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脚下的航空母舰

作者:宋晓军

(文 / 宋晓军)

黄山脚下的航空母舰0( 5月7日,“瓦良格号”准备第6次出海试航 )

7月初,在南海波涛汹涌、国内媒体对军事新闻“暴饮暴食”的档口,我受邀来到徽州古城黄山市,给来自全国省、地广播媒体的几十位骨干讲如何进行军事报道。正如我预料的一样,一年来的新闻环境,让这些学员甚至组织者对中国航母、南海问题表现出了一种急切的心态。我认为,这种只关心结果不关心过程、只等待突变不注意渐变的心态,不应该是新闻记者的心态,因此我在讲课中换了一个角度去谈中国的航母。

晚上从机场到市区宾馆的路上,一位当地媒体的朋友就与我谈起了是该叫徽州市还是黄山市的问题,并说“黄山”可能不如“徽州”显得有“文化纵深”。我当时就想到看过安徽要争当“工业强省”的有关新闻。到了宾馆上网一查,发现1988年成立、辖三区四县的黄山市近150万人口中,有近80%的人口是农业人口。为了保护生态,市里不准发展高污染和高耗能的产业。但在“十一五”期间(2005~2010),市的年均经济增长还是达到了11.8%。值得注意的是,在“十一五”的5年间,黄山市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05年的16.3∶35.6∶48.1调整为2010年的12.7∶44.1∶43.2。这表明,年均11.8%的经济增长还是少不了工业的拉动。当然,第二天了解到市中心屯溪区的房价后,用脚都能想到很多拉动是靠房地产。那么黄山市怎样改变目前财政支出1/3仍由省里和中央转移支付来解决的现状呢?在市发改委公布的“十二五”纲要中,表示要打造4个百亿的产业集群,其中的机械电子产业集群和新型精细化工产业集群,要成为全国知名的汽车电子电器基地和全国最大的功能性环氧树脂生产基地。虽然这是市里为与省里制造业配套打造的“低污染、低耗能”产业,但不夸张地说,这些与中国未来的航空母舰编队都不无关系。

再看7月初的中国,由于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连续下跌,很多为大型制造业配套的中小企业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危险。安徽省这些年由于沾了产业向中部转移的光(有些当地干部也笑称“咱北京有人”),加之相邻的浙江省的技术和资金的进入,情况还算是好的。即便这样,我在飞机上还是碰到了一位来自北京某金融租赁公司的小伙儿,去为在六安市开办一家铝厚板加工厂的浙商提供购买大型加工设备信贷。其实现在全国很多中小工业企业从银行拿到抵押贷款的数量非常有限,但进原料要马上付款,而产出的工业品回款又慢,银行那点儿抵押贷款只能作为流动资金,而购买新接订单的所需设备的资金缺口,只能找各种金融租赁公司和地下钱庄去堵。

接着再说航母。简单说,航空母舰就是一个由百万级零部件组成的机电平台,它的采购很可能是覆盖全国的。比如当下美国的航空母舰,采购范围覆盖了全国45个州的1.6万家企业。就在我到黄山市的当天,还有美国议员通过媒体呼吁国会“超级委员会”取消2013年1月2日开始强制实施的10年内削减1.2万亿美元财政的措施,他们声称该措施一旦实行,必然会使军工企业和配套的民用企业有100万~200万人失去工作。在这其中,当然不乏为美国航母编队配套的二、三级民用企业里的科技人员和工人。说到这儿,各位关心中国航母的媒体人应该了解,中国的航母很可能就与各位所在地区的企业有关。那怎样才能让那些真正推动产业升级并吸纳更多高素质工业人口的优质配套企业得到资金,并在将来能顺便接到中国航母编队的零部件订单为当地政府创造更稳定的税收呢?当然,这就需要各位媒体人在当地监督银行不要与地下钱庄“搞串通”,以及尽量督促政府不要让银行贷款流入房地产投机领域了。

离开黄山市前,我在宾馆附近看到一所私立学校打出的横幅上写着:本校应届报考111人,90人达本科线,本科达线率81%。在这所学校的边上,公共汽车巨幅广告牌上写着:《宏村·阿菊》——首台大型实景文化演出隆重奉献——古徽州,美妇人,风花雪月;春采茶,夜教子,岁月如歌——国际团队倾力打造——普通票180元/贵宾席280元/VIP包厢680元。看到这两个图景,我想到了一个问题:若是黄山市“十二五”纲要中要打造的两个百亿的产业集群中的机械电子产业集群和新型精细化工产业集群成功了,那些从黄山市走出去的“90后”、“00后”学子们,会不会回来为中国的航母编队设计生产零部件呢? 航母黄山航空母舰山脚下

下一篇: 费丽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