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派纷争:伊拉克政治重建进程的绊脚石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邹珊)

教派纷争:伊拉克政治重建进程的绊脚石0( 4月23日,伊拉克巴格达省级议会选举后,高等选举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在计票 )

4月20日,伊拉克举行了美军撤离后的首次全国性大规模议会选举。根据25日揭晓的初步结果,在12个参选的省份中,总理马利基领导的竞选联盟在包括首都巴格达在内的8个省份取得了胜利。

此次选举被视为明年全国选举前衡量各党派影响力的关键指标,但却未能得到伊拉克民众的热情回应。伊拉克高等选举委员会4月20日宣布,大选的综合投票率约为51%。投票前,一些伊拉克民众在接受街头采访时将选举形容为“作秀”,并怀疑国家政权正向旧日的独裁统治倒退。“由于日常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电力供应、干净水源、失业率等),伊拉克民众对于民主的向往有所幻灭。”美国莱特州立大学政治学教授安德森(Liam Anderson)告诉本刊,“在他们眼中,政府官员高度腐败,无力且无意为老百姓着想。而大选所指向的,似乎只是一个由美国强加而来的政治系统。”“石油销量使伊拉克经济看起来还算兴旺,但民众依然在谴责政府的腐败和无能,因为他们的生活质量并未因此得到改善。这个国家丰富的能源储备和衰弱的政治体系形成了鲜明对比。”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高级研究员欧苏利文(Meghan L. O'Sullivan)告诉本刊。

选举结果显示,在逊尼派穆斯林占多数的萨拉赫丁省,省长阿卜杜拉领导的逊尼派阵营“伊拉克人联盟”取得胜利;在逊尼派和什叶派混居的迪亚拉省,逊尼派阵营“迪亚拉伊拉克人联盟”得票最多,什叶派阵营“迪亚拉民族联盟”排名第二。这体现了这场选战的另一特点,即选民大体上仍是以宗教和民族背景为基础进行投票,而非以国家整体为出发点。

如今,分裂的教派,以及它们彼此间的矛盾仍是伊拉克国内安全局势和政局稳定的最大威胁,这一点在选举前后表现得格外突出。此前,因为逊尼派出身的财政部长伊萨维的保镖在去年底遭逮捕,逊尼派民众不断发起示威活动,抗议什叶派主导的政府压制逊尼派族群,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逊尼派官员辞职事件和报复性暴力袭击,造成大批人员伤亡。选举前,14名候选人被杀,其他部分候选人因恐惧而退出了选举。选举结果揭晓当日,又发生多起暴力冲突和袭击事件。因安全局势恶化,逊尼派穆斯林占多数的安巴尔省和尼尼微省的选举甚至推迟到7月举行。“选前暴力出现的原因有多种,伊拉克的情况则属于干扰选举,企图改变选举结果。”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政治学教授布兰卡蒂(Dawn Brancati)告诉本刊。

“伊拉克的政治系统仍然处于机能失调的状态,无法正常发挥作用。”安德森告诉本刊,“宪法尚未完成(没有最高法院,也没有上议院,国家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管辖权不明),国内各类派别各自为政,相互阻碍。美军撤离后,伊拉克的政治发展轨迹其实处于下滑趋势。”欧苏利文也说:“伊拉克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已有所发展,但国内不同力量间的协调却没有长进,它们在国家前途问题上不能达成共识,所以,伊拉克尚不具备安定的牢固基础。”

冲突甚至并非只存在于不同的教派之间,什叶派政党三大阵营——“法治国家联盟”、“自由者联盟”和“公民联盟”在选举中的竞争也很激烈。“什叶派内部也不平静。”欧苏利文说,“萨德尔指责马利基正将选举变为他在街头抗议者中寻找自己支持者的闹剧,他们试图组成反对党联盟,以吸引到足够的选票来推翻现总理,这已是一年中的第二次了。”安德森进而说,由于教派纷争严重,不同派别组织分别拥护不同的治国策略,这些组织还以各自的利益为准,在国外建立不同的外交联系。这样做的结果是,伊拉克现在甚至拿不出一套整体外交方案。

同时,从邻国叙利亚不时越境来的极端分子也使伊拉克的国内矛盾面临复杂化的危险。“许多伊拉克什叶派成员担心叙利亚危机将使该国的极端逊尼派组织的注意力转向伊拉克,并使巴格达的暴力挑战再升一级。马利基也担心,叙利亚局势一旦崩溃,会使该地区的库尔德力量变得更为混乱。”欧苏利文说。 政治中东局势纷争教派绊脚石重建巴格达逊尼派伊拉克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