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巴马首次拉美行
作者:俞力莎( 3月22日,奥巴马一家到达圣萨尔瓦多国际机场。萨尔瓦多也是奥巴马本次拉美三国行的最后一站 )
3月19日至2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了巴西、智利和萨尔瓦多。这是他出任总统以来的首次拉美行。起程前,奥巴马曾在《今日美国》发表题为《拉美之行重在创造就业机会》的文章,表明了此行的直接目的是为美国寻找商机,扩大出口。庞大的访问团中也包括商务部部长骆家辉及众多商业精英。根据联合国拉美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统计,2000~2009年的10年间,美国在拉美进口中所占比例由55%下降至32%,在拉美出口中所占比例也由61%减少至42%。由此不难理解,为何美国迫切希望在拉美拓展经贸合作空间。
奥巴马精心挑选巴西作为他首访拉美的第一站。刚刚跃居世界第七大经济体,又是2014年世界杯及2016年奥运会主办国的巴西,自然而然成为奥巴马此行的重要对象。去年美国从巴西最大贸易伙伴的位置上跌落,引来了许多对奥巴马的批评之声。这次,奥巴马成功地从巴西带回了10项合作协议,内容包括减少贸易壁垒、促进双边投资、扩大巴西在墨西哥湾的石油和天然气投资开发等。美国莱斯大学拉美问题专家马克·琼斯认为:“奥巴马最在意的是军售(推销F-18战机)、石油开发以及世界杯和奥运会场馆建设。”奥巴马说,目前中东和北非出现的不稳定局势影响了石油价格,美国欢迎新的及稳定的能源来源。他说:“美国愿意从技术上帮助巴西安全开发石油储备,美国要成为你们出口石油最好的顾客之一。”2007至2008年,巴西在其东南部沿海发现了图皮和卡里奥卡两个特大油田,后者的原油及天然气储量估计可达330亿桶,为世界第三大油田。
为了拉拢巴西,奥巴马3月19日还首次表态会正视巴西的“入常”愿望:“美国将继续努力,确保21世纪新的格局在国际机构中得到体现……这包括联合国,巴西渴望在联合国安理会获得一个席位……美国将继续与巴西等国合作。”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科尼分校政治学副教授威廉姆·阿维莱斯告诉本刊记者:“奥巴马确实提到巴西是一个地区性和全球性的强国,但这种说辞背后并无太多实质性含义。比如,美国其实还是没有像支持印度那样,明确支持巴西‘入常’,奥巴马政府还曾嘲笑过巴西在调解伊朗核问题上的努力。对印度的偏爱反映了美国对安全问题的优先考虑,那比美国通过支持巴西‘入常’所能得到的任何经济利益都要重要得多。”
美国智库美洲国家对话组织前主席彼得·哈基姆告诉本刊记者:“奥巴马希望与巴西新总统迪尔玛建立起一种新型关系,扭转前总统卢拉在位时造成的美巴之间紧张、令人失望的关系。”马克·琼斯说:“比起卢拉对巴西国际影响力的重视,迪尔玛更关心国内政治。她会继续将巴西定位为一个重要的国际关系行为体,她也会在外交政策目标和国内事务之间寻求更大的平衡。”威廉姆·阿维莱斯则认为:“迪尔玛应该不会在古巴禁运问题和由美国主导的自由贸易协议问题上支持奥巴马,但她会尽量避免在这些问题上挑战或指责美国。其实上她也减少了与伊朗的关联,指出伊朗存在人权问题。对于美国投资者希望进入巴西市场的努力,她也表现得更为积极。但这些政策上的变化,并不代表巴西从根本上脱离了卢拉的路线。”
至于智利和萨尔瓦多为何出现在奥巴马的行程表上,马克·琼斯教授向本刊分析:“智利是美国树立的一个‘典范’国家,有健全的市场经济,稳定、较高质量的民主政治体制。智利总统皮涅拉也被视为美国在南美最亲密的盟友之一。出访萨尔瓦多是为了证明奥巴马对萨尔瓦多总统毛里西奥·富内斯的支持,后者为了引导国内各政治极端势力付出了许多努力。萨尔瓦多对美国国内政治也很重要,因为目前有200万萨尔瓦多人居住在美国。而且这一地区与日俱增的贩毒集团和犯罪团伙也深为美国所忧虑。”
3月21日,奥巴马在智利总统府就美国的拉美政策发表演讲称:“美国与拉美的联系超过与世界上其他任何地区,对美国而言,拉美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特别是从经济角度而言。”他还提出,今天美国应以新的伙伴精神看待南方邻邦。这是否标志着美国拉美政策的调整?霍华德·汉德尔曼告诉本刊:“奥巴马的拉美政策少了很多单边主义色彩,更具协商性。”但他也承认,目前还没有看到奥巴马在拉美的实际作为。■(文 / 俞力莎) 拉美国家巴西奥运会奥巴马古巴奥巴马巴西总统拉美巴西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