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巴马:最好的尚未来临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11月9日,奥巴马在白宫就经济和财政问题发表连任后首次演说 )
11月6日,耗时一年有余的2012美国总统大选终于落下了帷幕,奥巴马击败了对手罗姆尼成功实现连任。
奥巴马将选战形容为“激烈的战斗”。选前不久,美联社与捷孚凯公司及盖洛普的民调都显示选民更倾向于罗姆尼,11月6日的投票过程中他也曾一度领先。截至目前,虽然奥巴马的选举人票数优势突出,但两人的民选得票率只相差2.4%,明显低于2008年的7.2%。“美国独特的选举人制度和‘赢者通吃’制度放大了获胜者的成绩,二人间的真实差距其实没那么大。”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主任林宏宇告诉本刊,“这次选举体现出奥巴马人气在下降。2008年他的一句‘改变’曾让美国人热血沸腾,但‘改变’现状不尽如人意,不少选民对其政府表示失望。”“奥巴马赢在摇摆州而不是选民得票率上。”美国西北大学教授威廉姆·克罗提(William Crotty)告诉本刊。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保罗·贝克(Paul A. Beck)则说:“奥巴马是险胜,他获得了少数族裔和女性选民的倾力支持,而少数族裔选民数量在选民构成中正呈上升趋势,女性选民也多于男性。若只有白人或男性参投,罗姆尼的结果会好得多。”
选民对奥巴马经济管理政策的低认可度是其连任的最大障碍。美国近期经济形势严峻:2012第三季度经济增长率为-2%,失业率自“大萧条”后首次高达7.9%,还有在“欧债危机”和世界贸易冲击下的“财政悬崖”威胁,就连大选本身还花费了26亿美元。早前民调显示约60%的选民表示“最关注经济”,两位选候选人也称这是一场“经济先行”的选战。“糟糕的经济,尤其是高失业率,是‘美国总统杀手’。”美国西北大学教授罗伯特·吉尔伯特(Robert E. Gilbert)告诉本刊,“虽然民众明白经济主要坏在小布什手上,但奥巴马没能有效改善状况还是让大家失望了。”克罗提说:“2008年美国经济崩盘使民众对在任政权不满,奥巴马直接获益。现在他是在任者,乏力的经济增长、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和预算赤字都该由他负责了。”“2008年的政治危机可视为上世纪70年代末‘小政府大市场’、‘自由放任’保守思潮的暂时终结,‘大政府、多管控’为标志的思潮再次复兴。”林宏宇说,“‘顺思潮者得天下’,以此为理念的民主党人奥巴马得以入主白宫。这次他的位置由挑战者变成了守成者,主要任务变成了继续主张和坚持第一个任期的任务,这一变化使其在竞选过程中压力倍增。”
选举结束后,与四年前对第一位黑人总统的热烈祝贺和对美国前景的热烈展望不同,CNN、BBC、《洛杉矶时报》等主流媒体纷纷发表《奥巴马没时间庆祝》、《总统面临的五项挑战》等社论文章,折射出了美国内忧外患交困的现状。眼下,内政上除了经济不景气外,民主、共和两党分别保住了在参议院和众议院的多数席位,其对峙格局将继续削弱美国的内政行动能力。在外交上,美国则面临着伊朗核问题的第四轮谈判、叙利亚危机、阿以冲突以及墨西哥贩毒团伙的边境威胁等一系列问题,棘手程度难分伯仲。
“大选没能改变美国政治结构,党派分裂一如既往。两个党派在竞选中都没能提出具体的经济复苏方案,所以,税率改革、移民、人口老龄化、经济体制和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都积压到了大选之后。”克罗提告诉本刊。
但美国近几周传来了好消息:就业率有所增长,GDP逐渐上升,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恢复迹象,消费者信任度也在提高。正如奥巴马5月份在俄亥俄州立大学的首场竞选会上所说:美国从深度衰退中的复苏虽然艰难,但“我们不是在开倒车,我们正在向前走”。胜选夜他也在演讲中深情许诺:最好的尚未来临。林宏宇说:“尽管这次竞选过程体现出美国人对他第一任期的执政成效并不太满意,但选举结果证明,美国选民还是认为其执政思路比罗姆尼更加可信。另外,虽然美国经济在全球经济萧条的大背景下困难重重,但与欧洲、日本相比,美国经济仍有亮点。
(实习生潘峰对本文亦有贡献)(文 / 邹珊) 尚未来临奥巴马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