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骗了奥普拉又如何?
作者:薛巍《时代》周刊的报道说:“詹姆斯·弗雷果真在1992年10月24日驾驶一辆水星汽车,停在了俄亥俄一家酒吧前?他当时是不是喝醉了,开得还很快?他是不是撞上了一名警察,然后警察打了他一顿把他拖出汽车?他是不是后来接受了康复治疗,写了一本书,启发了无数读者,自己也挣了一大笔钱?”弗雷2003年出版的自传《无数个碎片》现在引发了争议。此前这本书已经卖出了350万册,主要是因为奥普拉·温弗瑞挑选它作为她的读书俱乐部阅读的第三本非虚构类作品。她声称是弗雷这个人让她在深夜也能保持清醒。去年比《无数个碎片》卖得多的书只有《哈利·波特和混血王子》。他2005年的后续之作《我的朋友伦纳德》也上了畅销书榜。
他这本传记之所以吸引了那么多读者,是因为它是一个夸大其词的浪子回头的故事:一个年轻人酗酒、吸毒,被逮捕14次和多次自残之后,最后又来到明尼苏达州康复医疗中心,在那里结识了一个流氓,学得更坏了。接着就该是悔悟了。
1月8日,一个专门从事挖掘法庭判决书的网站“冒着烟的枪”(Smoking gun,确凿证据)贴出了一个长篇报告《他欺骗了奥普拉》,指出弗雷自传中有很多不实之词。他们发现弗雷跟他上高中时一个死于火车车祸的女孩没有关系,而弗雷书中说他曾为此受到责难。弗雷也没有被俄亥俄监狱关押三个月——事实是几个小时。
对此弗雷的反应是,他在他的网站上说:“让仇恨者恨去吧,让疑心者疑去吧,我捍卫我的书和我的生活,我不会给它们长脸,再做任何进一步的回应。”但后来显然觉得自己这番话有点欠考虑,在电视上他又说:“回忆录是对事件的主观重述,是个人对他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的感知,它是我对我的生活的回忆。”奥普拉小心谨慎地表达了对弗雷的支持:“弗雷回忆录中隐含的回头是岸的启示仍会引起我的共鸣。我知道它能引起无数读者的共鸣。”她同时很注意保护自己的声誉,说保证传记的真实性应该是出版社的责任。出版社则将皮球踢给了作者,说他们无力一个个地查证。传记类作品的内容越来越离谱,也是出版业的畅销品种,比起小说,人们现在更爱看真实的故事,觉得花时间读这样的书才够本。
36岁的弗雷本来是个写剧本的,最初拿着自己创作的小说《无数的碎片》找了17家出版社,都被谢绝。后来兰登书屋旗下的一家出版社的女编辑说,如果他将这部作品改写为回忆录,她就可以给他出版,但是没人知道他改了多少。在电视访谈中弗雷竟然说:“我认为这本书是继承了海明威、凯鲁亚克和布考斯基的传统。”可人家都是以小说而闻名的。在自辩时弗雷诉诸记忆的主观性、个人感受。回忆录是作者对自己的记忆和情感加以过滤,“但是在迷失于认识论的迷雾中之前,请不要忘记不可避免的歪曲和有意欺骗的区别。一些错误是记忆领域内的事情,另一些则肯定是有意而为。”
现在出现了一件史无前例的事:谁要说弗雷是无辜的、没进过监狱,弗雷的律师就会告谁。需要揣摩的只有,弗雷为什么要将自己写得那么惨、那么坏呢?他在书中写道:“人人都想把自己的错误归咎于别人。我是我自己的牺牲品,就像我相信很多人都是自作孽不可活。我要对自己负责,有尊严地接纳自己的弱点和疾病。我能变好。”是这种情感让他成为英雄,他将自己的人生观总结成两个字——“挺住”(hold on),这两个字被印在了T恤上、文在了屁股上。一位作家说:“弗雷将自己视作牺牲品,正是这种感觉促使他编造了一套痛苦、离奇的经历,来解释他感受到的悲惨和绝望。生活中的弗雷没有被父母冷落、被朋友疏远,耳朵没有动过手术,但是他确实曾经恨自己,看不到未来。弗雷可能觉得如果自己先前的经历很普通,自己这种真实的孤独感就会显得没有来由。在很多康复中心,刚进去的病人都会夸大他们生活的放荡程度和罪行。大部分人开始调整自己的行为之前都会慢慢停止渲染自己的不轨之举,好像弗雷做不到这一点,奥普拉和300万读者可能觉得自己上当受骗了,但事情本身挺寻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