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众进口车“渠道变革”能否一路走好
作者:李三宾利新飞驰V8
苏伟铭把旗下的经销商大致分为三个阵营,“经营好的三分之一要继续加强合作,中间的三分之一要助推一把,使之更好地成长,落后的三分之一不放弃,但需要花时间”。
苏伟铭也直言不讳地指出:大众进口车必须要做的是品牌建设,“大众进口的品牌还没做,甚至基本上还没做,所以要从战略上考虑,这是我们必须要做的功课”。
三联生活周刊:你对目前大众进口车市场的总体是否满意?你觉得是总量问题,还是渠道问题?
苏伟铭:我认为现在还是渠道问题。中国汽车市场销量在未来3到4年会达到2000多万辆,今年中国整个市场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一季度表现不错,估计二季度的增长会比较平稳。
从全球市场看,像中国这样国内产能很高的国家,如果不进口,只做出口,从规律上来看也说不通,所以,我认为中国市场进口车还将平稳增长。我认为进口车会在很长时间维持在90多万到110万辆。我们一时还不明确的是,用什么产品战略去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从目前看,我觉得进口车会更加多样化。
三联生活周刊:你认为进口车的产品系列是怎样的结构?
苏伟铭:从目前看,今后5到10年的竞争肯定是在SUV市场,在购买行为上,很多客户开始选择SUV轿车,但我们也应该小心地看待轿车,SUV、尤其是小的SUV已经在往轿车的方向发展了,形态上都类似“高顶轿车”,所以我们也会预测竞争对手在接下来5年会推出什么样的产品,大众集团正在做很多功课。
至于产品是从德国来,还是从其他国家进口到中国,我们还没有完全看到完整分析。接下来一两个月就会明确下来。我们有意向把进口车都带过来,但会考虑汇率的因素。
三联生活周刊:去年整个超豪华型汽车市场下降了18%,你如何评价大众汽车在中国的几个品牌的未来走向?
苏伟铭:对大众品牌、奥迪品牌,我们的期望可能会高一点。兰博基尼已经进入了产品生命周期末端,Huracan今年会来,但量不多,年底会正式推出,销售将有望更好。宾利今年会好一些,去年全球1万辆,一季度比去年同期增长19%。斯柯达今年的侧重点是Yeti,未来明锐A7会出来,我觉得A7是斯柯达品牌的代表。
我们对大众进口车的业务做了一些调整,由原来120多个经销商,发展到现在的150多个,基本上侧重在一线、二线城市,这150多家经销商三分之一做得很好,三分之一还需要支持,这也是我们的一个侧重点。
三联生活周刊:大众进口车进入上海经销商渠道,这次“并网”的初衷是为了渠道整合吗?
苏伟铭:很多人觉得这是一个“并网”的概念,其实绝对不是。我们有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以及大众进口的网络,我觉得三个网络是一笔巨大的资产。
说到与上海大众的合作,我们的想法很直接:三到五线城市大众进口网络相对空白,但因为是进口车,如果去那边建网成本会很高,如此看来,与上海大众的战略性合作就很有意义。今后我们会将一些高档车型放到上海大众。一汽-大众有奥迪,他们对高端车的管理有一定的经验。但对上海大众来说,高档车型的引入是一种战略上的挑战。
从管理的角度,我们原来关注的重点是以经销商为核心,现在是以区域为核心,在没有大众进口经销商的城市,以上海大众的标准来管理,如果同时存在,则按大众进口的标准来管理。
三联生活周刊:大众进口经销商和上海大众经销商对“合作”的反应如何?
苏伟铭:我在与上海大众之间沟通时明确表达,如果这个上海大众经销商的销量发展到一定量的时候,就必须要建一个大众进口4S店,我也鼓动大众进口的投资商,赶快去投资上海大众。上海大众的反应非常积极,但同时挑战也来了,他们目前不擅长销售高档车,但我觉得这恰恰是最有意义的,就是要锻炼他,提高其营销能力。
从大众进口经销商的角度讲,我与主要投资人沟通了合作事宜,他们都能接受。这些经销商都没有太大的问题,压力比较大的是相对落后的三分之一的经销商,我们的工作是要对这三分之一进行系统分析,明确如何能帮他们。我们帮助他,他也一定要努力,使自己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
三联生活周刊:如何避免上海大众经销商与大众进口车经销商之间“恶性竞争”?
苏伟铭:大众进口车进入上海经销商渠道的计划是在去年底开始的,我们跟上海大众现在合作的是90个经销商,主要集中在三到五线城市,这90个网点贡献的市场份额不是太大,不能跟一线城市比,现在的比例大约是10%到15%。
现在上海大众的网络不错,保有量非常大,售后服务等确保他们的盈利比较稳定。“进口车赚钱”这个概念大家都知道,现在不是赚不赚钱的问题,而是价格乱不乱的问题。如果没有统一标准,就可能演变成两个渠道的价格战,并持续恶化下去。
我认为竞争是很正常的,适度竞争是好的,但恶性竞争绝对要避免。大众进口汽车本来没有“跨区域销售”这个概念,原本一直清晰地按照销售大区销售,现在有了上海大众,整个流程就必须有所调整。
三联生活周刊:如何在两个网络间加强沟通和协调?
苏伟铭:我们并不能制定具体价格,因为这样做违背政策,但在策略层面上大家应该达成共识,避免价格战。从管理的角度,跨区域很正常,区域之间的价格应该一样,价格乱了不行,所以我们一定要用第三方去进行监督。
现在汽车流通协会下面成立了汽车经销商联会,我们必须要听取大众进口经销商、上海大众双方的意见,再看要怎么整改。以前我们提出一个方案,只要上海大众统一,就可以执行了,现在不行,方案还必须要跟经销商联会来讨论,讨论之后再共同执行。
三联生活周刊:是否考虑结合产品重新构建渠道?
苏伟铭:比如辉腾,绝对不会在三、四、五线城市。对Up!的定位是战略的一部分,我们认为现在是Up!的时间了。我觉得这个店中店的概念要设计出来。在东南亚很多地方会看到大众的A级车与丰田在一起竞争,但大众的B、C级车的竞争对手是奔驰,因为它的客户群体和宝马、奥迪不一样,而和奔驰比较接近。
经销商一定要把销售队伍分开,卖大车的是一个管理队伍,包括市场也是。现在新加坡在考虑是不是把店分开,一个店是专门A级车,另外一个是B、C级的车,因为它们两个的竞争群体完全是不一样的。中国还没有这样做。
如果把Up!卖成最便宜的小车,那就错了。而且我们就是做Up!的进口,我们不会在国内生产。辉腾的定制中心的思路为Up!在中国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启发。
三联生活周刊:这些年“大众进口”在品牌建设上有什么遗憾?
苏伟铭:大众品牌就是大众品牌,但大众品牌下面分别有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在2005到2009年这段时间,我不允许提“大众进口品牌”,因为首先要把大众的名字打出来。之后到一定的规模,可以考虑有一个品牌叫作“Exclusive”(尊享),我想用这样一个大众的子品牌,让大众进口往这个方向走。可惜的是在过去几年这个事并没有很好地落实。
苏伟铭 汽车行业大众集团商业德国汽车苏伟铭进口车大众汽车进口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