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l Zileri:1970,西装的分水岭
作者:黑麦( Pal Zileri广告 )
上世纪70年代以前的西装几乎没有固定样式,特别是在“二战”结束后不久的日子里,裁缝们试图让西装看起来像军装那样强调男性的肩部,随之而来的是,驳头、领子夸张的宽大,显出腰部戏剧性的棱角,配上肥大的西裤,“宽腰小下摆”最终形成了当年的“西服审美”。
20世纪中期,穿得起定制西装的人有相当一部分来自美国,这些明星、神秘商人以数万美元的价格,席卷了欧洲近半数的高级定制。这是时装发布所带起的“眼球效应”,穿衣人开始为了跻身花边新闻,而选定特质的衣裳。在美剧《广告狂人》中,还能看到西装过去的样子,和它最盛行的肯尼迪时代。上世纪60年代,美国缔造了广告业的黄金期,片中乔·哈姆梳着油头、穿着笔挺的西装、打细领带或蝴蝶领结,重现了当年“绅士”潮流。
事实上,衣冠明星确实带动了西装的普及,强势的好莱坞面孔和娱乐符号在世界各地变为强势,也正是在“嬉皮文化盛行”的60年代,西装,带着一种保守的势力,成为同行世界的正装。
通常认为,西装起源于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时代。一批来自民间的穷困阶层组成“长裤派系”,并担当起革命部队的骑手,于是夹克与长裤的骑手造型被人们记住,一些人开始学着穿起类似的衣裳,这身被看起来类似今日西装的行头,就这样被广泛流传开来。半个世纪后,“长裤派”的夹克,被制成便装外套出现在英国,这款衣服常被用来当做便服、板球装或骑马装。当这些运动在中东盛行起来的时候,“装束”马上成为竞技场上的焦点之一。在70年代初期,来自中东国家的神秘顾客,一度成为高级定制最庞大的消费群。他们低调而隐秘地购买意大利“全定制”,与此同时,一些意大利裁缝远赴中东,为其中一些家族制衣,或成为该家族的专属裁缝。弗朗索瓦·勒萨(Francois Lesage)曾经说过,阿拉伯人如同时装界的启明星,当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的时候,也正是裁缝们最忙碌的时候。
Pal Zileri也正是成立于“西装潮”的70年代,在当时缝制一套传统西装平均需要180个工序,首席设计师乔治·扎内拉(Giorgio Zanella)指出,70年代末期,男西装又恢复到40年代以前的基本形态,即平肩掐腰,并且这种剪裁的可塑性非常强,更加适合一年四季的循环设计。在他看来,自行研发布料才能使每一个时代的西装看起来更具特色,他说,每年从世界各地挑选用料,每次都会动用近千种材质,这会使得我研发的布料看起来非常不一样。
( 杰尼·巴索 )
Forall集团执行董事米奥拉·曼钮拉(Miola Manuela)说,真正的高级男装,全球只有三四家。Pal Zileri在连卡佛驻扎多年,定制技术以面料和裁剪闻名。如果简单评价定制男装的好坏很难,因为光看服装的表面和面料的选择远远不够,真正的精髓在里面,需要拆开来才能明白——包括胸衬的工艺、里料的选择、特殊的针法等等。定制男装用细节说明问题,这种服装要穿起来才会感觉到好。米奥拉坚信手工艺的传统,她认为意大利人在这方面有天赋,定制男装就是最好的证明。
Pal Zileri的顶级裁缝师杰尼·巴索(Gianni Basso)认为,从爱德华八世时代算起,近百年男士西装的构成,几乎没有太大的改变。与好莱坞70年代的电影相对比,就会发现潮流与时尚,很少会左右经典人物的衣着。至于70年代带给西装的印迹,便是它不可直观的“可穿性”。■
衣橱的保险单
—专访Pal Zileri顶级裁缝师杰尼·巴索
三联生活周刊:上世纪70年代,西装开始“普及”,Pal Zileri成立于这一时期,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杰尼:的确,从1970年开始,所有人都在添置西装。我们发现,人们对于成衣的品质要求逐渐增多,同时,很多人不知道怎么穿得体的西装。Pal Zileri是随着这些要求成长起来的。现在,穿西装的人比以前要少一点,但是品质更高了。
三联生活周刊:直至今日,西装的定制条件发生了哪些变化?
杰尼:今天的客户要求越来越多,因此我们总是希望提供更多的选择。首先是布料:Cashmere、羊驼毛、骆马毛及超纯150针羊毛、13微米纯羊毛,很多材料都是过去没有的,或是没有尝试过的。精致布料大多专用于西服的定制,从穿着感上讲,舒适感有明显提高。上衣的配件也在不断更新,领子、扣子,这些点睛的细节都在变化。
三联生活周刊:你在剪裁时,是否有欧式与英式的版型区分?
杰尼:70年代流行起来的是英版西装,单排三个扣子、领子狭长,但是它的崛起,对于意大利人来说,是个参考。很快,米兰、拿波里(即那不勒斯)最优秀的手工裁缝开始进驻各大服装厂,重新设计出今天的肩宽收腰、以双排扣为主的欧版西装。
三联生活周刊:有一种趋势,现在人喜欢更舒适的衣服,那么如何在剪裁中平衡审美和舒适?
杰尼:裁衣中,最重要的是给客户穿舒服的西装,穿衣人才会动作自如;至于美感,是可以用布料的花纹、颜色来控制的。
三联生活周刊:现在的客人是不是更喜欢“潮流化”的西装?
杰尼:亚洲客人很喜欢“时尚”的东西,这种“时尚”与欧洲相似。在接收客人的信息之前,我们会提出这一季的“潮流”,比如上装的长度、衣领的变化等。
但是,购买定制的客人,大多数不是为了时尚而来的,我所剪裁的西装通常是为了迎合“场合”或者工作的人,在定制中,过于“时尚”是不行的。至于休闲的程度,我可以控制,例如夹克的长短、衣袖、裤管的宽窄。
三联生活周刊:亚洲客人与欧洲客人的要求会有什么不同?
杰尼:我在北京的连卡佛接收客户订单时发现,亚洲的大多数客户对于定制没有经验,他们需要“见到效果”或是“给一些选择”;而欧洲的客人会想象出成品的样子,我会根据他的描述,进行适当的修改。我还发现,欧洲的客人越来越偏好休闲西装,无论他们的身材如何,都希望定制“修身”,上衣要收腰,裤子要细且短。好像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瘦裤子看起来“利索”。有时候,人们只是为了露出西装的配件,像有些袜子、鞋子,是特意需要露出来给别人看的。
三联生活周刊: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泰勒(George Taylor)曾提出的“裙长指数”,当经济越好时,裙子越短。在男士的西装里,是否也有这样标志性的“指数”?
杰尼:比起女装,西装的变化是“微不足道”的,男装相对简单得多。但是我注意到,当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人们更喜欢穿“经典款”和单调的版型,衣服的颜色也会以深色、单一色为主;当经济好的时候,那些“时尚”的东西就都冒出来了,领子也许是西装中最明显的,也是最赋予变化的部分。
三联生活周刊:偏爱潮流服饰的人越来越多,定制西装是如何生存的?
杰尼:穿西装的人的确变少了,但一直以来,定制都是最特别的服务,只有定制,才能裁出独一无二的服装。最重要的是,定制是一种保险,是唯一可以满足客户的服务方式。
三联生活周刊:与其他的意大利高级定制品牌相比,Pal Zileri有哪些优势?
杰尼:Pal Zileri的优势是布料、扣子、样式的多样性以及传统的剪裁,我们甚至可以把客户的名字印在衣服、袖口或是领带扣上。来自客人的信任感,也是一种优势,我的爷爷是做布料生意的,所以我从小便得知最舒适、最让人惊喜的材质。我认为,一件衣服是会说话的,定制的西装会让你看起来更得体,也会使你的行为和言语更受尊重。■
(文 / 黑麦) 男装分水岭时尚西装裁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