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转移与美的全品类路线

作者:黄燕

制造转移与美的全品类路线0制造转移与美的全品类路线1家电重镇广东正悄然完成挺进中西部的产业梯度转移。4月7日,美的日用家电集团仅次于总部顺德的第二大生产基地在安徽芜湖落成,包括整体厨卫、精品电器和洗涤电器三大事业部的新基地投资超过20亿元,预计到2015年总产能将超过7000万台,产值200亿元。按照美的集团董事局主席何享健的说法,继美的合肥工业园之后,芜湖基地的落成将使安徽成为美的全盘布局中最具分量的一枚棋子。在此之前,海尔、格力已纷纷落子合肥、武汉以及重庆,海尔合肥基地更是以600万台年产能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体冰箱生产基地。美的集团副董事长、美的日电集团CEO黄健告诉本刊:“2011年第一季度美的集团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0%,预计全年销售收入将突破1500亿元,加快产业和区域布局已经成为我们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沿海地区用工荒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家电企业向中西部转移产能,但从根本上说,突破资源瓶颈才是家电业制造外移的主要原因。”

观察中国家电行业版图可以发现,除了青岛的海尔和海信之外,大部分企业集中在东南沿海,仅广东一个省就有格力、美的、TCL、创维、康佳、格兰仕等多家企业。集中效应明显,但由此带来的资源压力也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在企业高速增长、急于扩大规模的今天。4月15日,美的年产能4000万台的微波电器工业园在广东顺德建成,规模位居全球第一。但同时黄健也承认:“从劳动力资源、配套企业和仓储物流各方面来看,资源都已经成为制约美的下一步发展的瓶颈。”他告诉本刊:“美的选择芜湖的首要理由是区位优势,覆盖中国经济成长最快的江、浙、沪地区,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家电市场,芜湖基地的落成让我们完成了东部市场的重要战略布局。”就在芜湖基地落成的同一天,美的日电集团集中发布了2011年30个品类的500多款新品,在数量上居行业之首。除了一贯强势的厨卫电器之外,美的还出人意料地进入了按摩电器领域,产品线囊括了按摩椅、足浴器、按摩肩带和背垫。健康电器已经成为一线城市的消费热点,而国内品牌还少有在这一领域集中发力,对于擅长开疆辟土的美的来说,这意味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按照黄健的说法,作为中国最大的小家电制造企业,美的的目标不仅仅是全品类覆盖,更试图转型成为家居解决方案提供商。“中国家电企业必须向服务转型,美的未来会逐渐增加销售经营中的服务比重。”他向本刊透露,收购了贵雅照明之后的美的将会发展电力照明系统工程,以及包括开关插座在内的电工用品。“美的未来要大力发展的另一个产业是集成家装,以厨房和卫生间为例,美的将提供整体橱柜、嵌入式厨房电器和卫浴电器的全套解决方案。包括家庭供热系统,我们会把太阳能、燃气热水器、电热水器、地热等产品全部串联起来,实现多种能源集成的家居系统,这是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不过黄健也承认,目前美的转型面临的最大障碍来自房地产市场,一连串力度和密度前所未有的调控政策让中国楼市面临巨大压力,而整体家居的销售与房地产息息相关。他向本刊透露:“2011年第一季度厨卫电器全行业的销售额下滑了10%,一级市场压力确实很大。我们的对策是更多地在二级和三、四级市场发力,这块国家政策力度会小很多。2011年美的厨卫电器的目标销售额是45亿元。”

制造转移与美的全品类路线2三联生活周刊:不只是美的,格力等家电企业也都在将生产基地迁移到中部和西部,在你看来主要原因是什么?这种现象将对产业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

黄健:包括美的、格力等家电大户都在向中部和西部地区转移产能,由于东部沿海生活成本较高,对员工的吸引力确实在下降。美的一线员工的工资每年平均上涨25%,这方面压力会小一些,但配套企业的感受就非常明显。总的来看,家电产业的梯度转移与近来出现的沿海地区用工荒现象有一定关系,但根本原因还在于资源制约性。以日电集团为例,现在每年产能3亿台,仓储、物流、金融等各方面的资源都开始感到不够用,成本也在逐年上涨。我们的仓库成本过去两年里翻了一番,一到提货期整个北滘挤满了来美的的卡车,这种情况使得包括美的在内的家电企业近年来都在积极走出去、走上去。

三联生活周刊:目前中国小家电企业大多走专业化路线,特别是厨房电器和健康电器领域,美的为什么选择了全品类经营模式?

黄健:美的日电目前40个品类,其中10个品类已经做到了市场占有率第一,未来5年进入的新产品品类至少会达到60种。我们的定位不是简单的小家电制造公司,而是要为消费者提供家居生活的系统解决方案。美的将40个品类分为战略核心和战术辅助两大类,我们的重点在于规模超过50亿元、潜力巨大的行业,而且产品继续处于不断创新期,能够让美的甩开主要竞争对手。只有少部分品类能够进入核心,其他都属于战术辅助型,起到拾遗补缺、锦上添花的作用。

三联生活周刊:美的进入全新的按摩电器领域势必会引发新的市场竞争甚至洗牌,外界对于美的的“无所不能全”也有种种看法,你认为美的“全能”定位会给市场格局带来怎样的影响?

黄健:美的每进入一个新的市场的确会造成很大冲击,但我们自己的定位是能推动整个行业发展的、有创造力的竞争者,未来两年内美的还将推出主打创新产品的高端品牌。随着市场格局的稳定,业内对我们的敌意正在逐渐减少。以豆浆机为例,正是美的的进入完全改变了行业技术的发展方向,最终受益的是消费者和整个行业。我们的目标是成为让对手尊敬的企业,不靠价格战,不靠资本规模,而是凭借技术创新。对于美的来说,凡是存在技术创新的空间就意味着机会,在我看来,美的应当是商业价值的创造者而非破坏者。

三联生活周刊:从2010年持续至今的高通胀对制造业经营带来了严峻压力,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当以往应对涨价的办法越来越困难时,家电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应当来自哪里?

黄健:目前整个家电行业都面临原料和劳动力成本的大幅上涨,未来的下一步增长靠什么?必须从依靠大规模、低成本转向产品创新、提升效率。以芜湖工厂为例,生产工艺和技术都是最新的,精品电器产能达到每年3000万台,而用工人数减少了一半,这就是核心竞争力的体现。美的高速发展面临的挑战其实是管理上的,2010年我们在各事业部基础上成立了中国营销总部,现在产销衔接的反应速度实际上比以前放慢了,研产销的反馈周期在拉长,这对企业的经营是很大挑战。另一方面就是人才储备,如何吸引并留住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三联生活周刊: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家电制造国,但却只有极少数企业能真正走向海外市场。在国内陆续收购荣事达、小天鹅和贵雅照明之后,美的是否考虑用收购手段加速国际化?

黄健:并购无疑将成为美的下一步发展的主要手段,并购对象既包括国内也包括国际市场。在海外收购上我们首先看重的是品牌和渠道,因为美的不缺技术,我们唯一欠缺的是国际市场的运营经验。从全球范围来看,没有一家在大家电和小家电领域都取得广泛成功的企业,美的是一个特例。美的出口小家电占到中国出口小家电的20%,2010年海外销售额达到120亿元,并且已经在越南和俄罗斯建立了生产基地。继产品和制造之后,下一步将是品牌走出去,目前我们的自主品牌主要打东南亚市场,未来我们希望让美的品牌进入更多国家的主流市场。■ 小家电家用电器厨卫电器美的电器黄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