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怒辣笔管面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制作怒辣笔管面的必要食材红辣椒 )
卖意面的餐馆,如果是门口摆着写了菜单的黑板,上面有些菜品可能会变,会被擦掉或者换上别的,但怒辣笔管面总会一直保留着。它又是高水平的厨师瞧不上的一种食物:面用的是工业化生产、包装好的干面,做的时候用不上厨师揉面的手艺;酱汁也很简单,只用到番茄。它的地位之所以如此稳固,大概主要就是因为它味道浓烈,做起来又非常便捷。
美国厨神马利欧曾经说:“激情和食欲是结合在一起的,用牛油炒新鲜意大利面的香味闻起来就像一个情欲被挑起来的女人,马郁兰香草有女性躯体那种油油的香气,是最性感的香草。刚做好的肉酱充满情色意味,那肉酱在炉火上炖煮时,整间屋子飘香,让人食欲越来越炽烈,一直要等到吃到肉酱,胃口才会满足。肉酱令人欲火上升,在吃到口以前,只能怀着满腔欲火,走来走去,四处打转。”
怒辣笔管面用的是橄榄油,里面没有牛油;放的不是马郁兰香草,而是罗勒;用的也不是肉酱,而是番茄汁。它之所以诱人,就在于笔管能够蘸汁。大部分意大利面食的重点在面食本身,而非酱汁,酱汁仅仅是作料罢了。有的意面,重点既不单单在面,也不单单在酱汁,而在于两者的互动。这类面首推小耳朵面,人们爱吃小耳朵面,是因为那耳朵不但可以盛住一小盅酱汁,而且底下的沟纹也巧妙地留住了更多的酱汁。其次就是带沟纹的笔管面了。
笔管面面身呈中空的圆筒状,长度大约是宽度的五倍,两端都是斜切口,有如鹅毛笔的笔尖,它因此得名笔管面。面管的表面有的平滑,有的带沟纹,带沟纹的可以盛住更多酱汁。两端的斜切口会吸附酱汁,就像鹅毛笔笔尖蘸吸墨水一样。斜切的开口口径较大,酱汁很容易跑进去,再加上面管笔直,酱汁可以畅通无阻地流入面管,简直像用勺子直接灌进去一般。
怒辣笔管面因为它的辣而很有古罗马风格。《私人生活史:古代人的私生活》中说:“罗马的烹调给我们的印象是一个东方风格与中世纪风格的混合,食物很辣并有多种调味汁。肉除了炖或烧烤外,更多的是煮,以便除去肉中的血。”但它其实源自阿拉伯人。《纽约客》记者比利·福尔德在《热火》一书中说,公元800年左右,西西里岛就有干面了,干面是阿拉伯商人引进的,摩尔人对西西里的征服把干面从西西里传至萨丁尼亚和那不勒斯,并经由热那亚转运到欧洲各大港口。美国总统杰斐逊在法国吃到意大利面,一吃钟情,运送大批回美,首开将意大利面传入美国之先河。26年后,他每年订购近23公斤干面,足够他吃上250顿意大利面。1817年他的订货量加倍,另外还替孙子订了近23公斤,接下来一年,订货量又加倍。他吃面上瘾,跟我们很多人一样,吃再多都觉得意犹未尽。
( 怒辣笔管面
Penne all' arrabbiata
“怒辣”这个译名来自这道面食鲜艳的色泽和浓厚的辣椒香味。意大利人认为这是一道很具有阿拉伯风格的面食,因为里面放了许多辣椒和大蒜。
Da Enzo Al 29
地址:Via dei Vascellari 29, 00153 Rome, Italy
电话:+39065812260
)
自古希腊、罗马时代以来,千层面皮的材料就包含了面粉和水,不断对它加以揉搓,把小麦的蛋白质延展开来,与水分子结合,以制造一种极富弹性的化合物质。但上千年来,意大利面是奢侈品,只能在蔬菜汤里吃到。在南部的巴西利卡塔地区,一年只能吃到一两回:复活节、圣诞节和狂欢节的时候。有钱人才能吃上面粉。穷人只能在画上看到面粉,或者从磨房的地上捡一些回家加工。
44岁的食谱作者格雷丝·帕里斯(Grace Parisi)给《食与酒》杂志撰写“快速”栏目,还参加过波士顿马拉松赛,她的成绩是3小时49分35秒。她写的食谱都是30分钟之内可以做出来的食物,怒辣笔管面更是5分钟左右就能完成:用橄榄油把蒜片煎上一会儿,等蒜片熟了,放入辣椒末,紧接着下番茄泥,把汁煮沸,然后把面放进去一起煮。
格雷丝认为,怒辣笔管面很适合在跑步前吃,番茄里的番茄红素是一种抗氧化剂,能够抗癌。她说:“跑步的人很在意食物是否健康,会不会影响自己在比赛中的表现,而忘记了美美地吃上一餐能够让自己振奋起来。”17世纪豪门主厨拉蒂尼写的《现代主厨》中有一个食谱,标题是《如何精致制作通心粉、千层面和面疙瘩》。书中破天荒地收录了历来第一则西红柿酱汁食谱。意大利人在那之前,并不吃西红柿,此食谱用了6颗西红柿,把西红柿炙烤到外皮焦黑后(这样能带出果肉里的甜味),剥皮,加上红洋葱、红辣椒和红酒醋。这则食谱说服了心存疑虑的意大利半岛居民,让他们相信,这看来可疑的美洲果实可以当蔬菜食用,而且吃不死人。另外,面中的红辣椒末能防止血栓、减轻炎症、抗氧化。此外,辣椒末还有助于减肥,它的辣味使得你不会过多食用,还能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文 / 薛之夏) 笔管怒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