常会经过4个阶段,即初生、操纵、崩溃和成熟4个阶段,而我们刚刚走出了崩溃边缘,正处于成熟期的开始阶段。有历史可鉴的是,几乎海外成熟的资本市场都经历过这样一个阶段:经济发展了,资本市场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整个资本市场占GDP的比重不断增加,上市公司的业绩成果都体现在资本市场的上涨上,而这个上涨又可以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也能够影响财富分配。历史上,美国股市的确有过多个大牛市,1917~1929年、1946~1965年和1980~2000年,每一次产业革命,每一次经济秩序得到调整,牛市都持续十几年乃至二十几年。日本与韩国、我国香港和台湾,经济起飞都伴随着大牛市。
诚如斯言,全流通后的市场的确面临历史性机遇,看高到3000点仍然不够有魄力。我国香港和台湾一个大牛市动辄上涨十余倍,上世纪70年代道-琼斯不过千点,现在早上了万点。即便一个奥运概念,都足以使股市涨到2008年不歇脚了——澳大利亚股市在奥运会开幕前夕,指数在当年8月创下历史新高;韩国在1988年办奥运,股市在当年12月创下历史高点。
然而最终,一旦“大非”们轮番到达了心满意足的价位,谁来买单呢?■ 有理上涨股票大非苏宁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