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长江鱼类

作者:王鸿谅

(文 / 王鸿谅)

你所不知道的长江鱼类0

鱼类的区系

根据1975年的统计,全国淡水渔业产量为118万吨,长江淡水捕捞鱼产量占70%,其中江苏占全国第一位,其次是湖北、安徽,这三省的产量占全国淡水捕捞总量的50%。可见,70年代以前长江流域淡水鱼蕴藏量非常丰富。湖北省水生生物研究所在长江上游的木洞、中游的宜昌和下游的崇明设立了工作点,对重庆到崇明两千多公里的干流和各大支流,进行流动和季节性的定点野外工作和渔业考察,调查结果在1974年结集出版,就叫《长江鱼类》。这次整理出来的长江鱼类有274种,其中采集标本并做了描述的有206种,根据文献整理的68种。

这274种鱼类中,纯淡水鱼类232种,主要在浅海河口生活的鱼类33种,洄游性鱼类8种(中华鲟,长颌鲚,凤尾鲚,鲥鱼,暗色东方豚,银鱼,大银鱼,鳗鲡)。这些鱼分别隶属于37个科,主要成分为鲤科,有141种,占长江水系鱼类的51.4%;其次为鳅科,19种;鮠科,19种;平稽鳅科,15种;鰕虎鱼科,12种;其余32科共68种。通过他们的调查,鲤科不仅最多,分布也最广,在长江干流上、中、下游皆有分布的60余种鱼类中,鲤科就占有2/3,而且有不少都是优势种,在不同江段成为渔业的重要对象。如草、青、鲢、鳙、鱤鱼、鲫、鲤、长春鳊、三角鲂、铜鱼、圆口铜鱼、翘嘴红鮊、蒙古红鮊等。

按照鱼类区系来划分,长江鱼类区系的组成十分复杂,大致有七个复合体组成。分别是:

中国江河平原区系复合体,在长江干流种类很多,不少还是优势品种,例如草、青、鲢、鳙、鱤、鯮、鳤、麦穗鱼、鲴属、红鲌属、近红鮊属、飘鱼属、鲂属、鲌属、铜鱼属、鳊属等。

你所不知道的长江鱼类1

南方热带区系复合体,原产于南岭以南各水系中,向长江流域伸展,包括斗鱼、塘鳢、刺鳅、青鱂、吻鰕鱼、舌鰕虎、黄鳝、乌鳢、胡子鲶、鮠科和鲃亚科的一些种类。

古代第三纪区系复合体,代表物种数量不多,常是一些习见的物种,有胭脂鱼、鲤、鲫、麦穗鱼、鲶类、泥鳅鳜鱼之类,有现在还在生存的,也有已经灭绝的。

你所不知道的长江鱼类2

中亚高原山区区系复合体,代表种一般只分布在长江上游及其支流水系中,如裂腹鱼亚科和条鳅鱼属,绝大部分仅分布于四川西部高原地区内的金沙江河源段和支流水系。

中印山区鱼类区系复合体,包括鮡科、平鳍鳅科、墨头鱼等热带山区和亚热带山区急流中生活的代表物种,它们一般分布范围较窄,身体多有构造变化,适应于山区急流的环境。

你所不知道的长江鱼类3( 鲥鱼 从长江口到岳阳一带的长江干流、支流及通江湖泊。洄游性鱼类,每年4月底5月初鱼群开始由海洋进入长江口,到长江及其湖泊和支流产卵,水温18到19摄氏度,溯江而上,到达鄱阳湖的鱼群最早时间在5月下旬,7月底鱼汛结束。最远可到达洞庭湖,极少数可以上溯到宜昌附近。肉味鲜美,富于脂肪,根据长江水产研究所分析,其内脏含脂量为18%~21%,是长江下游名贵鱼类。沿江而溯时集群数量最大,形成长江下游的主要鱼汛之一。根据1958年统计,仅江苏省鲥鱼的产量就达到2250吨。 )

北方山区区系复合体,代表物种不多,如鱥鱼、虎嘉鱼,后者仅分布于上游岷江、大渡河水系中。从虎嘉鱼的栖息环境看,它们至今还多少保持着北方山区鱼类固有的喜冷性。

北方平原鱼类区系复合体,如花鳅属鱼类以及长江鲟、中华鲟等。

你所不知道的长江鱼类4( 草鱼 栖息在江河湖泊中,长江中下游常见鱼类。 在长江捕获最大个体达35公斤,体重5公斤大小的规格适宜捕捞。 完全是草食性,生长快,能迅速清除水体中的各种草类,被称为“拓荒者”。 根据洪湖和太湖60年代初的渔获物统计,草鱼占总渔获物的3%~5%。 )

按照复合体来说,长江以中国江河平原区系复合体的种类最多,80余种,占长江纯淡水鱼的35%。苏联研究者额尼可尔斯基认为,中国江河平原区系复合体大概由古代第三纪南亚热带鱼类迁入我国东部水域,以后逐渐适应季风气候演化成为许多我国特有的地区性种类,并且逐步发展成为江河平原的优势品种。

就主要渔业对象来说,长江上游首推铜鱼,根据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重庆渔业社在长江捕捞的渔获物产量统计,铜鱼约占30%,鲤鱼、鲟鱼各占15%,长吻鮠占10%,其他为岩原鲤、中华倒刺鲃、白甲鱼等,青、草、鲢均少见。长江中游,鲤、鲶、青、草、鲢、鳙,是渔获物中的主要成分,以武汉市长江捕捞区为例:鲤占24%,青、草、鲢、鳙占15%,鮠、鲶占12%,其他为鲫、鳊、乌鱼、鳜鱼、黄颡鱼等。在中游湖泊中,鲤、鲫的比例更大,可占50%以上。长江下游,则以洄游鱼类占主要成分,如江苏省渔业,鲚鱼占全年总产量的50%,鲥、河豚、鳗鲡占10%到20%,而鲤、青、草、鲢、鳙、白等纯淡水鱼,只有30%。长江河口渔业中,几乎全部为洄游性鱼类或咸淡水鱼类。崇明的渔业,主要是鲚鱼、凤尾鱼、河豚、银鱼、鳗鲡、鲥鱼等。

你所不知道的长江鱼类5( 鲤鱼 广布性鱼,干流到河口各水体皆有。 底栖性鱼类,在水体下层活动,深水处越冬。对水体生活环境和繁殖条件反映出很强的适应性,能在各种水域生活。杂食性鱼。根据当年统计,梁子湖鲤鱼产量占40%,洪湖占35%,鄱阳湖占40%,武汉长江地区占24%,湖口地区占10种经济鱼类的18%。 鲫鱼 地方名:喜头鱼 广泛分布,干流及湖泊皆有。 适应性强,在不良环境中也能生长繁殖。对水体的溶氧量、温度和产卵场条件都不苛求。很浅的水体也能生存,杂食性鱼,产量高。1960年洪湖鲫鱼占总量的28%,仅次于鲤鱼。 )

长江的分段

为了更确切理解鱼类的分布,对于长江江段的划分,需要做更细致说明。长江从源头开始到入海口,通常划分为上、中、下游三段。

你所不知道的长江鱼类6( 条纹东方鲀 地方名:青郎鸡 海产鱼类,每年2到3月的生殖季节在长江口(崇明岛)咸淡水区域产卵。调查组曾经在崇明东滩采集了60尾标本,它们的体型与暗色东方鲀相似,卵巢、肝脏与血液同样有剧毒,但颜色明显差异。它们的体背侧有三四条弓形黑褐色宽带,宽带之间夹着白色窄条纹,在胸鳍后方相连分叉。更显着的差异在于,它们有着非常鲜明的色彩,身体背面是蓝褐色,侧面是桔黄色,腹面白色,身上的各个鳍则是桔黄色。 虫纹东方鲀 地方名:面艇巴、气鼓子、 蜡头 海产鱼类,是暖温底层鱼,主要分布在北太平洋西部,每年4到6月的产卵季节出现于长江口咸淡水区域。体表光滑,只有背部有隐埋在皮肤里的小刺。体背侧面有许多大小不一的白斑,在侧线下部则多呈条状或虫纹状。它们的颜色比暗色东方鲀明艳,但比条纹东方鲀暗淡,体背部是灰褐色,体侧黄色,腹面白色,臀鳍白色,其余各鳍都是灰褐色。 )

上游是从河源到宜昌的江段。长江源头木鲁乌苏河与楚玛尔河相汇后称为通天河,到青海直达门称为通天河段,在海拔4500米左右的高原上缓慢向东流动,河谷较宽而多沼泽。直达门以下至宜宾,称为金沙江段。宜宾至奉节,为川江段,这里支流汇集,长江在宜宾以东接纳岷江,北面接收沱江和嘉陵江,南面接收赤水河、綦江和乌江(黔江)。从奉节至宜昌,为三峡段,全长207公里,穿过四川、湖北边界地区的山地,形成著名的大峡谷,也是我国主要养殖鱼类最大的天然产卵场。

中游是宜昌至江西湖口的江段,全长932公里。其中,枝江到洞庭湖出口处称为荆江。长江一旦出了三峡,河谷地貌与上游截然不同。从这里开始,长江流经平原冲积地带,江面宽阔,流程迂回,有九曲回肠之称。这一段支流湖泊众多,长江在这里纳入几大支流:汉江,洞庭水系——湘、资、沅、澧,和鄱阳湖水系(注:当年把鄱阳湖称作波阳湖)——赣江、信江、抚河、修水等。其中洞庭湖和鄱阳湖是长江中游的两个天然水库,起着蓄洪拦沙的作用。

你所不知道的长江鱼类7( 鲀科 暗色东方鲀 地方名:河豚,气泡鱼,吹肚鱼 分布于东南沿海一带及长江的中下游,幼鱼多生活在通江的湖泊中。洄游性鱼类,栖息于中下层,遇外敌,腹部气囊迅速膨胀,使整个身体呈球形,同时皮肤上的小刺竖起,借以自卫。每年2月下旬到3月上旬,性腺成熟的暗色东方鲀成群地由东海进入长江,逆流而上至长江中游江段或湖泊中产卵。渔民认为亲鱼产卵后死去,但尚无实际材料加以肯定。在东南沿海区域终年可以捕获,长江中下游则在春夏之间出现,是重要渔业对象之一。特别是江苏省,这种鱼的年产量可以达到150万公斤之多。肉质鲜美,但内脏(生殖腺、肝)和血液含有毒素,在生殖期间毒素更强。肝和卵巢的毒素可以提取,用以医治神经痛、痉挛等病症。腌制食品安全,山东一带所产的乌狼鲞,就是河豚干,营养丰富。 )

下游是从湖口到河口的江段,全长843公里。在江阴以东形成一个喇叭形的三角洲,也称三角洲江段,而在扬州附近被称为扬子江,这个名字也常被外国人用来称呼整个长江。下游的江面更宽广,但没有更大的支流汇集,流量没有多大变化。在河口段江海相汇的水域,因潮汐作用,海水每昼夜有两次向长江倒灌,迫使江水上涌,倒流。

鱼类与流域

你所不知道的长江鱼类8( 鮠科 黄颡鱼 地方名:黄腊丁,黄鳍鱼 广布性鱼,长江干流支流,及其附属水体都出产。多在净水或江河缓流中活动,营底栖生活,白天栖息于湖水底层,夜间游到水上层觅食。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在不良的环境条件下也能生活。雄鱼有筑巢和保护幼鱼的习性,在生殖期间,雄鱼游到沿岸地带水草茂密的淤泥黏土处,利用胸鳍刺在泥底上断断续续地转动,掘成一个小小的泥坑,作为鱼巢。雄鱼留在巢内等待雌鱼,进行产卵受精,雌鱼产卵后离巢觅食,只有雄鱼在巢附近守护,直到仔鱼能够离巢自由游动为止(大概7至8天)。 江黄颡鱼,俗称江颡,与黄颡鱼类似,主要特征是头顶覆盖薄皮,胸鳍刺前缘光滑,且4对须皆为青黑色。 )

调查组整理的232种纯淡水鱼类,长江上、中、下三段共有的鱼类60余种。其中,上游江段宜昌以上,有170种,仅见于此水体的80余种。中游江段,宜昌至波阳湖口,有153种,仅见于此水体的25种,其中不少只在洞庭水系,特别是湘江上游和澧水上游有记录。下游鱼类142种,除了浅海河口鱼类和某些洄游鱼类特有之外,还有长身泥鳅,西湖颌须鱼句,福建棒花鱼等未见于中游,其余种类和中游江段没有什么差异。

在长江上游,金沙江源流段以及川西高原上的一些水系,海拔高,气候寒冷,水流湍急,这里的特有鱼类,比如裂腹鱼和条鳅,形成了特有的适应性,一般栖息于江河的上游,并不下降到中下游,通常在峡谷河道急流中生活,能够顺利渡过3到5个月的水体冰冻期。

你所不知道的长江鱼类9( 鲤科 翘嘴红鲌 地方名:翘嘴巴,大白刁 分布在长江干流从金沙江到河口,长江流域各主要水系及其附属的深水湖泊。一般生活在上层水体,游动迅速,善于跳跃。肉食性鱼类,成鱼是以小型鱼类为食的凶猛性鱼类,产卵后大多进入湖泊摄食或者在江湾缓流区肥育。冬季,大小鱼都在河床或湖槽中越冬。在鲤科的鳊鮊亚科中,翘嘴红鲌是最大的一种,在长江最大个体可达10公斤,一般常见为1到2公斤。在长江干流中全年可捕获,6~7月、10~11月是旺季,产量居鲌鱼类首位。古书中有关“白鱼”的著述,所载太湖白鱼大多是指翘嘴红鲌。根据太湖武进雪埝桥水产收购站的统计,仅1964年6月,收购量即达到3694公斤。 )

在川西高原和川东盆地交接的低山地带,汉江上游和洞庭水系的上游地区,生活着另一些鱼,它们适应于水急石滩多的溪河,一般个体不大,形态特殊,如唇鮡、中华纹胸鮡和平鳍鳅科鱼类,前两者有着与吸盘类似的器官,后者腹鳍的鳍骨还有韧带与肋骨相连,构成具有强大吸附作用的吸盘,身体也特别扁平,能够在急流中的石滩上不被冲走。急流中的另一些鱼类,白甲鱼、瓣结鱼、泉水鱼、光唇鱼等,则具有平常的纺锤形体型。

长江通过三峡以后,进入中下游平原地区,这里江宽流曲,沿岸湖泊星罗棋布,水质肥沃,形成我国特有的一批种数最多的淡水鱼,即江河平原区系复合体的种类。它们适应江河、湖泊的生活,种类繁多,种类间关系十分复杂。有专门猎食小型鱼类的凶猛鱼类,鳡鱼、长吻鮠等;有本身是凶猛鱼类,但也遭到大型凶猛鱼类捕食的,如鲌鱼类;更多的小型鱼类,充当了大鱼的食物,鰕虎、麦穗鱼等;但有另一批鱼类,有着较为完备的防御能力,如黄颡鱼属和鮠属,背鳍和胸鳍都长着硬刺。鲤科鱼类中的鲤、鲫,除了有其他适应性外,在背鳍和臀鳍上也长有硬刺,使它们较少受其他鱼的侵害。至于草、青、鲢、鳙四大家鱼,虽然身体机构上没有防御装备,但由于它们的怀卵量很大,产的是漂流性卵,这样就相对减少了受敌害侵袭的机会。它们在江河、湖泊之间进行有规律地洄游,在湖泊中肥育,在长江干流中越冬和生殖,这些都是种群保存和发展的有利条件。

你所不知道的长江鱼类10( 青鱼 分布较广,干流上至金沙江、下至河口都有。 在中下层活动,冬季在河床深处越冬。生长快,个体大,长江捕获的最大个体有70多公斤。较大有15到20公斤,在长江中下游和沿江湖泊渔业中有重要地位。 1963年江西湖口地区总渔获物中,青鱼占9%。湖北洪湖占3%。 江苏无锡、苏州,浙江菱湖等地的池塘养殖业中,常以青鱼为主,亩产常超过千斤。 )

在下游的河口地区,由于咸淡水这一特定的环境条件,几乎都是浅海鱼类和咸淡水鱼类。据调查组的统计,包括洄游性种类在内,适应于咸淡水中生活的鱼类,有40余种之多,它们一般对盐度的变化有较大的耐力。一般来说,上半年特别是春季,气温高,雨量也充沛,水位高而稳定,有机物质随水流入河口的量也多,促使饵料生物的生长,吸引了特别是洄游性鱼类的上溯,从而使河口和下游江段鱼类资源增加,导致丰产;若是春季雨量小,来到河口和下游地区的洄游性鱼类也就少。

鱼类与生态

你所不知道的长江鱼类11( 三角鲂 分布广,四川盆地主要水系,长江干流起自金沙江到下游河口,以及中下游附属水体均有分布。 中下层鱼类,流水或静水水体中都有。夏季到有流水的场所繁殖,冬季在深水的石隙中越冬。初春到江河港汊和附属水体沿岸觅食。根据1963年湖口地区渔获物资料,三角鲂约占总量的3.5%。 )

在40年前的调查里,研究者们已经提出了警示:“鱼类在天然水体中保持着一定的种群密度和种群结构,是对生态系统长期适应并达到生态平衡的结果,如果所受到的种种干扰超过了生态系统补偿能力的限度,平衡状况就将被破。”

人类的生产活动,渔业经营,水利建设和工业污染,都将对长江的生态造成严重影响。在当时,突显出来的主要还是大兴水利的影响。1949年后,大多数中型湖泊都先后建筑了坝闸,实行江湖分家,这有利于农业生产,但也阻隔了洄游和半洄游鱼类的繁殖通道。根据调查组的资料,湖北洪湖1957年建闸前后,鱼类的构成就发生了明显变化。“渔民们说,过去是青、鲤、鲩(草),现在是鲫、鲤、古(黄颡鱼)、才(乌鳢)。”洪湖水产收购站的数字也证明了这种说法:“1957年洪湖水产站收购鲜鱼620万斤,其中,青、鲤、草、鳊、鳜占50%,鲫和乌鳢占25%;建闸后,特别是干旱的1972年,收购鲜鱼只有420万斤,其中,鲫鱼占35%,黄颡鱼占30%,乌鳢占20%,其他占15%。”

你所不知道的长江鱼类12( 团头鲂 地方名:武昌鱼 仅分布在长江中下游附属湖泊,如湖北省梁子湖、东湖、花马湖及江西的鄱阳湖等大中型湖泊。适应于湖泊静水水体,在底质为淤泥、生长沉水植物的散水区的中下层生长,在有水流的场所产卵,冬季在深水处的泥坑中越冬。肉质细嫩,鲜美。1964年,湖北水生所池养团头鲂人工繁殖获得成功,可被移植到各地天然水域中饲养。 )

长江的鱼苗资源曾经非常丰富,上游四川境内,多年来都在干流及沱江、岷江等支流捕捞鲤鱼苗作为养殖用的苗种;长江中下游盛产的青、草、鲢、鳙鱼苗,是供应全国各地家鱼苗种的主要基地。“1965年以前,平均年产达180亿尾,占全国四大家鱼苗总产量的70%到80%,即使是家鱼人工繁殖在全国各地普遍推广后的1965年,长江鱼苗产量仍保持在年产70亿尾的水平上。”长江河口和下游珍贵的鳗苗产量也异常丰富。草、青、鲢、鳙的产卵场,宜昌以上(包括宜昌产卵场)产卵规模约占33%,宜昌以下至黄石道士袱的产卵规模约占67%。葛洲坝和三峡大坝的陆续建成,对于四大家鱼产卵场的改变不言而喻。除了洄游通道,水温的变化,同样会破化家鱼的产卵场。机组为了保证常年发电,进水管都开口于水位线下20至30米的深水层,此水层的温度较低,常年保持在10摄氏度左右,因此机组排出的水温也在低温状态。在宜昌以下,由于机组排出的低温水的影响,荆江河曲产卵场也会被破坏。家鱼因为分布广泛,还可以形成新的产卵场,最令人惋惜的还是中华鲟,已经从大型经济鱼类,迅速变成濒危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坝闸对鱼类的影响,还可以通过过鱼通道来改善。等到工业化大规模的开始,水域的污染,对于长江鱼类来说,是更不可逆的摧毁。40年过去,我们看到的是越来越触目惊心的数字,白暨豚已经消失了,江豚在濒危。每年禁渔期放养的鱼苗,并不足以维系长江里脆弱的鱼类生态。

你所不知道的长江鱼类13( 胭脂鱼科 胭脂鱼 地方名:黄排,红鱼,木叶盘 我国的胭脂鱼科仅有此一属一种,过去文献中的记载相当混乱,只是根据大小不同的标本另立新种。长江上、中、下游皆有,但以上游数量最多。下游及其附属大型湖泊也有,但数量稀少。栖息于江河的中下层。幼鱼行动缓慢,成鱼行动矫健。每年2月中旬(雨水节气前后),性腺成熟的亲鱼都要上溯到长江上游的金沙江、岷江、嘉陵江等急流中繁殖,等到秋季退水,又回到长江干流越冬。生长较快,长江中捕捞的最大个体可达30公斤。曾经是长江上游的重要经济鱼类,个体大,四川渔民有“千斤腊子万斤象,黄排大得不像样”的谚语,腊子是中华鲟的地方名。根据宜宾渔业社的统计,1958年,岷江的渔获物中,胭脂鱼占总产量的13%。 )

你所不知道的长江鱼类14( 银鱼科 银鱼 地方名:面条鱼,面鱼 主要在长江口咸淡水区域。生长在海中,产卵在淡水中,洄游性鱼类,在水上层活动,3月中旬开始向长江口游动,亲鱼产卵后死亡。受精卵随水流到海中发育生长。第二年又来到河口产卵,形成一年一度的鱼汛。江阴以下各地渔民都在鱼汛时期集中捕捞银鱼,崇明县产量较大,1955年为243.9吨,1956年为160吨,1957年为78吨,1958年为194吨。 )

你所不知道的长江鱼类15( 鳙鱼 地方名:胖头,花鲢,黑鲢 广泛分布于中下游及通江湖泊,在上游干流也可捕获,但数量稀少。生活在水体中上层,性情温驯,行动迟缓,易于捕捞。产漂流性卵。产卵场主要分布在宜昌到道士袱江段。以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为食,产量比鲢鱼少。 )

你所不知道的长江鱼类16( 鲱科 长颌鲚 地方名:刀鱼,毛花鱼,野毛鱼, 梅鲚 分布于长江到洞庭湖口,洄游性鱼类。每年2、3月份亲鱼由海入江,大量到来还是4月间,5月上中旬为最盛。溯江而上进行繁殖。在溯游的过程中,性腺才发育成熟。最远可达洞庭湖。在城陵矶以上干流就很少见了。当年的幼鱼顺流而下,聚集在长江口开港一带,肥育生长到第二年再回海中生活。 富含脂肪,肉质细嫩鲜美。鱼汛明显,是长江下游的一种主要经济鱼类,产量相当可观。江阴一个渔业社,1953到1958年,此鱼年产量为8万~18万公斤。 )

你所不知道的长江鱼类17( 长吻鮠 地方名:鮠鱼,肥沱,江团,回鱼,肥鱼 分布于长江干流支流,生活于江河的底层,觅食时在水体中上层活动,在江河中产卵,冬季多在干流深水处或水下乱石的夹缝中越冬。产卵期在4月下旬到6月,产卵场较集中在荆江河曲以及上游沱江等。肉食性鱼类。根据1963年3~5月湖口地区渔获物统计,在长江捕获的最大个体可达10公斤。在长江中下游的产量显著高于上游地区,根据1963年湖口地区的统计,占渔获物总量的1.4%,一般捕捞大小为2~3公斤。肉嫩味美,无细刺,是淡水食用鱼中的上品。 )

你所不知道的长江鱼类18( 鲢鱼 广泛分布,生活在水的上层。在鄱阳湖出口处的湖口地区,渔业产量中占到5% ~ 10%。长江的鲢鱼苗,曾经占到全国70%以上。1958 年,池养鲢鱼 人工繁殖获得成功。 ) 鱼类洄游鱼类知道长江河口渔业湖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