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空间站的命运
作者:曹玲( 6月5日,俄罗斯“联盟TMA-02M”载人飞船被运至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发射场,搭载3名宇航员于8日发射升空 )
今年8月24日,从哈萨克斯坦境内拜科努尔发射场升空的“进步M-12M”货运飞船掉了下来。自1972年至今,“进步号”已经成功进行了130多次发射,之前无一失败。此次不幸的是,搭载它的“联盟-U”运载火箭在升空325秒后,火箭第三级的动力设备发生故障,飞船碎片散落在接近蒙古边境的不毛之地。
这样一来,彻底打乱了国际空间站的既定计划。国际空间站现有6名宇航员,其中3名来自俄罗斯,2名来自美国,1名来自日本;其中3人原定于一周后返回地球,余下3人按计划应等待下一组宇航员到来。
自今年7月美国航天飞机退役以来,全世界出入国际空间站只能依靠俄罗斯的“联盟号”载人飞船和“进步号”货运飞船。“联盟号”每次可以运输3名宇航员,“进步号”则主要负责空间站的物资补给,以及各种生活垃圾的回运。俄罗斯官方宣布,事故是因为火箭引擎的气体发生器故障。原定于9月22日升空的“联盟号”飞船任务也被推迟到11月初,这是因为运送宇航员升空使用的运载火箭与此次事故中的火箭属于同一类型。为此,有美国专家评论道:“如果这次载人,即便是发射失败他们也可能会被及时弹出,但这依然不能保证未来飞行的安全。”
这下美国人傻眼了,批评美国太空政策的声音接踵而至。今年4月,奥巴马政府宣布了新的航天计划,提出砍掉由前任总统布什推出的旨在重返月球的“星座计划”,将深空探测推进到新的领域:载人飞往小行星,继而登陆火星。奥巴马认为,美国航天的未来不在低地轨道,必须走向更远的地方,他期待到2025年美国能对太阳系进行深入探索;到本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具有运送宇航员平安往返火星轨道的能力。于是,作为近地载人飞行器被研发的航天飞机必将出局。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甚至有意租用私人飞船将宇航员送入国际空间站,开展更为“尖端”的外太空探索活动。
这样一来,在航天飞机退役后、私人飞船出现前的几年内,美国只能通过俄罗斯飞船运送宇航员。其他飞船,比如欧洲的ATV和日本的HTV都只是货运飞船,而且没有重返地球的运输能力。美国人批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把所有的赌注都押在“联盟号”飞船上。美国华裔航天员焦立中(Leroy Chiao)曾4次在空间站上工作,最后一次停留了193天。他在接受采访中告诉本刊记者:“将全部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有风险的,现在问题已经出现了。调查出发射风险问题的所在并且修复到位,解决运载火箭存在的安全隐患需要花一段时间。11月很快就要到了,很有可能把宇航员都撤回,到时失去空间站的可能就更大了。”
( 美国华裔航天员焦立中 )
他的担心不无道理。目前国际空间站上的物资还可维持6名宇航员5个月左右的生活,但假如未来几个月内国际空间站得不到补给,航天员将被迫节衣缩食,甚至全部撤回地面。
自俄罗斯航天署8月29日宣布推迟“联盟号”飞船的发射时间之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就开始制定撤退计划。如果“联盟号”无法于11月初按时发射,他们将于11月中旬将6名宇航员全部撤离。“宇航员返回需要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指挥控制中心的指令。俄罗斯是一个主要合作伙伴,但是如果宇航员需要下来,最终需要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指令。但是大多数类似的决定情况都很明显,大家意见一致。”焦立中告诉本刊记者。
他说6名宇航员目前没有危险,因为有两艘“联盟号”宇宙飞船对接在空间站上,每一艘飞船能运送3名宇航员。如果情况不妙,6名宇航员均能安全返回地球。安全守则规定,这些飞船不能暴露在宇宙空间中超过200天,因为电池会流失能量,推进器燃油会腐蚀橡胶密封。其中一艘将在9月到期,另外一艘将在12月初达到最终撤离时间。“太空中很少有事情能使人很快致死。致死原因有几个:一是火灾,二是泄压,三是某些有毒气体泄漏。应对任何一种情况的过程都很相似,先试图找到问题所在,然后隔离开,向救援舱后退,朝着逃逸舱方向。我们在地面上接受了很多次应急程序模拟培训,能够应对这些紧急情况。”焦立中说。
留守在空间站上的美国宇航员麦克·福萨姆(Mike Fossum)对美国媒体表示,他们有可能让国际空间站在无人状态下运行,但希望这个状态不会持续太久。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休斯敦地面小组成员正在考虑为国际空间站配置上百件设备,以充分利用自动化技术,增加国际空间站在无人状态下维持运行的可能。这个小组还在着手决定在无人状态下开启哪些通风设施,留下哪些灯,保留哪些与实验相关的阀门、舱门和灯光。
不过,撤离国际空间站,即使只是暂时撤离,也只是最后走投无路时的无奈之举。这样一个足球场般的庞然大物,运行在我们头顶上397公里处,耗资1000亿美元,由以美国、俄罗斯为首,包括加拿大、日本、巴西和欧洲航天局在内的16个国家参与研制,仅生活空间加起来就相当于波音747飞机的1.5倍。国际空间站的设想是1983年由美国总统里根首先提出的,即在国际合作的基础上建造迄今为止最大的载人空间站。经过近十余年的探索和多次重新设计,直到苏联解体、俄罗斯加盟,国际空间站才于1993年完成设计开始实施,设计寿命为10~15年。自2000年以来,国际空间站一直有宇航员照管,从未中断过。
“如果全部撤离,最大的问题在于宇航员可能无法回到空间站上了——假如有一个概率很小但是很可能发生的问题,将会使空间站失去姿态控制。严重时,国际空间站上的蓄电池组将会耗光电能,逐渐失去动力,空间站开始缓慢下跌,最终失去控制。接下来发生什么你都将能看到,我们将失去整个空间站。它的轨道会逐渐衰减,它将重新进入地球大气层,破裂成大块大块,最后残留下来的会落到地面上构成危险。”焦立中对此有些担忧。
不过《美国国家地理》撰文称,尚可不必杞人忧天,空间站的坠落逃不出地面控制的手掌心。单就美国掌握的技术水平而言,已经有能力在低地球轨道上同时跟踪8000个篮球大小甚至更大的物体,其中多数是废弃的火箭和人造卫星,包括500多个航天器残骸。抓住一个空间站,并不会对美国航空航天局构成多大挑战。
国际空间站真可谓命运多舛。事实上,早在今年7月,俄罗斯太空官员就宣布,打算在2020年国际空间站的使用期限结束后,把它沉入大海。随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称,俄罗斯航天署所做结论并没有得到各方的赞同。为此,美国拿出很多支持的论调,意图证明国际空间站的使用寿命很有可能将超过2020年,俄罗斯方面所谓2020年坠落的判断并不符合现实情况。美国评论家认为,美国当前并不能完全放弃国际空间站,因为人们仍需要它来提升太空勘测能力;与此同时,欧洲航天局和另外一些参与国也在想方设法地继续让这个基站停留在太空中。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言人还暗示,其他多个国际空间站参与国的负责人已经就空间站的使用问题达成一致,目前各方正在努力确保其寿命能够延长到2028年以后。1998年,国际空间站第一个太空舱——“俄罗斯舱”升空,到2028年刚好是30年。接下来,俄罗斯官方说他们的意思被媒体曲解,他们并没有说2020年就会结束国际空间站的生命。
国际空间站未来的命运如何,目前很难下定论。对于很多人而言,那里是一个遥远的家。真正对它有感情的不是政客,而是诸多的宇航员、工程师和各种支持者及太空爱好者。美国宇航员皮尔斯·塞勒(Piers Sellers)曾说:“在寂静的夜晚出门,看看天上飞过的东西,你就会想,我的天啊,我曾经就在那里,我参与帮助组装空间站。当我们在休斯敦看到它的时候,我们就想念那些空间站里的宇航员,他们的睡袋,以及绕着地球飞行。这里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一分子。这是持续终生的成就感。”
“我们真的不愿放弃空间站,尽管有无数的人记住了它。”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空间站项目负责人科克·舍尔曼(Kirk Shireman)说,“地面工作人员将会如同现在一样继续监控和维护空间站。”■
(文 / 曹玲) 空间站国际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