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为何会成“图书馆”?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秦治)

暑期中,京城各书店读者量巨增,图书受损情况严重。有媒体发表评论《书店不是图书馆》批评损坏书籍的行为。笔者认为,不妨也思考一下其原因何在?

本人所居住的城市,也有不少大型书店,笔者常去,对其中景观也多有见闻。每逢节假日,与寥寥的购书者相比,或立或蹲甚或席地而坐者堪称书店中主力,拿着笔纸抄录者不乏其人。笔者曾问过一些读者,他们的回答倒是干脆:“我不到这里看书,去哪里看?”

细想之下,“市民该到哪里看书”还真是问题的根本所在。按理说,城市居民应享有这样的读书场所,但社区图书馆没影,各城市虽有一个图书馆,阅览条件却不比商业化的书店。笔者在本市图书馆办过借书证,但想借的新书却从来不见踪影。在国外,虽说家庭藏书比较普及,但免费的公共图书馆还是很发达,新书绝不会缺席,至于免费的电子查询及资料打印服务,更是让图书馆的公共性发挥到了极致。就国内现状而言,与其说市民贪图小利,不如归因于图书馆的缺位。 读书图书馆书屋书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