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早餐拾遗

作者:丘濂

恩施早餐拾遗0主笔/丘濂  实习记者/朱雯卿

恩施早餐拾遗11.汤圆

王汤圆在恩施有40多年的历史。这里的汤圆有几种:甜汤圆是由花生、芝麻、红糖打碎做成馅料;还有一种“马打滚”,是让甜汤圆在黄豆粉里滚一圈。类似北京“驴打滚”的概念;咸汤圆只在老城二街总店之外的分店售卖。它的个头比甜汤圆大一圈,由腊肉、豆干、胡萝卜、蒜苗混合在一起。王汤圆的优势是除了糯米浆是机器打的之外,其他全部都是手工操作。头天晚上就要用机器打好糯米吊浆,使其更黏稠一些,以备第二天使用。在店铺里就能看到工人手工包制汤圆的过程。

恩施早餐拾遗22.炕土豆

恩施地处神秘的北纬30°,是迄今全球发现唯一高硒区,被誉为世界硒都。天然氧吧、鄂西林海,土豆很适合在这种地区生长,且富硒营养丰富、天然无污染。恩施称土豆为“洋芋”,高山出产的洋芋算得上是恩施的土特产。作为中国南方马铃薯主产区,洋芋是恩施人的餐桌上的传统主食,餐馆里做法多样,有酸辣洋芋片、洋芋炖排骨、干煸洋芋等,其中又以炕洋芋最为著名。

选用本地小个儿黄洋芋,去皮洗净,先用水煮半熟,等大锅里的热油开始冒烟,最好选用菜籽油,再放入洋芋翻炸。待炸至色泽金黄时捞起沥油,加入盐、蒜末、芝麻、干的碎辣椒、花椒粉、孜然粉等佐料拌匀,或根据喜好加入葱末、香菜末或酸萝卜丁。烤洋芋表皮焦脆,完好地保存了炕后的酥香,而内层的土豆因为遗留的温度变得更加软糯香甜,口感焦香糯软。

街上卖的炕洋芋口味一般口味不会太离谱,要考察的只是卫生条件。如果在老城,可以选择二街的一家老店“哑巴洋芋”。

3.烤糍粑

烤糍粑的师傅用长长的竹夹夹起两块圆圆的糍粑,放在铁丝网上,网下是六边形板炭,用火钳拨动板炭,有暗红的火焰在底下跳动。糍粑得放在微微明灭的炭火上慢慢烘烤,火气不能太大,否则外皮烤焦,内里却是生硬的。而且要不停地翻边倒面,使它两面均匀受热。糍粑在火气下逐渐变成鼓囊囊的圆球,表皮微微隆起,略带焦黄,烤糍粑就大功告成了。此时将糍粑表皮弄破,会有一股白气升腾,可见内里雪白,拿在手里软乎乎的,又十分烫口。于是再用牛皮纸托住糍粑,把糍粑从中间压为两半,夹上白糖粉、红糖芝麻、黄豆粉,洁白里透着一点焦黄,一口咬下,外酥里糯。

在女儿城民俗博物馆手工特色食品区,两元一个的糍粑颇受喜爱。女儿城早上还有打糍粑表演,8点半开始,9点结束。

4.恩施格格

“格格”是重庆万州传到恩施的一种美食,但在恩施早餐的餐桌上已经非常流行。航空路上的品牌“万州面”2002年从重庆来到恩施,格格的品质也最好。

“格格”其实就是“蒸笼”。用较宽的竹皮盘卷而成的圆形蒸笼,一般是碗口大小,竹笼像宝塔一样一层层竖在锅里,一摞十几格,旺火蒸制。在重庆万州,格格的种类更多。到了恩施,格格集中供应在早餐时段,种类变少,“万州面”就提供肥肠格格、排骨格格、瘦肉格格、羊肉格格四种。恩施格格以麻、辣、鲜、香为特色,瘦肉是前夹肉,鲜肉切块后,佐以用油炒香的花椒、大蒜、生姜、郫县豆瓣酱等佐料,并混拌着普通辣椒和辣椒王做成的辣椒末,揉至肉粘手之后,再裹上糯米和大米混合打成的米粉,揉制成形即可。蒸之前,将洋芋、红薯、芋头等切成条块铺底。上蒸笼后,用旺火蒸15分钟左右,上桌前还要放上少许葱段或香菜。吃一口,香辣适口,鲜而不腻,嫩而不膻。

恩施早餐拾遗35.合渣粥

合渣是恩施最传统的一道家常菜,转动的手工石墨,乳白色泡沫的黄豆浆,新鲜的青菜叶是恩施菜市场上处处可见的卖合渣的情形。土家人称制作合渣为“推合渣”——将黄豆用水泡胀后,在石磨上一转一转地磨成豆浆,再将豆浆兑水放进锅,架火煮开,然后放进切好的菜丝,又煮开,就制成了一锅乳白带绿的合渣。由此可见,“推合渣”比起打豆腐来,要容易得多,因此土家人又称合渣为“懒豆腐”。

诞生几十年的张关合渣以做合渣火锅尤为出名,不仅被评为恩施州的“十大名吃”,还是宣恩县的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张关合渣的黄婆婆煮出来的合渣成膏状,细嫩润口,合渣火锅又是将合渣煮好后点卤变得稍干,加鲜汤配猪肉、仔鸡、鸡蛋等,做成鲜肉合渣、仔鸡合渣、鸡蛋合渣等系列。

合渣粥更适用于恩施人的早餐选择。其口感与豆浆类似,比豆浆浓稠且浑浊,即在合渣里加入萝卜缨子,使乳白里点缀了些许绿色,色相更佳。浮在上层的合渣粥没有沉淀物,白如凝脂,温如软玉,豆类特有的醇香扑鼻而来。舀起的虽是上层的清粥,入口时黏稠浓醇,在舌根部仍糯香十足。因为夏天豆制品易发酸变质,故提供合渣粥的地方并不多。舞阳大街上,舒沁美食以及周边的店家有售合渣粥可以体验。 格格美食汤圆早餐糍粑辣椒红糖糍粑恩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