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准商业行为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安琪拉)
最近与朋友茶聚,一个月前他还兴冲冲地说张罗了一个礼品销售公司,招了个身经百战且个人经历足够写几个20集电视剧的销售高手,当天还签了第一张单。端起皇后饼店的芝麻豆浆,他手犹有微颤,脸泛红光,似乎前方是金光大道——一张单变百张单,连锁、上市、分拆再上市,如《食神》中的史提芬周。一个月后他灰溜溜地告诉我公司因业绩不好要结业,销售高手退而求其次租个柜台继续经营,这个曾经是矿老板的他,随后倾家荡产再而投身朋友门下做销售的汉子仍在书写着他不屈的故事。说话间,我稍稍庆幸自己没有“投笔从商”。
一年前,一位朋友做短信服务商,说技术平台已搭起,急需项目运营。我跟朋友一番脑力激荡,想出了好几个,一个是每日国学格言,把不需付版权费的《论语》、《道德经》等经典著作摘出来做国学短信套餐:“最省事是每日一古诗,唐诗宋词随便摘!”脑力激荡之下,众人的眼睛已变成“$$”,“钱途”一片光明。另一个是短信书友会,在书封上印上短信服务号,定期发放新书信息,再找名家写精悍短信书评,寓兴趣于赚钱,绝无铜臭之味。一顿饭下来,大家几乎觉得已把广东短信市场半数收入囊中,买单时一致同意非要发票不可,在财务本上记上发票0001号,待他日赚个盆满钵满再报销。一年光景就这样过去,短信市场上的确出现了国学短信套餐以及书友会短信服务,但都不是我们的出品,那张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票还安躺在抽屉里,等待被打入经营成本的一天。
做生意有hi-tech和low-tech之分,要求执行力的算hi-tech,碰上上天要装钱入你袋的好运气,那就算low-tech,一个MBA同学没毕业就注册个公司,从乳品添加剂、马路油漆到望远镜,稀奇古怪的产品都做过,几个股东在生意最不济的时候甚至仔细研究过《参考消息》中缝的分类小广告,认真做过养豚鼠乃至养蛆的可行性研究。这个曾经去夏威夷参加商业计划大赛的MBA高材生,在酒会上与风险投资家谈笑风生,如今只窝在一个小写字间里计算着如何把卫生巾、洗衣粉、玩具等“百货”混装到一个货柜中去。李嘉诚还不是由塑胶花“山寨厂”打拼出个地产、电信、石油、零售业王国?朋友的桌面满布《赢》、《基业常青》、《From Good to Great》等书籍,孜孜不倦地吸收着国外先进管理经验,三天两头就往书店跑,为管理书籍的畅销添柴加火。这个MBA同学最近迷上了打高尔夫球,认定做高尔夫产品才是她的终极命运,因为高尔夫同时满足了她的虚荣心与好奇心。不过,做高尔夫产品更需要大投入,先要搞个会籍,再加无数次挥杆实践才勉强称得上内行。她说现在已逐步上道,从球场除草剂到高尔夫服装整个产业链摸个清楚,就看有没有订单了。像她一样殷殷盼着订单的中国外贸商人如恒河沙数,拿到订单就像一杆进洞的百万美元奖那么难得。■ 商业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