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是扁平的

作者:何潇

​办公室是扁平的0( 知乎网公司的办公室里放置了桌上足球,供员工在疲累之时放松娱乐 )

黄继新的“办公座”在办公室的一角,靠墙的地方。之所以叫“办公座”,是因为它确乎只是一个座位,没有遮挡的东西,更加称不上是“室”。与许多公司管理者不同,知乎网的联合创始人没有在公司里划出一块封闭空间、作为独立办公室,而是与所有员工一样,敞开在一个共同的空间里。问为什么是这样的设置,身任首席运营官(COO)的黄继新说“个性使然”。他觉得,这种设置“找大家说话容易”。

说到底,还是为了“效率”二字。“这样可以提高沟通效率。”黄继新说,“互联网公司一般都倾向于扁平化,这是一种趋势。扁平化是指公司层级要尽可能的少。扁平化用得好,可以提供效率。我们是创业公司,强调每个人单打独斗和自我管理能力,尽可能不要别人管理。协作也是基于工作目标而形成的,人与人协作是因为要做同一件事,而不是因为有同一个头。”

诞生于2011年的社会化问答网站“知乎”,在两年间因为“无厘头问题专业性回答”而变得热门起来。它的办公室设在北京海淀768创意园的老厂房里,经过改造后,成了现在样子。为了让环境更为舒适,原本黑色的墙面被改成白色,加上灯光和鲜明的色彩,整体便跳跃起来了。进门的橱柜里,摆放着各种东西,多数与知乎的成长有关:创新工场的“毕业证明”、公司成员骑自行车集体活动时的合影;还有一本论文,是某个传媒专业学生以知乎为案例做的毕业论文。

进入正式的工作区域,会看到整个办公室都是敞开的。不同部门的员工各有各的工作区域,却没有特别明晰的分割,所有的工作人员——从做移动客户端设计,到做产品、社区、移动客户端开发、邮件营销,再到市场与运营,甚至是公司的管理者……都在一个开放的大空间里,只需要站起身来,就可以看到自己要找的人。唯一隔开的是大小两个会议室,一个贴着“赞同”,一个贴着“反对”,都源自知乎社区里。“一个意味着头脑风暴,一个代表着浇冷水。”

黄继新介绍,办公室不设置隔断,是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交流。交流是互联网公司特别鼓励和提倡的东西。“管理者跟员工之间要保持交流,要定期去看看:他所做的事情是不是比以前做得更好、效率更高。你要帮助他达到这一点,达到以后,再给他更高的目标。另一方面,你得带他打胜仗。让他解决了一些他以为自己实现不了的事情,这样积极性才会高。”

产生职场倦怠的原因是什么?黄继新将之归结为“重复”二字。“事情不再新鲜了。往前看,道路不畅通,前景可见,却没有什么惊喜,就会产生倦怠。过去、未来和现在都是重复性的,可能工作的形式不一样,但工作的成果是一样;人际关系上也会产生重复,如果每天见同样的人,且都是没意思的,也会产生倦怠,这就是重复感。人们还是希望他人能带来上进的东西。”

今年春天,知乎启动了一个员工健身计划,倡导大家去健身房健身。在此之前,公司已经有了许多健身项目,如各种球类和游泳。因此,在增加健身房这个新项目时,公司行政部门在健身房里放了签到表,要求参与者“签到”,以督促参加的员工完成自己的“健身承诺”。参加这个项目的员工,在健身那几天,会把工作时间压缩在正常时间内,不加班,去健身。湖玛在知乎负责内容运营,这个项目让她获益很深。“一开始,我也认为自己下不了班。解决的办法一个是技术支持;一个是健身完了再回来。状态会好非常多,硬熬是没有用的。我做社交网络营销方面的工作,其实很难下班,要永远挂在线上,以备突发状况。为什么没有觉得倦怠,原因很老土,就是在工作中会有成就感。如果你做的事情压力大,又没什么成就,不论做什么都会倦怠。”

“压力其实不是带来倦怠的原因,扛了压力,但是感觉自己在进步,这事是靠谱的;有压力而没有进步,才会产生沮丧和倦怠。每个阶段有不同的挑战,整体而言,向未来展望的时候,能感觉到上升,就是对的。”黄继新说,“倦怠并非是大公司才有的东西。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主要是避免重复感。为效率考虑,该做决定的时候得做决定,该往前走的时候要往前走。同时你要让大家知道,每个人都可以影响公司前进,要让大家感受到这一点。要让每个人觉得,我承担这个事情,对整个公司整个团队是有意义的。作为领导者,要确保每一个人,都放在了正确的位置上,让他能发挥最大效率。要让这个人因为这个岗位而显得独特。”(文 / 何潇) 办公室扁平

上一篇: ​走出格子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