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尼日尔新当选总统面临考验
作者:俞力莎( 3月14日,马哈马杜·伊素福在总统选举获胜后向支持者致意 )
3月14日,尼日尔全国独立选举委员会主席阿卜杜拉赫曼宣布,反对党“尼日尔争取民主和社会主义党”总统候选人马哈马杜·伊素福在12日举行的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中以57.95%的得票率胜出。尼过渡政府宪法委员会将审查选举结果并于15天后正式宣布,而新当选总统将于4月6日宣誓就职。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政治学教授戈兰·海登告诉本刊记者:“虽然‘民主复兴最高委员会’没有正式地对伊素福表示支持,但是有不少成员与他关系密切,很有可能在新政府中担任职务。西方国家也对选举的过程和结果予以了肯定。”去年2月18日,尼日尔部分军人发动军事政变,扣押了时任总统坦贾及内阁成员,并宣布解散政府,成立“民主复兴最高委员会”。之后,国际社会一直督促尼日尔尽快举行总统大选,恢复民选政府。
虽然总统大选顺利落下帷幕,但新总统面临的挑战却十分艰巨,前政府给他留下了一副烂摊子。首先是要弥合国内分歧、尽快恢复社会秩序。伊素福的先天优势在于,前总统坦贾在位的10年里,他一直都是主要的反对派领导人。他在大选中战胜的对手正是前执政党“全国发展社会运动党”候选人、坦贾政府的总理赛义尼·奥马鲁。
戈兰·海登告诉本刊:“伊素福在竞选中提出了一个非常有野心的发展计划,他承诺在自己的第一个5年任期中将投入12亿美元到农业、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中。这令民众期待,但钱从哪来却还是个疑问。事实上,这个国家在财政上完全依赖于众多采矿公司上交的税收。铀在国际市场的价格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尼日尔目前已探明铀储量21万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居世界第五位。全球变暖使核电越来越受青睐,对铀的需求量随之暴增。但是,日本地震发生以来,波动最为剧烈的就是铀市场。
铀市场的波动不在新总统的掌控中,伊素福想要为自己的发展计划获得足够财政收入,现实的问题就是重新摆平在前总统坦贾时期被打乱的各国在尼日尔的利益格局。法国作为尼曾经的宗主国,自上世纪50年代起就从事铀矿地勘活动。尼北部的伊姆拉伦铀矿是非洲最大的铀矿,目前正由法国国有核能公司阿海珐集团进行开发,预计2012年开始投产,每年生产5000吨铀。坦贾2004年获得连任后,即着手削弱法对尼经济的影响力。戈兰·海登说:“从2007年起,尼日尔新发放约150张铀勘探许可证,已有超过20个国家获得了许可证。”
在尼法纠纷中出现的“图阿雷格叛军”是另外一个值得警惕的关键词。戈兰·海登说:“图阿雷格人是主要居住在撒哈拉沙漠边缘尼日尔与马里的游牧民族。”图阿雷格人的土地生产的铀占尼出口收入的70%。但是,北部的牧民一直被摈除在权力与财富圈之外。2007年2月,一群武装的图阿雷格人在尼西北部的伊费鲁阿内发动了第一次袭击。“这群人自称‘尼日尔人争取正义运动’,他们坚定地认为自己应该从采矿收入中获得更大的份额,为了向政府施压,他们多次袭击矿区,绑架外国人质。他们的要求实际上是合理的,尼政府对待图阿雷格人的态度,不仅影响着当地的采矿产业,还关系着这个国家的将来。”但是,为了打击叛乱,坦贾政府却孤立了北部地区,重创当地经济。
北部地区的不稳定性还在于它与利比亚接壤,利比亚安全局势的恶化使得不少难民涌入了尼境内。联合国估计在近几周将有大约6万人进入尼北部的迪尔库,而当地人口仅有4000。3月5日,联合国多个机构共同发出紧急呼吁,称“利比亚和尼日尔的边界地区,不仅局势很不稳定,物资运输和后勤能力也严重不足”。利比亚对尼北部地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图阿雷格叛军”领导人阿加雷·阿拉姆博曾在2008年通过利比亚电视台宣布,他们有意放下武器,这一决定是在他同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会晤后做出的。“卡扎菲曾试图利用图阿雷格人问题,甚至谈到过要创建一个特殊的撒哈拉共和国。”戈兰·海登说。
这种不稳定性还可能为对尼日尔虎视眈眈的恐怖分子提供可乘之机。美国哈弗福德学院副教授苏珊娜·荣告诉本刊记者:“最近几年,‘基地’组织北非分支通过与沙漠地区的走私集团合作发展出了新的网络,如今正严重威胁着马里和尼日尔北部的安全。”戈兰·海登说:“尽管奥巴马政府没有特别的尼日尔政策,但是对于撒哈拉地区恐怖主义势力的关注却是从布什政府时期就开始的。驻非洲美军司令部正是基于此理由而存在,并活动于从毛里塔尼亚、阿尔及利亚、马里、尼日尔一直到乍得的广大地区。”苏珊娜·荣认为:“虽然这一地区的恐怖分子尚未直接向西方世界输出暴力,但最大的安全梦魇之一,是制造核武器的关键原料铀有可能像毒品、军火一样在这一地区自由流动。”■(文 / 俞力莎) 考验总统尼日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