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服饰,重现万历年间的那些瞬间

作者:丘濂
用服饰,重现万历年间的那些瞬间0第一个明代服饰的复原视频是这样开始的:

天还只是蒙蒙亮,宫廷画师已经带着他的小徒弟在弘德殿外静静等待了。

万历皇帝朱翊钧起床,开始了盥洗和梳头。他看着被太监拿下来的一根白发叹气,看来有着不少烦心事。紧接着,内侍继续端来几件带有黼纹的交领中单供他挑选。他选中一件红色的,然后便是穿上外衣——十二团龙十二章衮服。在佩戴好有着二龙戏珠金饰的翼善冠后,朱翊钧端坐在椅子上。于是朱翊钧的形象,和那幅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明神宗朱翊钧坐像》的画面渐渐融为了一体,宫廷画师为后世留下了万历皇帝这张不朽的容象。

这是汉服品牌“明华堂”拍摄的“‘大明衣冠’——明代服饰复原系列”的首个尝试,重点就是为了呈现那件万历所穿的十二团龙十二章衮服。这件黄色的龙袍上面不仅有十二个团龙纹样,还有十二章纹:日、月、星辰、华虫、龙、山、粉米、藻、宗彝、黼、黻、火。这是自西周沿袭而来的帝王衮服制。衮服相当于更隆重的常服和吉庆之服。“明华堂”的创始人钟毅告诉我,重新制作这件衣服,他们结合了那幅朱翊钧的坐像画,以及万历皇帝定陵出土的衮服实物的复制品图。“本来有实物复制起来会更简单,但定陵的那件衮服也可能是皇帝在喜庆时节穿的一件‘吉服’,所以纹样会有些许区别,只能提供部分参考。”用服饰,重现万历年间的那些瞬间1视频中建构的场景完全是虚构出来的。但钟毅力求包括衮服在内的每个入镜的实物都真实可依。弘德殿的外景,他们是在横店拍摄的,那里1∶1复制了紫禁城里的弘德殿,那是万历居住和办公的主要地点,他最终也是在弘德殿病逝的。弘德殿的内景,他们则在公司里搭设了假景。一幅《坤舆万国全图》摆放在殿堂当中。这是万历年间来华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绘制并进献给皇帝的,是一幅采用西方地理观念和图式并融合中国地理资料绘制而成的中文世界地图。镜头扫过案几上的奏折,能看到是万历二十五年。这一年,明朝援助朝鲜抵抗日本侵略的战争正在进行当中。所以万历头上新添的白发正是来自对战事的忧虑。而他一整个清晨对于选择服饰流露出的不耐烦的情绪,也是因为配合画师来穿衣画像,和繁重的政务相比,实在是件耗费时间的琐事。

这条短片里,钟毅一个人担任了导演、作曲、编剧、策划、分镜、拍摄、视频后期、布景设计、道具共计9个角色,充分显示了他在服装设计之外的种种才华。片子一上线就收获了各种好评。B站上点赞最高的一条评论写道:请以明代为背景的电视剧服化道向这个视频看齐。的确,这条视频制作的精良程度,就仿佛一部明代影视作品的片花。而现有的所有明代题材的影视作品,在汉服爱好者的心中,服饰方面做得都有些不尽如人意。用服饰,重现万历年间的那些瞬间2明华堂的公司位于广州番禺。三层的小楼,一二层来进行服装的剪裁和缝制,仿佛与一般的服装工坊无异,而核心则在三楼——它一边是服装设计的部门,一边是配饰制作的区域,还有一个专门的摄影棚来拍摄制作好的衣服。

身处这里,给人的感觉仿佛是置身一个明代服饰复原研究的机构:定陵的考古报告就展开放在设计师身边的桌子上,可以看得出是经常翻看的书籍;一旁的配饰制作人员刘钰婕正在处理翟冠里面的冠胎。翟冠是明代命妇头顶戴的冠,当时会以点翠的工艺来做出翟鸟华美的羽毛。点翠需要以猎杀翠鸟为代价。刘钰婕告诉我,今天重做翟冠,点翠会用其他方式替代,但冠胎仍然用传统方法来完成。她正在做的工作,就是把用糨糊、鹿角粉和大漆调成的液体,反复刷在罩在模具上的纱网表面。干了之后,它会形成一个又硬又轻的冠胎,让那些上面的各色装饰有所依附。翟冠目前并不是明华堂的正式产品,它只在讲命妇服饰的那集视频中出现过。她们现在仍在做一些改进,比如采用染色鹅毛而不是树脂片的材质来做点翠,这样能让翟冠整体更轻。

钟毅属于最早的一批汉服爱好者。他出生在香港,中学阶段来到内地读书。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让他思考,为何汉民族曾经有这么灿烂的服饰文化,现在却没有专属于自己民族的用于节日盛装的服饰?2004年还在南宁上高中时,钟毅就模仿影视剧里的古装形象,动手做了第一套汉服。2005年,他来到广州美术学院读大学,组建了汉服社团,还到公园里给人发传单,号召大家应该重视汉服。“可是收效甚微。因为当时我们都不知道汉服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怎么能给别人讲清楚呢?”用服饰,重现万历年间的那些瞬间3于是钟毅决定要回到源头,先搞清楚汉服发展的几个重要时代,服饰的真实面貌。“在图书馆我看到一套名叫《中国织绣服饰全集》的书,里面有历朝历代的织物图片。到了明代,一下就有传世衣物的照片了,有收录自民间的,也有来自于孔府旧藏的一批,都是有色彩的。我才知道真实的明代服饰是这个样子。”与此同时,钟毅在网上也成了“大明衣冠论坛”的常客。他在那里结识了志趣相投的好友,包括后来《Q版大明衣冠图志》的作者董进、多次担任影视顾问的服饰学者陈诗宇,还有专门绘制古代服饰的插画师王非,几个人都是相伴至今经常合作的好友。

2007年还在读大学期间,钟毅就创立了专做明制汉服的“明华堂”,致力于汉服和汉服文化的研究、制作与推广。他本人既是创始人,又担任设计总监。

钟毅告诉我,他们制作的服饰里,有部分是按照历史实物原样复刻的,大多数都是创新设计出来的,但一定会遵循明代的服饰语言。就拿一套缠枝西番莲暗花纱的衣裙来说,这种缠枝莲的纹样明代广泛用于服装之上,是传入中国的西番莲和本土莲花纹相互融合的结果。钟毅会重新调整花瓣的结构,以及在背景增加显出层次感的横纹。又或者一条猫蝶瓶安妆花织金纱襕裙,上面有猫、蝴蝶、花瓶和桌案,寓意“耄耋平安”。当时钟毅在疫情当中设计推出,就大受欢迎。这也很符合明代吉服纹饰中,“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逻辑。“明代人就是看见了这些衣服,大概也不会觉得奇怪。”

为什么会想到开始来拍服饰复原的短视频呢?钟毅对我说,是感受到了汉服火爆之后的混乱。“消费者喜欢什么,商家就做什么,在快销文化之下很担心没人会在意汉服的真正面目了。”钟毅正是想通过拍摄一系列短视频,让大家真正了解古人对服饰穿戴的讲究。“明华堂”一直专注于明制汉服的制作,自然明代服饰就成为钟毅决定去科普的对象。

“明代是汉服发展历史上最后的阶段。‘万历中兴’是明代最繁盛的时期,服饰文化也达到了一个顶峰。选择服饰复原,需要具体选择一个历史的剖面来进入,我就聚焦在了万历年间。”用服饰,重现万历年间的那些瞬间4第一个视频只能算是实验品,钟毅并不满意。“镜头缺乏给服饰细节以特写,更重要的是没有讲解,大家还是不知道每件衣服叫什么名字、穿起来有什么讲究。”

于是在之后制作的“大明衣冠”系列视频里,钟毅引入了讲解人这个角色。第一集正式推出的是“朝服”,钟毅邀请了好友董进出镜,来对朝服穿戴的每一个步骤、穿着的每一个元素进行说明。因此观众便知道了在明晚期,官员在朝服之下,是要穿绿色的道袍,再穿一层白纱做的中单来作打底。而朝服除了上衣下裳外,其他配饰还要包括蔽膝、大绶、牙笏、玉佩、大带,官员的头上要先挽上发髻,用网巾束发,再用簪子固定束发冠,最后佩戴上象征品级的梁冠才算大功告成。

场景和情节的打造也逐渐复杂起来。在下一集“命妇礼服”的视频中,情境设定在万历二十六年。前一年,广东名将陈璘任御倭总兵官、提督水军出征朝鲜。这一年,他统率中朝联军于露梁海取得对日海战的决定性胜利,在他背后默默支持的妻子许氏也因此被册封为诰命夫人。所以观众一面能看到许氏坐在镜前梳妆换衣——按顺序依次穿上葱绿地妆花纱蟒裙、蓝色竖领大襟长衫,外套大红色圆领蟒袍,最外层再穿大衫与霞帔;同时另一面能看到她的丈夫陈璘在朝鲜战场的行军帐篷中坐镇指挥。一个很精巧的设计是,当许氏穿戴好凤冠霞帔后,镜头又闪回到了她年轻时出嫁的样子。董进就在片中解释,明晚期存在“僭越”的现象,女子出嫁时也会戴凤冠。有这样华丽的装扮加持,出嫁和封诰命夫人,就成为明代女性一生中两个重要的时刻。

和服饰文化相伴的是明代人的生活方式,钟毅也在短片中一起来传达。在“百姓服饰”这一集中,另一位出镜讲解人陈诗宇在片子开头在仔细端详《上元灯彩图》长卷。这幅画被认为成画于明朝万历至天启年间,描绘了金陵城在元宵节期间的繁华街市。片子中,一对中年夫妇正在准备元宵节这天要穿着的服饰。男性选的是一件道袍,这也是《上元灯彩图》中男性身上最普遍的穿着;女性则拿来一条马面裙——明代的节庆日子,人们会专门穿上“吉庆之服”,吉服上会有应景的纹饰。女子的这条马面裙,是明华堂原创设计的婴戏货郎妆花织金纱襕裙,表现的情景是元宵节里母亲带孩子路过货郎,各色花灯琳琅满目,孩子目不转睛,手里的绣球都不小心丢掉了。夫妇换好衣服后,正好与归来的儿子团聚。而后镜头跟随院子里的孩子们进入街道,街上有人猜灯谜,有人赏花灯,那些仙鹤灯、鱼灯、荷花灯的造型,也完全复刻了《上元灯彩图》中的彩灯形象。

万历朝鲜战争几乎是每个短片的背景,像是“百姓服饰”中,老夫妇的儿子就是从朝鲜战场上归来的。之所以反复提及这场战争,钟毅告诉我,是因为它是“万历三大征”中影响最大、耗资最巨、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军事行动。它是正义的,拱卫国家安全的,并取得了胜利。但很多人都不了解这场战役的重要性,日本和韩国的历史书也都不见客观的书写。除了侧面表现外,钟毅的明代服饰复原系列短片专门有一集讲晚明士兵服饰,就正面刻画了万历抗倭援朝前线的景象。这也是拍摄制作最艰苦的一集,他和团队要到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吉林拍摄几天。但他依然保持了对每个史实细节都精益求精的态度,比如当时投入战场的士兵主要来自浙江,片中一句很简单的台词“出发”,就要用浙江口音说出来。

“一些人会想当然地认为明朝的军备是落后的,其实那并不符合事实,这种认知多半是来自于近代中国遭列强欺凌的印象。”片子中特别展现了布面甲这种装备,它看上去像是没有防御能力的大棉袄,里面则有铁皮覆盖,当时的日军就感慨大明国甲胄“以刀击之亦无丝毫之伤”。片子还同时介绍了士兵配备的鸟铳,鸟铳是火绳枪的一种,明代正是火器大规模运用和发展的时期。在钟毅看来,他去拍摄这些复原历史真实的视频,并不想仅仅停留在让人去感叹服饰外表的精美,而是要帮助大家意识到服饰背后的价值,重新建立起民族服饰与普通人之间的情感与联系。 汉服万历