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装费的苦恼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艾小洋)
几个月前,我为父母在杭州城北新租了一个老人居住较多又比较安静的小区房,小区对外叫新颜苑社区,对内又叫重工宿舍和杭钢宿舍。杭州老国营企业重工机械厂和钢铁厂的众多退休老工人在这里养老,老人多,小区就显得很热闹,也便于他们交流。可遗憾的是,这个小区没有统一装管道天燃气,仍然使用罐装液化气。正好,我赶上了杭州市政府7月1日起实行燃气“新政”,他们决定在全市范围内不再对新装管道天燃气用户收取每户1500元的初装费。有这样的好消息,我就计划8月份申请开户。
联系到房东,又联系到燃气公司,却发现杭州这个“新政”并不管用,并不是对所有小区一视同仁的一个政策,而是对小区加以区别限制。比如新颜苑这个老小区,当年建设时所在企业没有向国家拿出一笔燃气管道改造的基建费用,所以“谁用气,谁负担”,燃气公司仍然对新开用户收取不菲的初装费,不过不是每户1500元,而是7月1日起降低了500元,即每户要收取1000元的初装费,另外加上开户费200元。嫌贵的就不要装,只能用煤气罐。我就想,既然这个“新政”是打了折扣的,那么,当初期盼这个“新政”的实施就有了“自作多情”的成分。本来,这类基础设施的初装费就应该政府出资,就像政府出资建设的城市内公路不能收费一样,如果政府把初装费分摊到了个人头上,那么就等于个人也有了股份,可每年没见我们的股东有分红?
细想起来,政府对个人收取高额初装费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做法了,比如有线电视初装费、电信初装费等等。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北京市的住宅电话初装费,一度高达每户5000元,甚至装电话还要托关系开后门。记得当年我住在城西宣武区马连道红莲小区,在1997年左右申请安装了一部,当时是以小区集体安装的名义申请的,享受批发价待遇,优惠到每户初装费是2800元,当时这还算便宜的,因为那时的移动电话入网费,每部手机高达5000元。当时,之所以有初装费或入网费,是因为国家没有这么多钱,所以需要个人交“份子钱”。现在国家有钱了,政府做的“好事”越来越多了,电话初装费和手机的入网费全部取消了,春节等节假日的高速公路过路费也免了,但是,杭州燃气公司如今在“新政”后还继续留一个尾巴,在一些小区收取初装费,似乎有种时光倒流的感觉。人分三六九等,小区也分三六九等,“新政”面前,人人平等,这依然是一个奢望。 苦恼初装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