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企重组潮
作者:谢九为了打破大型央企的垄断,通过适度的市场竞争来提升央企的经营能力,我国从上世纪末以来就开始对大型央企采取“一分为二”甚至“一分为多”的办法,将原有的大型央企分割开来。但所谓分久必合,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大型央企又开始回归合并,在各自的领域重新成为巨无霸。
这一轮央企合并的主要逻辑是,随着中国越来越多地融入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大型央企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内耗过多,不利于中国经济的整体利益,将此前分割的大型央企重新强强联合,理论上而言,可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比如此次合并前的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这两家公司于2000年由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一分为二,分拆之后,近年来在全球市场中相互大幅度杀价,已经成为行业内公开的秘密,作为中国参与全球竞争最具优势的项目之一,央企合并以中国南车和北车开始,也就毫不令人意外了。
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在公告中表示,本次合并的目的是:“在国内外轨道交通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南车、中国北车作为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领军企业和全球重要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商及解决方案提供商,拟通过本次合并进行重组整合,以提升合并后新公司的业务规模,增强盈利能力,打造以轨道交通装备为核心,跨国经营、全球领先的大型综合性产业集团,进而提升全体股东的利益。”具体而言,两家公司合并之后,将“着力统一布局海外投资,避免资源浪费,提高投资效率;整合海外销售队伍,制定统一的海外市场拓展战略,集中力量在国际竞争中获得更加有利的地位;统一品牌形象,集中双方优势参与国际竞争;合并双方将在研发、生产、采购、销售等领域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提升公司整体实力”。
继南车和北车合并之后,国内三大核电运营商之一国家核电公司,和五大电力集团之一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也确认合二为一,这两家公司将重组为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核电产业也是继高铁之后,我国目前主推的又一张外交名片。受合并消息影响,中电投旗下的吉电股份等上市公司的股价也都在短时间内上涨数倍。
由于南车和北车、中电投和国家核电这两大央企合并案例在资本市场带来巨大的财富效应,寻找下一个央企重组标的也就成为当前股市最为热门的寻宝游戏,也成为推动当前股市持续上涨的重要动力。
今年3月份,有南北船之称的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中船工业)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中船重工)的领导层进行对换,这自然也引发了市场的联想,南船和北船的合并迅速成为资本市场炒作的对象。还有更多没有任何合并迹象的大型央企,也几乎都传出过合并的“绯闻”,包括中石油和中石化、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宝钢集团和武钢集团,中国远洋、中海集运、中外长集团、招商局集团等四大航运央企,也都因为真真假假的市场传言,股价被迅速拉升。国资委对此传言做出回应:“经查,该消息未向国资委进行过采访或核实。特此声明。”国资委的表态虽未对此予以肯定,但是也并未直接否定,显示出传言还是有一定的真实性。
事实上,央企数量压缩至40家左右并非现在的新闻。自国资委2003年成立以来,中央企业的数量从最初的196家调整到2009年底的129家,6年时间内有67家央企被兼并重组。时任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早在2007年就对央企喊话:“三年之内要做到行业前三名,否则国资委给你们找婆家。”在2010年,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就表示,要以组建国新资产管理公司为契机,加快中央企业重组和调整步伐,年内要把中央企业调整到100家以内,未来几年的目标是调整到50家以内。但事实上,从2010年至今,央企重组的步伐相比过去有所放缓,2010年将央企缩减至100家的任务最终并未实现,2009年时央企数量为129家,现在央企数量约为112家,5年左右的时间,央企缩减数量不到20家。这一次央企重组浪潮再起,预计将央企数量缩减至50家以内的目标并非空穴来风。
虽然这一轮央企重组再次掀起高潮,但也并非所有的重组传闻都可信,在各种传言之下,几乎所有的行业龙头都要被合并为一,这显然并不现实。从已经确定重组合并的案例来看,其实不难发现当前央企重组的思路。第一就是业务有很大比例在国际市场的公司,重新合并的可能性比较大。比如目前政府主推的两大外交名片——高铁和核电,这两个领域的央企重新合并,理论上而言符合国家战略利益,而从现实操作来看,在目前传言满天飞的央企重组中,真正率先完成的也就是在这两个行业,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国家核电和中电投。除此之外,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也传出过合并传闻,作为我国高铁海外建设的国家队,这两家公司重新合并,和南车、北车的合并思路如出一辙,传言也并非空穴来风。今年3月份,中国工程院院士、中铁隧道集团副总工程师王梦恕就曾经表示,国家已经开始研究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的合并计划。除了这些海外业务比重比较大的公司,很多主业集中在国内的央企也频频爆出合并传闻,相比之下可信度就低了很多,比如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合并传闻,这两家公司主要业务在国内市场,如果继续合并,只会继续增强其垄断性,不利于消费者利益。而就在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还曾经表示要提高网速、降低网费,如果国内电信巨头重新合并,显然不利于维护消费者利益。
除了海外业务比重较高的公司存在合并可能,央企重组的另外一个方向就是行业内排名靠后的被龙头企业合并。比如目前正在洽谈之中的保利集团和中纺集团合并,中纺集团以纺织和粮油为两大主业,规模远远落后于中粮集团和中储粮,和保利集团合并之后,存在进一步做大做强的可能性。
这一轮央企重组之所以引发前所未有的关注,很大程度上在于股市上激发的财富效应所致。事实上,每一家央企的重组都并非易事,从国资委2003年成立到2009年,这6年时间是央企重组的高潮,剩下的基本上都是不好推进的硬骨头。2010年底,国新资产管理公司正式成立,这一公司主要任务之一是配合国资委推进央企重组,接受资产规模较小、经营状况不佳的央企资产或股权。不过由于央企重组步伐放缓,这家被视为“产业中投”,或者“中国淡马锡”的资产管理公司,在最近几年的曝光率不高,这一轮央企重组浪潮再起,一度被寄予厚望的国新公司或许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时隔数年之后,央企重组再度掀起热潮,背后也不乏隐忧。一是国家意志下的强行捏合,是否能够实现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初衷。南车和北车合并之后,是否其国际竞争力就能大大强于以前?一个现实的案例是,华为和中兴两家公司多年来一直在国际市场上激烈竞争,但这种竞争反而使得两家公司成长为真正的国际化大公司。其次,如果越来越多的央企强行合并,是否会使得中国经济重归高度垄断时代? 央企发展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