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车载交互:日产的“80后”实验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尚进)
( 4月20日,日产汽车公司执行副总裁安迪·帕尔默在上海车展上介绍Friend-ME概念车 )
46%的车主有兴趣利用车载系统访问移动互联网应用,33%的车主对驾驶无人汽车很有兴趣,在Gartner公司针对美国汽车消费群体的一项调查中,越来越多的人乐于尝试在汽车上使用更多的信息技术。事实上,移动互联网巨头们始终在惦记与汽车产业合作,苹果在2012年开发者大会上公布iOS6时,就强调了苹果在未来12个月内将完成Siri的Eyes Free驾驶集成工作,届时将有全球9家汽车制造商整合Siri,从而能够让驾驶者在专注驾驶的同时通过语音方式进行手机导航,改变目前依靠手指操作导航之潜在的注意力安全隐患。
正是基于对汽车交互信息需求的潜在兴趣,让日产汽车有理由在上海车展上大胆尝试,拿出了汽车交互上颇具探索性质的Friend-ME概念车。日产概念实验的焦点在于Friend-ME所呈现的是一个私密却又互联的空间,车内的四位乘员能够实现同步信息共享。Friend-ME的开发不仅由日产全球设计中心推动,日产中国设计中心的多位设计师也参与其中,按照日产汽车产品战略规划部总经理弗朗西斯·班卡(Francois Bancon)的说法:“在未来的数十年里,1980年后出生的一代,他们的品味将重塑世界汽车的流行趋势。我们倾听他们的想法,尊重他们的喜好,并热衷于让他们的梦想变得唾手可得。中国的‘80后’大约有2.4亿人,他们将逐渐成为世界最大的消费群体,Friend-ME恰恰就是为‘80后’量身打造的。”尽管上海车展上展示的Friend-ME还有不少理想主义色彩,但汽车上的信息交互需求,确实正在成为新潮流。福特汽车采用的SYNC AppLink平台,全球已经支持包括新浪微博在内的20多款移动应用,并且在中国与百度正进行第三方开发者生态上的深度合作。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日产汽车公司执行副总裁安迪·帕尔默(Andy Palmer)。
三联生活周刊:Friend-ME概念车无疑在强调四个座位乘客的信息平台,非常超前意识的汽车载体信息实验,日产希望通过Friend-ME探索什么?
安迪·帕尔默:“四座同芯”,这是我们为Friend-ME概念车设置的概念说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所有的车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互联。大数据时代中也包含着移动交通过程中的数据,所有车主都能享受到互联带来的优势,这将是非常吸引人的,所以我们相信这将会是一个大趋势。日产一直都渴望成为汽车创新的领导者,在纯电动汽车方面我们全球领先地开发出了聆风电动车,在汽车信息交互上我们也希望能够先人一步。
三联生活周刊:现在的汽车交互平台,福特和丰田采用微软平台,更多车厂采用Android系统,这些技术无疑都是基于开放生态的技术理念,很多汽车品牌并不打算采取兼容策略发展车载移动信息技术,日产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安迪·帕尔默:我相信社交媒体并不是只有一种解决方案,我们希望看到汽车移动互联信息需求使用多种技术。不论是Android系统、苹果或者黑莓的平台,我们都希望能够实现兼容。除了Friend-ME颇具概念尝试性质的车内乘客间信息分享体系,在这次上海车展上首次亮相的英菲尼迪Q50,采用了英特尔技术的车载交互解决方案,英特尔芯片性能是无需置疑的,可以为Q50提供非常流畅的信息交互操作体验。所以,我们日产认为,选择好一个技术平台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先从芯片上选择,再在这个平台上搭配针对不同功能的特色应用,完善社交媒体和汽车交互,为用户准备足够丰富的交互选择余地。
三联生活周刊:那是否意味着日产汽车会采用苹果或微软的应用市场思路,汽车作为应用平台实现自主下载呢?
安迪·帕尔默:我们有两种不同的应用,首先是汽车内嵌式应用,比如导航地图,这些地图是汽车开发中的一部分,从工厂生产时就被作为汽车自身功能的一部分装配进去了。第二部分是外部下载的应用,也就是从互联网上的日产网站,或者苹果应用商店,甚至Facebook上也可以下载,这些外部下载的相关应用只要兼容,那就可以在日产车载系统上进行操作。我们在思考的问题是产品周期,社交媒体和移动互联网交互应用的更新速度非常快,4年前的车辆也许就适应不了现在的交互需求了。这个问题是每个汽车制造商都需要思考的,有些让我们陷入到了两难的境地,下一步我们要不遗余力地解决这个问题。 移动互联网车载交互日产汽车实验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