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决战马桶圈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德国有对小夫妻阿花和阿牛,两人新婚燕尔如胶似漆。可是没多久就为了一点琐事闹翻了天。事情经过是这样的:阿牛每次用完抽水马桶都不把马桶圈放下,而阿花觉得每次都得自己把马桶圈放下来很麻烦,于是就要求对方养成用完放下的习惯,阿牛觉得小事一桩不值一提。结果为这事越闹越大,直至阿花投诉到了德国妇联。
放还是不放,这是个问题。一圈激起千层浪,这个争论很快从女权主义者蔓延到社会各阶层,引发了全民大讨论。经济学家们也不甘寂寞,加入了马桶圈大战。一向以严肃著称的德国《经济周刊》成为了核心战场。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经济学家杰伊·皮尔·乔伊在周刊上抛出了他的最新研究:“现状规则”(让马桶圈保持掀起状态)比“放下规则”(放下马桶圈)更有效率。原因就是马桶圈只有在有人需要它的时候才有必要掀起或放下,“现状规则”节省了放下马桶圈的时间。
为了证明自己的理论,乔伊为此还专门发表了重磅论文《掀起还是放下——一个男性关于马桶圈使用礼节的经济研究》,这位马桶经济学家还用他的神奇经济学方法证明,如果男人连续两次使用马桶,当他第二次如厕时马桶圈是掀起的,“现状规则”就节省了放下马桶坐垫的时间。他研究发现,即便妻子把马桶圈放下时所花的力气接近于丈夫所花的三倍,“保持现状”依然是更经济的做法。一句话,爷用完了,马桶圈该怎么地就怎么地。
可能乔伊在论文中使用太多的数学公式,引起了数学家们觉得受到了侮辱。一位叫查德·哈特的数学家发起了挑战。哈特通过他的万能马桶圈公式计算证明,从单身生活转为男女同居生活时,掀起或者放下马桶圈的成本会增加。但对于男性来说,他们有时也需要放下马桶圈,他们已经习惯忍受搬动它的麻烦,而女性独居时则不存在这个问题,因此女性更会在意这种变化。所以,“便后放下”才是正确选择。
严谨的德国工程师们也加入了战团,他们说产品在开发过程中,有一项工作是FMEA(故障模式与后果分析),就是产品发生故障的原因之一是修理工在更换零部件时的操作和安装错误。为了避免这些错误,设计师必须采取一些措施,尽管这些措施会提高一点产品成本。在“马桶圈问题”中,婚姻好比是产品,要让产品好,客户和伙伴都满意,生产方(丈夫)适当地提高一点成本(便后放下)是有必要的。
这场马桶圈大战最后在英国经济学家蒂姆·哈福德的总结陈辞中结束:……假设存在两类男人——细心周到的绅士和自私鬼,女人很难一眼分辨出这两类人。但是,只要把马桶圈放下去,男人就能很轻松地将自己归于绅士类型。■(文 / 岑嵘) 马桶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